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的故事有哪些 范蠡是怎么死的

范蠡的故事有哪些 范蠡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07 更新时间:2024/1/1 3:09:35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其实评价得十分中肯。文种与范蠡同为勾践做事,文种最后却被勾践赐死,而范蠡最后得以 善终,没人说得清个中原因,或许历史原本就没有对错只有真相。

文种三请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人,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道学家。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说起他和文 种,文种还应该算是范蠡的伯乐,在《三国演义》里我们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文种三请范蠡”的佳话。

文种是春秋末期著名谋略家,越国大夫。吴越交战,越王勾践和范蠡一同到吴国当人质时,文种便在越国处理国家事务,而范蠡擅长军事则多在 军事上辅助越王。文种和范蠡算作是勾践的左膀右臂,史书上记载文种首先发现了范蠡,两人才成为终身挚友。

文种和范蠡同为楚人,只不过范蠡出身贫寒,微时“佯狂、倜傥、负俗”,一直是乡人眼里的一个狂人,而志向远大的文种此时也不被楚王所重 用,但他出入于市井街巷、山野乡村,就是想体察民情,拜访贤者,当他听说城南三户里范公村的范蠡是奇才,但一直未被任用时,便有了要见 这位高人一面的想法。第一次没有见到范蠡,文种第二天又继续登门拜访却依旧吃了闭门羹。前面几次范蠡躲避了,连续好几次文种都是碰壁, 直到最后一次,没有见到范蠡的文种,真诚对范蠡的邻居们说:叫他们告诉范蠡,他会天天来,直到见到范蠡为止。看到文种求见心切,范蠡有 感于文种的诚心,范蠡想再躲也不是办法,才答应和文种见面。而两人一相见就像相识多年的老友一样亲密,十分亲切,执手相谈,成为好友。 后来两人一同投奔了越王勾践,辅佐勾践建立霸业。

经商有道

人们把商代比干、春秋范蠡、三国关二爷并称为“三大财神”;比干忠诚、范蠡智慧、关羽仁义,这是大家一致认为的经商致富的诀窍所在。范 蠡被称为“商圣”这个名号可不是白得来的。范蠡经商既有精辟的理论观点,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越国灭亡吴国后,范蠡看出越王勾践心胸狭 窄,不是个能够共事的人,毅然弃官而去。据说,在定陶这个地方开始了他的经商之路。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涉足农牧业,很快在经商上就 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范蠡很有经商头脑,他曾经“三散三聚”。越国强大后,范蠡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是“一聚一散”;到了齐 国,大家都很仰慕他的才能,齐王还要封他为相,范蠡却说:“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将官印奉还 后散尽千金又再次归隐山林;第三次到了定陶这个地方,范蠡因经商有道再次致富,因为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带千金前往,再次散尽千 金,这便是“三散三聚”的故事。

范蠡的死,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史书上只提到了范蠡返家之后凭借他自己的魅力和智商获得巨富,并未提到范蠡怎么死的。推测范蠡可能 是善终。后人怀念范蠡这位英雄的功绩,还建立了范蠡祠来纪念他。

司马迁评价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与时逐而不责于人”,范蠡凭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获得了人们的称赞。世人誉之:“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是对他最高的评价。

标签: 范蠡故事哪些怎么死的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文种

更多文章

  • 林黛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林黛玉性格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林黛玉,一个,怎么样,性格,特点,红楼梦,清代,小说家,曹雪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给后世留下的古典文学瑰宝。这部小说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中国四大名著,同时也位列四大名著之首。娇娇病女林黛玉,便是这部著作中的女主角,是十二金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

  • 金陵十二钗薛宝钗是什么样的人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陵,十二,钗薛,宝钗,什么样,薛宝钗,性格,特点,作为,红

    作为《红楼梦》中,除却林黛玉之外,本书最重要的一个女子。她被作者塑造成,封建社会贤妻良母的典型。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出生于号称有百万家财的皇商薛家,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恪守封建妇德,得到贾府上下的一致夸赞。最后甚至代替了林黛玉,嫁与贾宝

  • 曹植与甄宓是何关系 曹植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植,甄宓,何关系,关系,妻子,历史,车轮,滚滚,而过,我们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我们依然记得曹植那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千百年前的时代为了王位,这种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多少年来,

  • 怎样评价苏秦 苏秦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怎样,评价,苏秦,最后,怎么,死的,战国,纵横,家书,一下子

    战国纵横家书,一下子推翻了司马迁笔下的苏秦形象,辅助弱燕,压制秦国。苏秦本人实际是燕国的间谍,游说其他五国结成六国联盟,苏秦本人并没有促成攻秦的实际效果,倒是促成了五国攻齐和齐国的灭亡,苏秦作为一个纵横家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苏秦确有其值得称道之精神。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

  • 专诸是谁 专诸为什么要刺杀吴王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专诸,为什么,刺杀,吴王,刺客,人类,历史,一种,特殊,职业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一种特殊职业,常由于政治、私怨等原因,负责对某个目标人物实施谋杀或暗杀。古来刺客都背负着艰巨的职责,他们并非不讲道义之人,相反很多刺客拥有较高的素养,他们讲义气、重气节,为了目标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很多刺客因为高标准的道德水准而被太史公写进了书里,《史记·刺客列传》里就

  • 孙武的妻子是谁 孙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武,妻子,怎么,死的,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军事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一生绝对算得上出彩,他生长于武将之家,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地闪耀着军事的才华,他 的三十六计,不仅是孙武一个人的智慧,更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思想结晶,这一本交织着谋略、战术、策略的兵法,不停在春秋战国 上演着,这一场场见招拆招的游戏也持续到了今天。孙武,字长卿,

  • 施琅为什么会降清 施琅是汉奸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施琅,为什么,会降,汉奸,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生于,公元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生于公元1621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享年75岁。字尊候,号琢公,最开始是郑芝龙的部将,后来经郑成功招揽,随郑成功一起抗击清朝统治者。先后跟随郑芝龙、郑成功父子,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

  • 张仪的历史评价 张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仪,历史,评价,怎么,死的,张仪,是个,极有,胆量,出身

    张仪是个极有胆量的人,他出身贵族家道中落,却没有轻言放弃。能言善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欺骗了楚王,而为秦国的连横争取时间。张仪他 胆大心细,又极爱从背后入手,给人的印象是阴险狡猾之人,却又不得不承认,他过人的语言天赋。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

  • 苏秦和张仪的关系是怎样 苏秦张仪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秦,张仪,关系,怎样,张仪谁,厉害,苏秦,张仪,据说,都是

    苏秦和张仪据说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他们的师父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名的纵横大家。苏秦、张仪自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他们师出同门各自主事,在各国诸侯的朝堂之上,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其言慷慨激昂绕梁三日而不绝,他们是纵横家也是驰骋在权术的大师。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洛阳东郊人出身

  • 马谡的简介 马谡失街亭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谡,简介,街亭,指的,是什么,人们,心目中,马谡,几乎,成

    在人们心目中,马谡几乎成了“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代名词,马谡是三国里颇有争议的人物,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陈寿评价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的确,马谡是个军事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