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云本是公孙瓒属下,为什么后来成了蜀国大将?

赵云本是公孙瓒属下,为什么后来成了蜀国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12 更新时间:2024/1/20 2:06:30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云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赵云精才艳艳,公孙瓒为何会将其让给刘备呢?在《三国演义》中自然就是刘备刘皇叔那无解的人格魅力使然。而在历史上,这事儿和公孙瓒没大关系,赵云是先辞职回的家,后面才与刘备重逢。属于下岗再就业,这和从公孙瓒这里跳槽是两码事。

而且这里有个前提,大家一定要注意,在三国时代,武将的归属其实更多是他的直系领导,而不伤上面的主公。赵云跟随刘备这事儿,不管公孙瓒愿意不愿意他都没办法。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派手下别部司马刘备协助田楷攻打青州,而刘备当时手底下没啥兵将,公孙瓒就让赵云所部骑兵去帮助刘备,听其调遣。

《三国志·赵云传》:(赵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这样一来刘备便成了赵云的领导,说起来算是公孙瓒借刘备的。众所周知,刘备借东西,那从来是有借无还当然,从名义上讲,赵云还是归公孙瓒的。但是,没多久赵云便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辞了职,离开了。这就等于下岗了嘛。其再见刘备已经是在邺城了,这期间刘备经历了太多。

当年去了青州后,紧接着没多久便是率军救援徐州陶谦。而陶谦很喜欢刘备,表其为豫州刺史,这就是为什么刘备也叫刘豫州。到这里,刘备其实就算是和田楷平起平坐了,再往后他又入主了徐州,真正成为了一方军阀。再往后刘备经历吕布曹操,最后投奔袁绍。

《云别传》: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

这时候赵云来到刘备麾下,完全就没有什么不妥了,且不说公孙瓒已经凉凉了,就是没有凉,那也跟他没关系,因为赵云这属于下岗再就业嘛。

当然,如果站在公孙瓒的角度,其实走一个赵云对他来说无所谓。公孙瓒作为幽州大佬,是最早那一批军阀,鼎盛时期拥兵十数万,根本就不差人。而且公孙瓒这个人眼光是真的不行,对于赵云他根本就不是太器重。

因为赵云是冀州人,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前夕,冀州还有一个总老大叫“韩馥”。不过当时冀州的这些能人志士们,都不喜欢去投靠韩馥,也不愿意投靠在“穷兵黩武”的公孙瓒麾下。他们大多都冲着袁绍四世三公的威名,甘愿去为袁家效力。

但是,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带领着本郡的义从吏兵,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投靠在公孙瓒的麾下。这个人就是赵云。

三国志是这样记载赵云相投公孙瓒的场景,“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而公孙瓒的答复却是,“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显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赵云确实有才能让同乡义士推举为领头之人,而在公孙瓒的认知里,赵云成了迷途之反的人,迷途知返可以理解为投降。投靠与投降一字之差,意思却差之千里,这也是赵云认为公孙瓒不是明主的原因之一。

所以赵云在跟随刘备之前并没有任何的名气,其侧面也反应了他在公孙瓒手下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不然的话,当年赵云请辞回家,公孙瓒也不会那么爽快的答应。至少也得再签一份而合同,日后回来继续干嘛。

当然,不重视赵云这只是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刘备和公孙瓒的关系很不错。

他当初之所以愿意给刘备兵马,也没催他还,一个是因为刘备是替自己做事儿,另一个就是双方很有交情。

根据相关记载,两人原先同为卢植的弟子,公孙瓒年长,刘备以兄长侍之,算得上有同门之情。所以在乱世之中,二人都希望能互相照应,公孙瓒也是很看重这个小师弟,在刘备最落魄无助的时候,也只有公孙瓒愿意对他以礼相待,并且在后期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这正体现了公孙瓒对这位同门师弟的厚爱之情。

有这层关系作为基础,只要不伤害到公孙瓒的核心利益,他都是会出手帮扶刘备的。所以,即使是刘借了赵云不还,只要双方没有利益冲突,公孙瓒估计也不会说啥。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赵云自己。

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之中自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想在乱世之中成就霸业者,也有想在乱世功成名就者,自然也会有匡扶汉室江山的义士。而赵云跟其同乡就是想在乱世之中,匡扶汉室,保家卫国。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赵云本人非常忠勇,是一匹良驹,但公孙瓒并不是他的伯乐。当初因为公孙瓒的名气来投靠,他一直都想为自己找到一位“仁君”,公孙瓒虽然有实力格局一方,但是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考虑如何打仗,对于地盘的治理则非常“不堪”,这种现象距离赵云心中的“仁义”标准相差太远,所以二人本就凑不成一对。

在刘备到来之前,赵云就已经打算离开公孙阵营,去别的地方寻找一位真正的仁君,以此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等到刘备到来之后,二人可谓是“一见钟情”,一方喜欢忠勇的虎将,一方钟爱仁义的主公(虽然是假的仁义,但赵云就是看对眼了),双方接触以后就进行了很长一些日子的交流,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赵云确定了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

标签: 赵云三国

更多文章

  • 五虎上将中,诸葛亮最看重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诸葛亮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也是凡人一位,他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心理,所以在蜀国的众将中,他也有着自己远近亲疏。如果要在关张赵马黄五位大将中排个亲疏榜的话,诸葛亮应该最喜欢赵云。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对下属的要求无非两点:忠诚和能力!历史中的赵云将军虽然没有《三国

  • 九岁男童大哭,唐玄宗为何却说他是霍去病转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忠嗣,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忠嗣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忠嗣,原名王训,他的父亲名叫王海宾为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奉命驻守陇右,与吐蕃交战。在战斗中,王海宾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少战功。在一场大战中,王海宾遭遇大股吐蕃军,而他的战友们嫉妒他的战功,皆按兵不动、拒不肯援,最终导致王海宾战死

  • 刘邦宠幸一女犯人,生下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0年,刘邦带兵平定韩王信的叛乱,却不小心在平城遭遇了匈奴冒顿单于的埋伏,差点被困死于冰天雪地之中。在回长安的路上,刘邦经过了女婿——赵王张敖的辖地。对于这个老丈人,张敖表现得非常恭敬,像一个奴仆一样亲自照顾刘邦的饮食起居。然而刘邦

  • 韩信被称为“兵仙”的原因是什么?韩信和霍去病有什么相同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韩信,霍去病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韩信,人称兵仙,为谋战派代表人物!但正史并没有记载其师从何人,楼主所谓的出道即巅峰有一定道理。虽然前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但是一旦本人经萧何举荐手握兵权后,立即叱咤风云。九霄龙吟惊天变,一遇风云便化龙。对于韩信这种

  • 杨广真的“弑父”了吗?杨广“弑父”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杨广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广真的“弑父”了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像题主这种说法, 影视剧和野史,这样说的不少,但是正史丝毫没有记载。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杨广的秉性和当时环境来试着分析一下。首先来看杨广的城府,还是晋王的时候,隐忍数年,骗过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导致最终改立他为太子。因此从权谋厚黑来看

  • 徐璆是个怎么样的人?他为曹魏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徐璆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徐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璆是东汉末年大臣,将军徐淑之子。可能多数人更熟悉演义中的徐璆,袁术死后徐璆将袁术身边的人都给处死,然后夺得玉玺献给曹操。徐璆的这番举动让曹操欣喜过望,随后将徐璆封为高陵太守。历史上,徐璆算是一位立朝正色之人,起码能够不违初心,公事公办

  • 揭秘孙权称帝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他会迟迟没有称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为什么最后称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20年10月,汉献帝被迫退位,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然而,孙权却没有称帝,而是在222年,接受曹魏的册封,成为吴王。直到229年,孙权才登基称帝,此时刘备已死6年,曹丕

  • 东汉末年汉室原有两次自救的机会 无奈都被两个所浪费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汉,何进

    何进和王允是如何浪费自救的机会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自中后期开始长期陷入外戚和宦官的争斗之中,这两大集团的对峙是东汉走向没落的根源之一,汉灵帝时期更是江河日下,184年的黄巾起义把东汉进一步推向了深渊,不过东汉也并非完全没落,自汉灵帝18

  •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本来是联合一起的 为什么最后会反目成仇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官婉儿,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反目?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祖籍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一带),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

  • 关羽一生高傲,为何他偏偏不敢轻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众人都认为镇守汉中的重任会交给张飞时,刘备却出乎意料地把镇守汉中的任务交付于魏延,而魏延当时却是刚刚投降,高傲如关羽却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关羽虽然高傲但也是深明大义的。镇守汉中这个任务,首先是需要非常可靠的,其次还需要有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