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朝堂不乱?

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朝堂不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8 更新时间:2024/1/6 8:05:16

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为朝堂不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嘉靖不理朝政,修了17年仙后,公元1589年,看不过去的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给嘉靖上了一封奏疏:

臣为官6年,仅见过陛下三次。我听说陛下不上朝的理由是“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我看陛下其实是沉迷酒色,被掏空了身体!

今陛下春秋鼎盛,犹经年不朝,过此以往,更当何如?

臣今敢以四箴献上,假若陛下肯听臣言,即使立即诛杀臣,臣虽死犹生!

一、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

雒于仁还是低估了嘉靖罢工的能力,毕竟他才当值六年,早在17年前,嘉靖便开始罢工了。

1542年“壬寅宫变”中,嘉靖差点被几个宫女杀死,在此之后,他借口身体不舒服,便移居到西苑修仙去了。

嘉靖看到这封信后,表情很精彩,古往今来,敢指着皇帝说“你贪财好色”的人,雒于仁算头一个了吧?

嘉靖没有杀他,也没敢让这封奏折摆在朝堂上去,他给截留了。

内阁首辅申时行看到嘉靖保留这封奏折,委婉问道:“此疏不可发外,恐外人信以为真。愿陛下曲赐优容,臣等即传谕寺卿,令于仁去位可也(让其辞职)。”

闻言,嘉靖点了点头。

在申时行的操作下,雒于仁领会了领导的意思,主动辞职了,嘉靖顺势满足了他的请求,把他贬官,放回老家了。

二、嘉靖帝不上朝为何还能够大权在握

嘉靖能够在二十年不上朝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大权在握,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明朝制度优势,以及嘉靖自身卓越的驭人能力。

1、任用奸臣

严嵩父子,便是嘉靖手中一把极为锋利的刀剑。

别看严嵩貌似滥用职权、拉帮结党,坏事做尽的样子,在嘉靖面前,严嵩把自己的地位摆得非端正,他深知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在别人面前是个人物,可实际上,他不过是嘉靖手下的一颗棋子而已。

《明史》对严嵩的评价很有意思:“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翻译过来的意思便是,严嵩行事,一切以让嘉靖高兴为目的。

2、特务机构锦衣卫

如果说严嵩是嘉靖掌控朝政的武器,那锦衣卫就是嘉靖给这把武器上的保险了。

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大家都很明白,它完全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嘉靖虽然人不在朝中,锦衣卫却能随时给他报道他想了解的一切,甚至于,在严嵩不能用的时候,他可以借助锦衣卫,一把推开严嵩。

3、内阁制度

明代的内阁制度在收拢君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使得首辅虽然名义上起到了宰相的作用,但实际上,首辅的权力远远比不上宰相。

内阁就如同嘉靖的秘书处,这里包含了各地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疏,嘉靖虽不上朝,却能够影响到重大政务的决断。

所以,他只是相当于换了个办公地点罢了,并不影响他掌控权力。

精明的嘉靖,靠着这一系列的手段,哪怕二十年不上朝,依然让朝政正常运行。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代藩封制度在初期有什么作用?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代,藩封制度,文史百科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明太祖朱元璋在尊王攘夷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藩王扩土制如果实施成功,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

  • 鸦片战争英军为何没一举占领南京呢?这个“小东西”阻止了他们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鸦片战争,战史风云

    1841年5月,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战事结束,但英国并没有满足于既得利益,反而打算向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以割断中国的内陆交通线,封锁南北之间的贸易往来,甚至直接控制长江下游地区,迫使清政府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早在年初,义律便提出了进攻扬子江的计划,但没能在英国议会上正式通过,所以未能

  • 日本二二六事件的发生 给全世界带来了可怕的战争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日本,皇道派,历史解密

    日本的“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详事件”。是由日本陆军的部分皇道派的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的一次失败的兵变。1936年2月26日,日本东京发生兵变。当时正值日本议会总选举结束后的第四天,拱卫东京的第一师团第三步兵联队奉命向中国东北开拔。正走在通往东京车站的街道上时,忽然间有

  • 慈禧最喜欢的太监是谁?并非李莲英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太监是谁?连不懂历史的都能回答上来:李莲英。错。还有一个,虽然伺候慈禧时间不长,但也大名鼎鼎,此即安德海。他最早获慈禧信赖。后来,慈禧派他南行采买物品,船到山东,巡抚丁宝桢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为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他咔嚓了。因为慈安太后还活着,跟慈

  •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时,张飞和赵云为何不去支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由于演义的渲染,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二十四(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北攻樊城,这一年,是关羽的巅峰,一生的辉煌时刻,同时,也是关羽生命的终点。辉煌是因为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要迁都,以躲避关羽的锋芒,说是

  • 宋朝的宗室怎么管理?详解宋朝宗室管理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皇室成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皇室成员的管理,往往涉及到政权的存亡和王朝的兴替,不可不慎重。那么宋朝的宗室怎么管理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以前的皇室成员,五服以内的血缘族属才被视为皇室成员,而五服以外的血缘则被逐出皇室成员的范围,取消皇室成员待遇,视为庶民。如唐高宗时代,就

  • 克雷西会战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战前双方有哪些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战史风云

    1346年盛夏,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率领9000名英军,为支援盟友度过诺曼底海峡。他的老对手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热情的接待了他在克雷西与法国35000人的大军遭遇。法军兵多将广,但以重装骑兵为主,只有6000名热那亚雇佣弩兵,而其他步兵大部分是征召兵,没有太强战斗力。克雷西这种森林地形,不适合重装骑兵作战

  • 被忽略的三国名将毌丘俭,最后反抗司马师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毌丘俭,三国,历史解密

    在罗贯中的笔下,《三国演义》成了一部“尊刘抑曹”色彩很浓的小说,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魏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严重弱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其中的典型代表,便包括曾大破高句丽并刻石纪功而回的名将毌丘俭(毌音同灌)。毌丘俭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毌丘兴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匠。毌丘俭以

  • 康熙年间“诈尸案”是怎么回事?诈尸的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康熙,野史秘闻

    在我国古代浩繁卷帙的笔记小说中,记载有大量的奇案、诡案、悬案,囿于科学不昌,古人常常以“鬼怪灵异”作解,而本栏目则试图用现代科学结合历史考据,给这些奇案、诡案、悬案做出全新的合理解释,以便读者们了解到:诡非鬼,机巧万端终有解;谜莫迷,阅尽千帆道寻常。子夜时分。黑黢黢的刑部大牢,寂静如死,上百名囚犯关

  • 她是咸丰的第一个女人,最后却被逼悬梁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咸丰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不过,大清国正是在他手中彻底地走向了衰亡。虽然继位之初的咸丰意气风发,以求励精图治,然而一番努力之后却无功而返,随后他便陷入声色犬马之中。与清朝最后三位皇帝相比,咸丰妃嫔数量还是不算少的,有18人之多。在这18人中,属于咸丰潜邸时期的妻妾只有两位,第一位是原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