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褚遂良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他在民族思想方面又有哪些想法?

褚遂良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他在民族思想方面又有哪些想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18 更新时间:2023/12/12 10:53:50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主要成就

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两者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褚书的新规范一出,天下竞相学仿,成为一时风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虽然褚遂良人已过世,官爵也被剥夺,但其在书法上的名望不减,并以其率直骾亮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品被后人传颂,褚遂良的唐之“广大教化主”的地位也被越来越多人肯定。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 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民族思想

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理论体系也比较完整。从整体来看,主要由“先华夏而后夷狄”、“畏威慕德”和“以信义而抚戎夷”等三大部分所构成。

“先华夏而后夷狄” 是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褚遂良认为,唐朝所直接管辖的汉族地区和被称为“遐荒”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既然在地域上是有层次的,那么对其重视的程度也应当有层次。他为此很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把唐朝应该直接管辖的地区比作“一身”,在“一身”之中,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等于自己的“腹心”, 各个州县如同四肢, 而 “四夷”则是身外之物, 或者说是他人手足, 与汉族地区没有多少直接联系。

在传统的民族关系思维中,“威”一般指国威、兵威,具有以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的意思。在褚遂良的思维中,就是通过诛的手段,使少数民族惧怕唐朝。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德”有时指道德,有时指恩德,而在褚遂良的思维中,主要是指德化。在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中,对少数民族实行德化主要是通过册立可汗的方式使少数民族对唐中央感恩戴德,从而永远依附唐王朝。

在中国古代,安抚边疆少数民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在褚遂良看来“以信义而抚戎夷”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应当说,褚遂良的这一思想可谓抓住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实质。在褚遂良看来,“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信为国本”。第二,对少数民族守信能够充分显示中原王朝的形象。第三,守信是避免民族战争的有效途径。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敢于直言痛骂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骆宾王,唐朝,风云人物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的登基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且不说李唐后人进行的种种兵变,就是社会上的普通民众也是议论纷纷,武则天花了大力气来收拾这些有异议的人,最后还是如愿登基。天

  • 武松为什么要在鸳鸯楼里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字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松,宋朝,风云人物

    武松是水浒传里的著名的人物,也被誉为梁山第一好汉,武松虽然名气很大,但是武松却是一个为人低调的人,可是低调的武松,却在鸳鸯楼上,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究竟是为何呢?下面让小编为大家说一说这其中的原因。其一,在上鸳鸯楼之前,当时武松在飞云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的武松带着木枷和脚镣,同时

  • 吕蒙死后后代的下场是什么 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吕蒙死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蒙死后他的后代的待遇如何?是什么下场?吕蒙最大的战绩是,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并善待关羽将士们的家属,迅速瓦解了关羽的军心,导致关羽大军士卒逃亡,逼得关羽走投无路,败走麦城,最终在突围时,被俘杀害。吕蒙袭取

  • 赵王歇是谁?他在楚汉之争中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赵歇,即赵王歇,嬴姓赵氏,战国时赵国贵族,秦朝时赵氏族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8年,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都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攻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西南)。项羽率兵救赵,大破秦军,他与张耳始得解围。公元前206年,张耳从

  • 因纤纤玉手当上皇后,最后却被打入冷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因纤纤玉手当上皇后,最后却被打入冷宫,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女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凭借着自己的一双玉手当上了皇后,但之后又因为高估皇帝对自己的感情,口无遮拦而被废后,最后被打到冷宫度过余生。张氏出生的时候父母一看是个女孩儿,非常失望,便随便给她取名叫七姐,七姐长大后

  • 褚遂良:唐朝时期宰相,初唐四大家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 乾隆反腐:100多人被判死刑,56 名被砍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风云人物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发生了一件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 多人,其中56 名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贪污捐监粮的大案。这场特大贪污案件的首犯,就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亶望。王亶望,山西临汾人,自举人捐纳知县

  • 揭秘:为什么说吴三桂接受撤藩就是在等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清朝,风云人物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帝经过一番思考以后决定撤藩,结果是由此引发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藩的造反,是为三藩之乱。康熙帝撤藩并不等于杀藩,就个人而言,吴三桂其实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只要他舍得自己在云贵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就好。但很多人认为并非如此,所以今天就来讨论

  • 明朝大臣魏允贞简介:与其弟允中、允孚并称“南乐三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周幽王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烽火戏诸侯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幽王,周朝,风云人物

    上古年间,周幽王有一个从来不笑的妃子褒姒,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美人笑了,周幽王自己却凉了。这个典故出自司马迁所编写《史记》之中: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历史上,周幽王真的用烽火戏诸侯吗?西周年间,有烽火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