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从打工仔逆袭为老板关键他有五字秘诀?

赵匡胤从打工仔逆袭为老板关键他有五字秘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4/2/15 15:51:08

在中国皇帝不得不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是人人憧憬,就连猴都想尝尝鲜,孙猴子打上灵霄殿的时候都是喊着皇帝轮流做的口号,口号谁都会喊,但是怎么能当皇帝却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当皇帝无非是两种途径,第一种你爸爸是皇帝,第二种当皇帝的爸爸。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五代时期里,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并且终止了这个乱象,这个人没有通过流血政变实现皇帝梦,没有认个干爹,而是一觉醒来就当上了皇帝,当了皇帝不要紧,一个屌丝当皇帝就匪夷所思了,这就是我们要分析的一个问题,他是用了那些方法呢?

首先一个字:学

一、学,学习老领导

现代社会靠模仿秀出名是一种便利的方法,同样老赵当皇帝也不例外,那么老赵同志有是靠模仿谁出的名?

我们常说社会是个大课堂,赵匡胤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得看看五代乱世都教给他些什么。作为后周太祖郭威贴身侍卫的赵匡胤跟着领导一路打拼,自然也会学领导的做事。

网络配图

所以看看郭威的发家史我们就能明白很多。简单来说,郭威的领导汉隐帝不听母亲让人下诏与郭威和好的劝告,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苏逢吉也自尽了。郭威不费什么力就进了开封。等一切稳定之后,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犯了。然后就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以黄旗加于其身,拥立他为帝。

赵匡胤他当年曾是 “ 黄旗加身” 一戏的配角!他又是个有心计的人, 肯定早 将 “ 黄” 剧编导演手法暗记在心 了。 后来,

他以军功升为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 并任检校太尉。 等到周世宗柴荣一死,,世子幼弱,赵匡胤的机会来了“ 黄旗加身2.0——黄袍加身”

便及时上演。通过这两次事件可以看出郭威是黄旗加身,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并且二人都是以外敌入侵的名义出去溜一圈,回来就当了皇帝。由此来看,老赵是在深入的学习了老郭的套路后并加以改进的。并且更加逼真,但是学会了套路离当皇帝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怎样才能变红呢?那就需要有人捧自己了。

所以老赵用了第二个字:傍

二、傍,傍上张永

现代社会提起这个字就会想到傍大款、傍富婆,但是虽然很毁三观,但是这个“傍”字对于某些人来说可是一个好字。

赵匡胤傍上张永德,在“高平之战”前,赵匡胤虽然与他早就相识,但并没有什么深交,在“高平之战”中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此政治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从血统上而言,并不比周世宗柴荣差。“高平之战”时,他担任着殿前都指挥使的职务,指挥殿前司禁军护卫皇帝周世宗。仗一打起来,不争气的侍卫亲军部队一触即溃,如果没有赵匡胤和张永德合作拼死冲杀,那周世宗和他的后周王朝就有点悬了。经过这场恶战,二人成了莫逆之交。除了皇帝周世宗,张永德成为赵匡胤最大的保护伞。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这次战争有这样一句话“帝自此肇基皇业”,意思是赵匡胤之所以能当皇帝,正是这高平一战奠定了基础。不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仅凭着武艺高强、是个打仗的好手,领导喜欢那是不够的,如果同事乃至的下属,这都是不能成功的,没有自己的武装没有自己的追随者也不能成功。

那么老赵又是通过什么办法来发展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和信徒呢?

这就是老赵的第三个字:笼

三、笼,笼络士卒心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老赵的有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能忽悠一帮人和他共图大业。在高平之战后,为了建立一支作风过硬,能打胜仗,更重要的是能听话的禁军部队,周世宗下令“招募天下豪杰,不以草泽为阻”,在全国的范围内海选猛男。周世宗就让赵匡胤亲自挑选,将其中最有型、最彪悍的壮汉充实到殿前司的各个部队,赵匡胤对这些新招收的型男们进行严格训练,把他们一个个都训练成大内高手。

这支队伍就是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的那群人,由此可以看出,赵匡胤走的是群众路线,也正是这些下层军官的支持,老赵登基后才没生内乱,这就是智慧。“兵强马壮”只是当上统治者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重要的是人心。

但是有了人心只是有了基础,可是怎么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宣示自己当皇帝是天命所归呢?

这就要说老赵的第四个秘籍了——造舆论

四、造,多方造舆论

老赵要是生活在现代肯定熟知怎样成为一名网红,他在舆论造势方面具有相当丰厚的经验,那老赵有造了那些舆论呢?

【1】美化出身

利用当时的宗教进行造谣,通过狂僧、神仙、道学家等等来宣传他的出身。

在魏泰的《东轩笔录》里边有这样的一则谣言,“陈抟,字图南,,有经世之才,生唐末,,厌五代之乱

入武当山,,学神仙导养之术,能辟谷,或一睡三年,后隐铃华山。自晋、汉已后,每闻一朝革命,则崛感数日,人有问者瞪口不答。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人相语日:‘赵点检作官家’”。

网络配图

赵匡胤利用百姓对宗教的信仰来鼓吹自己的出身,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都点检赵匡撒“当天子”的谣言,不仅流传在汁京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还散布在肚西灼华阴、人迹罕到的山区。这也说明当时道学家陈抟也参与了制造后周末年的那一场别有用心的政治谣言。但是这还没有完,仅仅是语言上的造势时间久了难免有人会不信,这个时候老赵又使出天降祥瑞这样的老套路来欺骗人民群众。

【2】制造祥瑞

袁娶《枫窗小犊》载::“艺祖受命元年秋,三佛齐来贡,时尚不知皇宋受禅也,贡物有通天犀,上有形如龙,龙形腾上而尾少白,左成宋形,其文即宋字也。”

老赵利在外邦进贡的物品上动了手脚,把“宋”字刻在腰带上,为自己制造声势。赵匡胤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可以说赚足了吃瓜群众的眼球,但是如果想当皇帝而且是窃取人家的帝业,总得有一个说法,但是自己还不能被别人唾骂,这才是一个大问题,他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来进行兵变,所以第三个舆论就出来了。

【3】情报门

这个情报门就是制造所谓契丹入侵的谎言当时真的有入侵吗?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卷一中记载得很具体,说“建隆元年正月辛丑朔,镇、定奏契丹与北汉合检,势入寇”。

当时是否真的有契丹入侵呢,但是怪就怪在这样的大事件在辽国的历史里却是另一种说法。

《辽史·穆宗传》中这样记载“冬十二月戊寅,还上京,庚辰,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谋反,事觉鞫之。十年春正月,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废周立,建国号宋”。

什么意思呢,从这段话来看,当时辽国发生内乱,最后被耶律璟镇压了下去,也就是说契丹那个时候确实是没闲着,只不过人家忙着处理自己的家务事。

用张家驹的《国史旧闻》的说法“其实所谓契丹入侵,仅仅是一个谎报,它不过是赵姓集团实现阴谋的一个步骤罢了,利用出兵机会,得以提早实现他的阴谋”,这个稀里糊涂的情报门就是赵氏集团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完全是为兵变制造气氛。

这三次舆论造势让赵匡胤的知名度瞬间提高,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这最后的一步棋应该怎么走,老赵的第五个秘诀就派上用场了,那就是——装,自己得装的糊里糊涂,这个皇帝才当的舒服。

五、装,装醉装糊涂

为什么说老赵用“装”这个字,他是怎样装的呢。

网络配图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醉卧,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震原野。普与匡义入白太祖,诸将已擐甲执兵,直叩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首先他把事件的主角换了,换成了赵广义和赵普还有他那帮兄弟,他把自己洗成一个喝醉酒的醉鬼。大家试想,这么大的事件发生,他作为主将竟然不知道,实在是牵强,这就是“无心喝醉酒,有心装醉人”

接下来的记载便是黄袍加身,老赵又在这里装无知,“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听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太祖固拒之,众不可,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

明朝岳蒙泉有一句诗说:“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绿雪亭杂言》),如果说郭威当皇上是迫不得已,毕竟人家披的是“黄旗”,那么老赵这次兵变就说不过去了,他批的可是“黄袍”。那个年代黄色在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官宦之家也少有,所以这件衣服明显就是提前做好的,而老赵却一本正经的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他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吗,这其实是老赵在装傻。

这件事情虽然老赵装傻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如果每个人都了解你的心思,那么这样的人肯定不会长寿。一个普通人,在没有甄别出你面前的人是好是坏时,也不要轻易坦露心思,即使面对多年的朋友,你也要仔细掂量,在利益面前背后捅你一刀子的不只是敌人。

老赵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运作终于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老板,赵匡胤兵变过程中的缜密决策和细致,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奇迹的背后则凝结着卓识与理性。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那种残酷政治斗争我们暂且不论,就他个人的成功之路来看,一个人要学会“谋事”,多思考自己缺少什么。敢想,敢做,敢打,敢拼,永远是一个成功者的秘诀,也永远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最好办法。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最后的陪伴者揭开秦朝一统霸业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它深埋地下两千多年,一经出土就震惊世界。专家评论它“在中国的马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发现,解开无数专家学者的心中疑惑。它体型巨大又精巧绝伦,被誉为“青铜之冠”。它是秦始皇最后的陪伴者,却又隐隐指向强大帝国发起的源头,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留下无数对那个辉煌朝代和威严帝王的吟咏和探寻,现在,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为何被称为伟大的卑鄙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蔡伦

    提起中国古代的太监,我想每个人都能说出那么几个知名的,并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来。比如嫪毐、赵高、汉末十常侍、魏忠贤、李莲英等等,然而,确有一名造福、推动了中国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太监,也是一名祸国殃民的“毒太监”,他就是——蔡伦!尽管那时候的人们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是蔡伦家生计实在艰难,所

  • 唐朝皇帝求长生不老 至少有五位帝王因此驾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

    唐朝皇帝求长生不老 至少五位因服丹药驾崩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这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网络配图唐太宗晚年,由于身患重病,服用中天竺方士炼制的“延年之药”,导致病情加重而死,年仅50岁;中唐的宪宗本来也是一位不

  • 杜甫最后不是穷死的而是被毒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杜甫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白一并视为唐诗的代表与化身,但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足的生活。但实

  • 朱元璋事事都要管 就连人们怎么穿衣也明确规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剿灭元朝的残余势力,改善战火摧残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等,但他却花费大量时间,制订出了一系列繁文缛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细致入微,可谓空前绝后。网络配图他首先规定了全国人民怎么穿衣,天子、亲王、大臣、老百姓的衣服样式,衣服颜色,衣服长度,衣服用料全都做

  • 奇葩皇帝刘志:中国史上唯一爱做贼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一位十分奇葩的皇帝。他呢,十分的贪玩,还有一个更不好的毛病,就是手脚不干净。您可能说了,全天下都是你的,干嘛要偷自己的东西。其实不然,皇帝爱做贼,其实是有缘由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暗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又

  • 张飞为何想杀关羽:张飞欲杀关羽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飞

    关羽是怎样的人?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评价关云长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君不忝。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老实讲,在所有的关帝庙里,都是极颂其武艺功勋,操行德守,忠贞刚烈,义薄云天的光辉,还少见这样两分法看待关羽的持平之论。关羽投降曹操这个污点,和关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杀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十四岁被选入宫中,曾有唐朝预言大师李淳风向唐太宗李世民推算武则天四十年后会成为皇帝,那么李世民知道此情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呢?网络配图 原来是李淳风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使武则天存活下来。武则天刚出生不久,唐朝相面大师袁天罡被唐太宗召见,在前往京城的路上,经过利州,武则天父亲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诛灭十族'的皇帝竟是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

    在一些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当臣子犯下滔天大罪时——比如谋反,皇帝为了警示天下,就会祭出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连坐式惩罚:诛灭九族。何为九族呢?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说法是:从自己这辈儿往上数四代:父、祖、曾祖、高祖;再往下数四代:子、孙、曾孙、玄孙,加上自己,一共九族。网络配图可以想象,一

  • 乾隆不选最疼爱的五阿哥为继承人 原因让人心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

    乾隆,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活了88岁,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封建帝王长寿的记录,特别是其一生顺风顺水,没有经历太大的灾难,其和祖父康熙、父亲雍正三朝一起并称“康雍乾盛世”,乾隆晚年自封为“十全老人”,同时他的很多人生履历模仿了祖父康熙,比如六下江南,甚至打仗都多次御驾亲征,不过可悲的是,乾隆晚年清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