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明朝灭亡是因为崇祯诛杀了魏忠贤?

揭秘:明朝灭亡是因为崇祯诛杀了魏忠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40 更新时间:2024/1/31 0:47:28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清朝官方评价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全盛时期的大明朝,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北伐蒙古,南下西洋,威震东亚,名扬四海。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他的《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中国。”

网络配图

中外学术界公认,明朝时期的中国财富占当时全球财富总量的1/3强,工业总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2/3。明晚期国力依然强盛,经济进步,文化繁荣,尤其江淮一带商业昌盛,经过张居正的新政之后万历朝成为明代最富庶的时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赫赫帝国,竟突然间轰然倒下,说亡就亡了!

诛杀魏忠贤

明朝为什么会突然灭亡?很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是一个重要原因。魏忠贤市井出身,为赌债所逼自阉入宫,倚仗天皇帝宠信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由于天启皇帝酷爱木匠工作,不事朝政,魏忠贤得以专权擅政,并逐渐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阉党对朝廷另一大势力集团东林党进行了血腥镇压,残杀了左光斗杨涟等一大批朝廷重臣,时东林党人“累累相接,骈首就诛”。

崇祯帝

网络配图

以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崇祯皇帝属于典型的缺乏非整合能力的人格。所谓非整合能力是指人们承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个体能够容许矛盾的信念、情感同时存在,并不会感到不适。这样的人对待人和事都更宽容,更能够接受不完美和变化。而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会对复杂的矛盾的认知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容易走极端,倾向于对人和事的绝对信任或绝对不信任。

崇祯皇帝在即位之初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彻底铲除了魏忠贤及其余党,却使东林党一党独大,难以约束。对于袁崇焕,崇祯皇帝由于他“五年平定辽东”的夸大之词,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王朝的安危都托付给了他一人,这是何等的天真和儿戏?袁崇焕当时就对质疑的大臣私下说过,皇上对于评定辽东的期望太大,所以他只是暂且用“五年平辽”之说来安慰皇帝的心罢了。问题是,还不到五年,才三年多,崇祯就因为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和援救京师策略而亲自下令将他凌迟处死。这是典型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人格。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性格缺陷不仅仅危害个人,而是会危害整个国家。因此,明亡于崇祯,必然性多过偶然性。

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看,制度的作用和人的作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崇祯皇帝因循先祖惯例,不打破内廷与外廷的政治平衡,是不是明就不会亡?事实上,这种政治平衡被打破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内官外官互相制衡的政治体制,到晚明时期已经使党争愈演愈烈,超出了合理的度,平衡迟早要被破坏。换句话说,无论谁当皇帝,明都会亡,区别只在时间早晚。

网络配图

但是,制度是人制定的,制度应该是为人服务的。崇祯皇帝如果能够积极地打破平衡的体制机制,而不是消极地打破体制机制内的平衡,那么大明王朝和崇祯本人的结局都可能会是不一样的。然而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只能从历史的教训中不断汲取经验。

标签: 魏忠贤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没有腿疾指挥打仗时为何都要坐轮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说起中国古代的智者,诸葛亮的大名在民间绝对可以占据前三位。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投奔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过起了读书耕种的闲适生活。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

  • 康熙为什么重新起用被打倒的权相纳兰明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

    公元1688年,也就是历史上的清朝康熙27年,由于御史郭瑗的弹劾,一代权相纳兰明珠被捕下狱,罪名是“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负恩乱政”。对于自己为何被拿掉,明珠很清楚。第一,郭瑗的弹劾处处都落在实处,他无可辩驳;第二,要拿掉他的人其实是康熙皇帝,郭瑗只不过是个枪手而已,辩驳也没有用。对于自己的结果, 明

  • 因为一顿饭而被饿死在狱中的西汉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这个人,无论是在汉朝还是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个名人。曾经因严于治军,而被汉武帝看中。又因为平定七国之乱,而名垂青史。但是,最终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饿死狱中。从权力的巅峰,到沦为阶下囚,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周亚夫出身于高干家庭,他的父亲就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周勃不仅曾经拯救刘家江山于危难,

  • 曹操小时候是个混混 最早欣赏他的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曹操小时分就是个混子,由于出生不好,祖父是太监,在事先不被人看好。再加上曹家不注重文化教导,曹操小时分学的书又很杂,不识四书五经之类的,因而始终不被人所知。东汉末年是一个考究名望的时期,事先盛行品评人,假如遭到大官或许名流的推重,就能有一个好名望,曹操天然愿望得到名家的品评,惋惜曹操的祖父是太监,那

  • 历史揭秘:慈禧生命最后几天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葬于定东陵。慈禧平时患有胃肠之病,但身体素质很好,不影响她的政务活动。《慈禧外纪》记道:“虽以七十之高年,而毫不呈衰壮者也。然此外亦无大病,精神仍

  • 揭秘:刘备为什么到哪儿都要带着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众所周知,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非常推崇蜀国,把君主刘备塑造成了一个心向大汉,德才兼备的刘皇叔的形象,极力美化刘备,就算刘备在一些事情上犯错误,也随便的把它忽略去,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带着全城百姓撤退,还觉得刘备的形象更加高大了,现在想想,刘备到哪儿都带着百姓到底对不对呢?战争对于百姓意味着什么网

  • 刘备真的想匡扶汉室吗?一件事就足以说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并以此获得了刘皇叔的称号。后来,刘备遇到了关羽和张飞二人,三人搞了个桃园三结义,刘备成了带头大哥,并在两位神秘商人的资助下,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生涯。当时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瞅准了机会,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网络配图 刘备本以为能安安稳

  • 武则天长寿之谜:晚年竟以性生活来养生保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活了82岁,是中国古代皇帝、皇后中极少数的高寿之人,而且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直到晚年仍然齿发不衰、耳聪目明、容貌靓丽。那么,她的养生“秘诀”到底是什么呢?网络配图第一,禅修养生安神志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在唐太宗死后,曾在感业寺当了5年尼姑。在这5年里,她整日参禅打坐,修身养

  • 历史上含冤而死的五位名将 第四位最冤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蒙恬

    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建立,离不开开国功臣们的努力,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一般的,开国功臣的结局都不好,除非皇帝大度,手段不会太激烈,比如唐太宗,比如宋太祖,对待功臣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在别的朝代就不行了,比如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死的 比较惨的名将。第一位应当属于蒙恬蒙

  • 被称为一代枭雄的男人 子孙不兴是损了阴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

    说到曹操,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因为曹操在历史中十分的闻名,更别说其中著名的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曹操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呢。后人把曹操成为枭雄,一方面是对于曹操的胆识和智谋的欣赏,但是熟悉历史的也知道,曹操的子孙不兴,最后魏国的国运也不是很好,很多人归咎于曹操曾经做过这件事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