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朝的宗室怎么管理?详解宋朝宗室管理制度

宋朝的宗室怎么管理?详解宋朝宗室管理制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19 更新时间:2023/12/6 18:42:38

皇室成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皇室成员的管理,往往涉及到政权的存亡和王朝的兴替,不可不慎重。那么宋朝的宗室怎么管理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以前的皇室成员,五服以内的血缘族属才被视为皇室成员,而五服以外的血缘则被逐出皇室成员的范围,取消皇室成员待遇,视为庶民。如唐高宗时代,就将当时五服以外的李唐皇室逐出皇室成员的玉碟。

而宋代的皇室成员,无论是五服以内和五服以外,都将他们录于皇族谱系,给予他们皇室成员待遇,如何管理这数以万计的皇子皇孙,是当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宋代非常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宋朝设立了三个管理皇族成员的机构,《宋会要辑稿》曰: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碟之类,宗正寺掌之。

这里说的大宗正司、宗正寺,外加宋徽宗时期开始设立的外宗正司,这三个就是宋代管理皇族成员和皇族事务的结构。

大宗正司:最主要的皇族事务机构

大宗正司创建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一直到南宋灭亡,它都是皇族事务机构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机关。大宗正司是在宗室皇属之内选择有德望有贤才者充当知宗,具体职能则是:司训导,纠违失,凡宗族之政令,皆关掌奏,事毋得专达,先详视可否以闻。

也就是说,大宗正司在宗室事务上所起的作用,主要为沟通皇帝与宗室之间的正常联系,如皇帝的诏令或者裁断等等,通常就由大宗正司来传达执行;宗室的诸多请托事宜,传达给皇帝的也是大宗正司。

大宗正司是皇帝和皇族之间的中间机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机构。皇族成员不能越过大宗正司,直接向皇帝上表。如大宗正司曾向宋仁宗请求:请自今后皇族凡有违慢过失,并从本司勘取施行。

宋仁宗批复“从之”。并屡次申严宗室不能越过大宗正司,擅自入内向皇帝面请诉求。庆历年间,大宗正司奏请:自今宗室辄有面祈恩泽者,罚一月俸,仍停朝谒。这份奏请也得到了宋仁宗的许可。

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张任用外官管理大宗正司事务。宋神宗下诏大宗正司设置宗正丞,力排众议,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开始任用异姓朝官为丞,当时就任命都官员外郎张稚圭、李德刍为知大宗丞事。宋神宗用异姓朝官管理皇族事务的改革,其目的就在于加强对皇族的控制和监管。

宗正寺:编修皇族属籍

宗正寺在历史上出现的较早,在南北朝时便已经确立。宗正寺在隋唐时期,主要在于管理“掌宗室属籍,统皇子王国、诸王国、诸长公主家”。

相对来说,宋代宗正寺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负责事务的转变。隋唐时代宗正寺的职能已经由大宗正司取代,宗正寺的职责变成了负责帝王宗庙、诸陵的荐享祭祀以及修纂、保管皇族属籍等事务。

《宋会要辑稿》曰:掌凡宗室赐名、立名、生亡、嫁娶注籍,纂修三祖(按:太祖、太宗、廷美)下宗藩庆系文字。可见,两宋历史上的宗正寺,在宗室问题上主要承担属籍编修和人口管理的工作。

此外,宋代宗正寺的官员不专任皇族或者宗姓。唐代宗正寺官员全部选用宗子,“其宗正卿、压及主簿,择宗室中有才行者补授”。

而宋代宗正寺从设置之初,宗正寺大小官员大都用的是宗室以外官员,以北宋前期宗正寺官员为证,如赵矩、赵安易为宗正卿,赵砺为宗正少卿,赵部、赵孚、赵齐为宗正压,赵安仁判宗正寺事,赵湘、赵棋同判宗正寺事等等,上自寺卿下至丞、簿,上述人员虽同为赵姓,但均不是宗室成员。

外宗正司:管理地方皇族事务

外宗正司又分西外宗正司和南外宗正司,它的出现较晚,开始设置的时间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它的主要职能是执掌地方宗室事务,但如果遇到重要事件,外宗正司还是需通过在大宗正司向皇帝呈报处理。

宋代惩前朝之弊,强化皇权,在对待宗室问题非常谨慎。在北宋前期,规定太祖、太宗、秦王赵廷美下所有子孙,不论亲疏远近,一律要求聚族居住在开封宫宅之内,不得随意迁徙,仁宗后归大宗正司统一管辖。

宋神宗时,宗室政策放松,开始允许远属宗亲迁居于外,但朝廷对此仍保持相当的谨慎态度,加上长期以来宗室过度依赖政府,极少选择居住外地州县,因此宗室主要还是散处于开封附近。

宋徽宗时,蔡京向徽宗建议,将宗室疏属集中迁往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近辅之地,其中太祖赵匡胤系下子孙分居南京,秦王赵廷美系下子孙分居西京。

至此,蔡京以宗室分居西京、南京为由,又奏请在两地分别创置西、南两个外宗正司,每司各于宗室成员中选择一人为知宗,并“于本州通判职官内选二人”兼领承、簿协助管理,“凡外任宗室事不于州县者”,并归外宗正司受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克雷西会战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战前双方有哪些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战史风云

    1346年盛夏,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率领9000名英军,为支援盟友度过诺曼底海峡。他的老对手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热情的接待了他在克雷西与法国35000人的大军遭遇。法军兵多将广,但以重装骑兵为主,只有6000名热那亚雇佣弩兵,而其他步兵大部分是征召兵,没有太强战斗力。克雷西这种森林地形,不适合重装骑兵作战

  • 被忽略的三国名将毌丘俭,最后反抗司马师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毌丘俭,三国,历史解密

    在罗贯中的笔下,《三国演义》成了一部“尊刘抑曹”色彩很浓的小说,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魏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严重弱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其中的典型代表,便包括曾大破高句丽并刻石纪功而回的名将毌丘俭(毌音同灌)。毌丘俭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毌丘兴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匠。毌丘俭以

  • 康熙年间“诈尸案”是怎么回事?诈尸的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康熙,野史秘闻

    在我国古代浩繁卷帙的笔记小说中,记载有大量的奇案、诡案、悬案,囿于科学不昌,古人常常以“鬼怪灵异”作解,而本栏目则试图用现代科学结合历史考据,给这些奇案、诡案、悬案做出全新的合理解释,以便读者们了解到:诡非鬼,机巧万端终有解;谜莫迷,阅尽千帆道寻常。子夜时分。黑黢黢的刑部大牢,寂静如死,上百名囚犯关

  • 她是咸丰的第一个女人,最后却被逼悬梁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咸丰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不过,大清国正是在他手中彻底地走向了衰亡。虽然继位之初的咸丰意气风发,以求励精图治,然而一番努力之后却无功而返,随后他便陷入声色犬马之中。与清朝最后三位皇帝相比,咸丰妃嫔数量还是不算少的,有18人之多。在这18人中,属于咸丰潜邸时期的妻妾只有两位,第一位是原配孝

  • 仰韶文明的特点是什么?他的继承文化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期时代文化。那么仰韶文明的特点是什么?他的继承文化是什么?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五千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达

  • 在白沟河战役中,朱棣如何抓住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李景隆,战史风云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燕军,目标是白沟河(北拒马河)。兵力增至六十万,燕军亦出。四月二十日,燕军渡过玉马河,驻于苏家桥。四月二十四日,燕军与南军会战(战场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县南三十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军(李景隆部)

  • 乾隆最喜欢的女儿十公主,后半生却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的十公主,是在他六十五岁这一年才有的。如此大的年龄,还能生一个女儿,这对于乾隆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再加上十公主又是一个十分机灵的人,这就更加的赢得了乾隆对她的喜欢。一般皇帝对公主的喜爱,都是表现在平日里对她的态度,以及从她的封赏,金钱或者名号方面上来看。这一点乾隆做的十分的明显,可

  • 秦始皇为何容不下生母赵姬?真实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姬,春秋,野史秘闻

    与其说秦始皇容不下生母赵姬,不如说是赵姬从来没把儿子秦始皇放在心里,如果不是“雍城政变”威胁到了始皇帝的生命安全,秦始皇对自己亲妈所作所为还是会睁只眼闭只眼的。回看历史各个朝代的皇后、太后那个不是为了儿子、丈夫的江山费尽心思,死而后已。只有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过得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生下儿子秦始皇,阴差阳

  • 汉文帝的三个女人,最终分别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汉文帝的三个女人,最终分别是何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都说古代女子如果能够进了皇宫,那不仅代表着可以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和富贵,甚至如果能够登上皇后的位置,那整个家族都会跟着沾光,但是如果幸运的进了宫,但是却不受宠的话,那就有着不一样的结局了,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文帝后宫的三个女子,嫁给同

  • 爵是古代最早的酒器之一,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爵,古代,文史百科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爵是什么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