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魏少帝高贵乡公曹髦?

如何评价魏少帝高贵乡公曹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58 更新时间:2024/1/1 17:28:03

“公神明爽俊,德音宣朗”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这样评价他。

“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曹魏名臣钟会曾如是评价他。

“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陈寿在其代表作《三国志》中曾这样描写他。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北魏孝庄帝在决意放手一搏,诛杀权臣前曾这样说到。

这个人便就是魏高贵乡公曹髦,也是那个被世人誉为“最有血性”的傀儡皇帝。

公元249年年初,因魏少帝曹芳思念父亲曹叡,遂与大将军曹爽一同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曹叡。就在此时,在与曹爽的权力斗争中日益落入下风的司马懿不甘失败,遂联合朝中对曹爽不满的重臣,趁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

而后,司马懿以保留曹爽爵位,保证他永享富贵的誓言,将曹爽兄弟与魏少帝曹芳骗回了洛阳城。随后,司马懿将曹爽的一众心腹屈打成招,诬陷曹爽叛乱,遂将其满门抄斩。至此,曹魏大权落入了司马懿的手中。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又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担子继续把持曹魏朝政。

随着魏少帝曹芳的逐渐长大,他对把持朝政的司马氏父子日益不满,为了重新夺回朝政大权,他开始与一些大臣密谋,准备抓住时机一举诛杀司马师,清算司马氏集团。可是,哪知因消息走漏,司马师先发制人,将参与密谋的李丰、夏侯玄、张缉等人悉数灭族。

公元254年九月,司马师为了以绝后患,直接废掉了魏少帝曹芳,将其贬为齐王,在宗室之中重新挑选易于控制之人拥立为帝。

在多次遴选后,年仅十三岁的魏文帝曹丕庶长孙曹髦被选中,于同年十月登基即位,是为魏高贵乡公。

魏高贵乡公曹髦即位之后,为了使得自己不会彻底沦落为司马师手中的傀儡,多次派遣身边近臣代替自己巡狩天下,而司马师在此前已经废掉了一位皇帝,一时之间也不敢再对刚刚登基的曹髦动手,便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次年年初,因不满司马师罢黜魏少帝曹芳,残杀自己的好友夏侯玄、李丰,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席卷淮南,声势浩大。无奈之下,司马师只能率军亲征,经过了几番苦战,终于击败了毌丘俭与文钦的叛军,可司马师却也身负重伤,命不久矣。

在弥留之际,司马师念及自己膝下无子,唯一的养子尚且只有十岁,无法掌控朝政,遂将权柄交给了弟弟司马昭,随后病逝。

得知司马师去世的消息,曹髦大喜过望,一边下令命司马昭驻守许昌,无召不得回京,一边又分化司马氏集团,准备发动宫廷政变,夺回大权。可是,司马昭又怎么会是这么好对付的人呢?

识破了曹髦计谋后,司马昭直接率军返回了洛阳,因准备不足,曹髦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被迫承认了司马昭接替司马师的既定事实,一场政治风暴消弭于无形之中。可是,因为此事,司马昭一改此前兄长司马师对曹髦的态度,准备彻底将曹髦架空,将他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傀儡。

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因为司马昭处处限制曹髦的行动,使得曹髦只能常常往返于太学与皇宫之间,与当时名士们论道,多次将矛头指向了把持朝政的司马昭。司马昭得知后,更是加紧了对曹髦权力的剥夺行动,进一步限制曹髦的行动。

公元260年,面对咄咄逼人的司马昭,不甘心彻底沦为傀儡的曹髦忍无可忍,遂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准备争取他们的支持,发动政变,诛杀司马昭,期间曹髦便说出了那句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哪知在与曹髦密谋后,王沈、王业便趁曹髦拜见郭太后之时,逃出了皇宫,给司马昭报信去了。得知消息走漏后,曹髦决意殊死一搏,遂率领宫中卫士与宦官们杀出皇宫,直奔司马昭的大将军府,结果在途中被贾充、成济等人弑杀,史称“甘露事变”。

得知曹髦被杀的消息后,司马昭叔父,也就是那位被誉为“魏之纯臣”的司马孚抱着曹髦的尸体痛哭失声,而后又与尚书左仆射陈泰一同逼迫司马昭严惩了直接参与弑君的成济兄弟,以王侯之礼将曹髦下葬。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曹髦这是年轻气盛,简直就是在以卵击石,毫无意义。

可是呀,曹髦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在这场政变中以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那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的成功机会,这何尝又不值得我们尊敬呢?在国家危亡之际,以君王之身奋起抗战,视死如归,这样的曹髦又何尝不令人动容呢?

正如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所说的那般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

标签: 曹髦

更多文章

  •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234年),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公元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

  • 如何客观评价宋英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英宗

    宋应宗是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个儿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1032)正月三日,在宣平坊第宅出生。名曙,后于1036年,仁宗赐名为宗实。英宗出生前,先是,濮安懿王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落,就用衣服接着。到英宗出生的时候,红光照遍居室,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四岁时被宋仁宗养于宫内。宝元二年(

  • 李世民对隋文帝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文帝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唐朝和百姓逐渐走上了繁荣,天下也成一片盛世。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李世民都几乎把大唐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李世民在民间的口碑到底怎么样呢?毕竟李世民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玄武门事变,可能这件事在百姓眼里会有非常不一样的解读,也是李世民一生中的最大黑点。而且民间也传出过他不爱百

  • 宋高宗赵构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高宗

    这样的皇帝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有,比如:秦国时期的秦孝公,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唐朝时期的李亨等等,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比较容易挨骂的人宋高宗赵构。历史上关于宋高宗赵构的评价地位不高,主要是因为岳飞的事情,如果抛开个人感情,站在宋高宗赵构的角度或者是站在南宋军民的立场,客观的去看待宋高宗赵构,会发现宋高

  • 如何评价明宪宗朱见深及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

  • 如何评价汉文帝的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文帝

    我国历史上共400多位皇帝,只有极少数能广受肯定,他们要么是鼎盛王朝的开创者,如刘邦、刘秀;要么文治武功强盛,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在历代众多大家眼中,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才是千古明君的标杆:他是《史记》中评价最高的皇帝,司马迁称赞“霸陵如故,千年颂声”;钱时、邱濬

  • 如何评价五代后周太祖郭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威

    郭威在历史上是个非常特殊的帝王,因为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根据《新五代史》记载:郭威本是邢州尧山人,他的生父名叫郭简,是后晋时期的顺州刺史。后来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攻入顺州,杀死了郭简,郭威和母亲王氏一路逃亡,打算去潞州投奔姨母韩氏。不料王氏死在了半路上,郭威独自一人来到潞州,在姨母韩氏

  • 明孝宗在位时间有多长?关于明孝宗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孝宗

    明朝后期学者朱国桢有这样一句评语:“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将他拔高到与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但是我却要说,明孝宗远远不如前两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算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今天我就为大家剖析下孝宗在位18年的弘治朝到底成色如何?臣奉使遄行,适

  • 如何评价明朝明宪宗朱见深?明宪宗的政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

  • 如何评价明朝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的政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常洛

    在古代历史上,·太子虽然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也即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的距离,却不是容易跨过的。比如在唐朝初期,太子李建成就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一方击杀了。再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就导致康熙两次废太子。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太子也是危险的位置。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