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藏书家陈振孙简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简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3/12/18 14:17:11

(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陈振孙,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县梅溪镇人。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少壮时期受到书香熏染,勤于学习。大约嘉定末年,已被提升到江西南城的县官,并开始收藏图书。约1217—1224年间,他做了兴化军通判(在福建莆田)。以后又在浙江做了两任地方官,公元1238年到临安做了国子监的司业。这时他成了藏书家,图书目录的经验和知识也已经很丰富,开始了他的《直斋书录解题》的编写工作。创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先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卒谥光禄大夫。

藏书大家

初为鄞县学徒,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嘉定间(1217~1224)任江西南城县令,宝庆三年(1227)任兴化军通判,端平三年(1236)以朝散大夫知台州,除浙东提举,次年改知嘉兴府。淳祐四年(1244),以精研经术,除为国子司业。九年(1249),以侍除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赠光禄大夫。

陈振孙性喜藏书。以藏书知名,在通判兴化军任职(今福建莆田)时,先后访购和传录了当地藏书家如郑寅、馥、方渐、郑樵、林霆等人的藏书,在江西南城任县令时,当地有藏书家,他抄录了众多罕见之书。如唐代元度所撰《九经字样》,乃是五代开运丙午年(946)刻印的古京本,这是他收藏的最古的版本。还借抄官方禁止刻印的图书,如《奉诏集》、《亲征录》、《龙飞录》、《思陵录》等书,均为珍异之本。藏书楼名为“直斋”。先后积书达51 480卷。周密在《齐东野语》卷12中说:“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其实,陈振孙不仅在莆田收书。由于他前后任职的浙江、江西、福建都是当时图书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因此他每到一地都不辞辛苦地向当地学者、藏书家求教,购买和传录典籍,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收藏。在他后来撰写的书录提要中,有不少内容反映了他辛勤收书的过程。经过数十年心营目识和材料的积累,他把自己对于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形式,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56卷。

学术价值

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编成《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第二部著名的私家藏书提要题解目录。该目原本56卷。它的特点在于解题,它介绍作者生平,举每书基本大意,评其得失,考辨谬误。每书不只记载书名,对一书卷数、作者姓氏官职以及学术渊源或版本类别,均作著录。在“解题”中,寥寥数语,或记古书款识和版刻,或阐所得善本书之经过。《直斋书录解题》的学术价值,可与《郡斋读书志》相媲美,它们被誉为古代私家书目的“双璧”。全目共著录图书3039种,51180卷,这个数量大大超过了宋代及以前的私人藏书,而且与当时的官府藏书相比,也毫不逊色,藏量超过了《中兴馆阁书目》的44486卷,就是《中兴馆阁书目》加上孝宗以后增修的《续目》,两者的藏量也仅比《直斋书录解题》多出8000卷。能在一部私藏书目内对如此众多、广泛的典籍进行评介和考证,由此也就不难想象其收藏典籍的功劳及所著书录的价值了。书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能根据当时图书的实际情况,在图书分类上有所改革。他的图书分类继承了过去目录的传统,沿用了旧的类目,但又有创新,设立了语孟、别史、诏令、法令、时令、音乐等新的类目,这些类目大多被宋以后的公私目录所仿效。《直斋书录解题》的解题内容丰富而明切,或述撰人事迹,或论学术源流,或考真伪得失,而注重典籍的版本款式,为一大特色。从解题中可以看到,他对许多典籍的刊刻时间和地点都有简要的记载,不但记京本、监本等刻本的特点,也记录了抄本、拓本的情况。

该目所著录的书籍后来大部分已佚。根据“解题”,为古籍考证提供了宝贵资料,对考宋一代学术源流有指导门径的作用。原本已佚,现通行本是后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22卷,分经、史、子、集四录,53类,收书3 096种,51 180卷。超过南宋官修目录《中兴馆阁书目》所著录之数。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丰富古典目录学内容有重要贡献。元马端临作《文献通考·经籍考》,以晁、陈二目为蓝本。

《直斋书录解题》在流传过程中,未能完整保存下来。清四库馆臣只从《永乐大典》辑出22卷。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此基础上,吸收清人卢文弨的校勘成果,出版了较为实用的点校本。《直斋书录解题》虽已残缺,但仍为学林所重。《四库全书总目》推许说:“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

历史评价

陈振孙不仅究心目录学,对理学也颇有研究。刘克庄在《故通判大夫宝章阁待制致仕陈振孙赠光禄大夫制》中评论说,“早号醇儒,得渊源于伊洛;晚称名从,欲辈行于乾淳”。学术上他服膺朱熹,在书录解题中甚为推崇;而于象山心学,则颇有贬斥。除《直斋书录解题》外,还撰有《易解》、《尚书解》、《吴兴人物志》、《氏族志》、《玄真子渔歌碑传集》等,但皆不传。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坚定北伐的蜀汉将领都有那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一生五次北伐,虽然失败了,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诸葛亮之外,蜀汉至少还有

  • 狄仁杰只是武则天的一个大臣 武则天为何对狄仁杰如此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武则天和狄仁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武则天为何如此宠爱狄仁杰?说起狄仁杰,标签很多,断案如神,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心系民生,匡扶正义,有很多优秀的功勋。狄仁杰为恢复唐室也做出了间接的贡献。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和其他臣子是不太一样的,她非常亲热的

  •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亲子关系有多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亲子关系有多差?非嫡非长却文武兼备的朱棣,曾是父亲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棣年号“永乐”,在位23年(纪年,1402~1424),被后世称“永乐大帝”,是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屈指可数被称“大帝”的皇帝之一(秦始皇、汉武帝、清康熙也负“大帝”之谓

  • 嘉靖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靖皇帝,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的皇帝有很多,同时明朝创立的中兴局面也有很多。今天我们所要讲到的明世宗就是其中的一位。明世宗年号嘉靖,后代一般都称呼他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的在位时间很长,有四十五年之久,这也让嘉靖这个年号成为了明朝第二长的使用年号。可是这个嘉靖皇帝却是一位非常难以评价的皇帝,如果我们说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的话,

  • 面对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内阁为何会选朱厚熜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厚照,朱厚熜,风云人物

    明朝时期,按照祖制,皇帝驾崩之后,必须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迎立新皇,要是皇帝没有子嗣的话,就会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选择血缘关系上比较近的藩王立为皇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继位,内阁为何要选朱厚熜继承大统?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朱厚熜父亲朱祐杬的身份说起。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

  •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真的是张良的心声吗?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刘邦,秦朝,汉朝,风云人物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大封文武功臣,他尤其对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情有独钟,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良当即谢绝了刘邦对自己的浩荡皇恩,仅只求封为“留侯”,多年后他表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张良功成身退、不贪恋权位的品格让刘邦及后人大为

  • 历史上的富察·傅恒有多厉害?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傅恒,清朝,风云人物

    乾隆五年,18岁的傅恒担任蓝翎侍卫一职。蓝翎侍卫级别虽然不高,只有正六品,却是许多清朝宗室八旗追逐的职位。因为侍卫跟皇帝离得近,朝廷中许多大臣都是从侍卫踏入中枢。作为富察氏皇后的亲弟弟,傅恒跟皇族关系本就特殊。他的先祖是开国功臣,父辈身居庙堂高位,傅恒属于少数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而且,乾隆对他十

  • 齐桓公叫什么名字?姜小白,吕小白还是齐小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桓公,战国,风云人物

    我们今天对姓与氏并不作区分,但在先秦时期,姓与氏却有严格的区分。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写道: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姓用以别婚姻,而氏用以别贵贱。故而,贵族男子称氏而不称姓。春秋时期的齐国为姜姓,故其公女常称为“某姜”,如:庄姜、文姜、东郭姜、哀姜等等,皆源於齐国公室。故而,

  • 北宋政治家王得臣简介:对于资料的鉴别能力极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得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得臣(1036年-1116年)北宋学者。字彦辅,自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王昭素之后,幼

  • 北宋官员朱昂简介:著有《资理论》、《朱昂集》等文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昂(925~1007) 字举之,后唐衡山县人。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于学无所不窥,人称之为“朱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