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十国皇帝之吴高祖杨隆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十国皇帝之吴高祖杨隆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74 更新时间:2023/12/29 10:04:40

杨隆演,即吴高祖,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吴烈祖杨渥同母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第三位君主,在位共12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920年,杨隆演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王。其弟杨溥称帝后,追尊庙号高祖,谥号宣皇帝(一作惠皇帝),葬于肃陵。

人物生平

继立吴王

908年(天祐五年),徐温、张颢准备弑杀杨渥,相约划分吴地向后梁称臣,等到杨渥被杀后,张颢想违约自立。徐温忧虑此事,询问门客严可求,严可求说:“张颢虽然刚愎自用,但对成就大事愚昧无知,这事容易对付。”次日,张颢在府中排列剑戟,召将领们议事,自大将朱瑾以下都留下卫士然后入内。张颢问诸将谁应当继立,诸将不敢回答。张颢问了三次,严可求上前秘密禀告说:“现在四境多事,非你不可,但恐怕行动太快。况且目前外有刘威、陶雅、李简、李遇都是先王时的一等人物,你虽自立,不知道这些人能否诚心侍奉你?不如辅立幼主,时间久了,等待他们心服,然后你可自立。”张颢不能回答。严可求于是出来,书写一个告谕放在袖内,率领将领们入内祝贺,将领们不知干什么。等到拿出告谕宣读,是杨渥之母史氏的告谕,说杨氏创业艰难,但即位的吴王不幸死去,杨隆演按次序应当立,谕告将领们不要背负而应妥善侍奉杨氏。言辞激动,听者感动。张颢气色沮丧,终于不能有所作为,杨隆演于是能够继立吴王。

徐温专权

张颢由此与徐温有嫌隙,婉劝杨隆演派徐温出任润州。严可求对徐温说:“现在舍弃衙兵而出外郡,祸患到了。”徐温忧虑此事,严可求于是劝说张颢道:“你与徐温同受顾托,议论的人说你侵夺徐温的衙兵,这是准备杀徐温于外,是这样吗?”张颢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怎么能停止呢?”严可求说:“这很容易。”次日,严可求跟从张颢与将领们拜访徐温,严可求假装责备徐温说:“古人不忘一顿饭的恩德,何况你是杨氏三世的将领,现在幼王刚立,多事之时,你请求居在外面以求苟安吗?”徐温也假装感谢说:“你们挽留,我不愿去了。”因此不外出。行军副使李承嗣与张颢友善,觉察到严可求有依附徐温的意思,婉劝张颢派门客夜晚刺杀严可求,门客刺杀严可求没能成功。次日,严可求到徐温处,谋划杀张颢,暗中派钟章挑选壮士三十人,在衙堂中杀张颢,趁机将弑杀杨渥之罪推给了张颢。徐温由此掌握南吴大权,杨隆演成为了傀儡而已。

平定反叛

909年(天祐六年)六月,抚州危全讽反叛,攻洪州,袁州彭彦章、吉州彭王干、信州危仔倡都起兵反叛。杨隆演召严可求问谁可重用?严可求推荐周本。当时周本刚攻苏州失败而回,惭愧不肯出任,严可求坚决起用他。周本说:“苏州战败,不是害怕,是因上将权小,而下有很多专权的。如果一定要我出任,希望不要任用偏、裨将。”于是请兵七千。战于象牙潭,打败叛乱者,俘获危全讽、彭彦章,彭王干奔归楚国,危仔倡奔附吴越王钱鏐。危全讽被带到广陵,众将议论说:“过去先王攻赵锽时,危全讽多次送给吴军粮草。”于是释放不杀。起初,危全讽想举兵时,钱镠送王茂章给后梁,经过危全讽处,对他说:“听说你想举大事,希望看看你的军队,推知你能否成功。”危全讽让军队列阵,与王茂章登城观望,王茂章说:“我向来侍奉吴国,吴军分三等,像你这些部众,不过相当吴军的下等而已,非得增兵十万不可。”危全讽终于因此失败。

李遇灭族

911年(天祐八年),徐温领升州刺史,在金陵训练水军。宣州李遇自杨行密时即为大将,功勋位望已高,愤恨徐温专权,曾经说:“徐温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这么快就到如此地步。”徐温听说后很生气,派柴再用以兵护送王坛替代李遇,并召李遇。李遇起疑心,不从命,柴再用以兵围困,杨隆演派客将何荛劝谕李遇自己归顺。何荛劝说道:“你如果想谋反,可以杀我何荛让大家知道,如果本来无心,为什么不随我何荛出去呢?”李遇自以为没有反心,于是随何荛出城,徐温婉劝柴再用等李遇出来伺机杀掉他,并族灭李遇全家。

封温公爵

912年(天祐九年)九月,徐温率文武官员劝杨隆演进位太师、中书令、吴王。徐温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章攻楚国夺取岳州,俘获刺史苑玖。

913年(天祐十年),越军攻常州,被徐温在无锡击败。后梁派王茂章攻寿春,被徐温在霍丘击败。

915年(天祐十二年),封徐温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开始镇领润州,留下儿子徐知训为行军副使,主持政事,而大事由徐温决定。

李马挟持

916年(天祐十三年),宿卫将李球、马谦挟持杨隆演登楼,发动库兵在门桥列阵准备诛杀徐知训。徐知训与之交战,频频退却,朱瑾刚好从外面回来,单骑前往察看对方的阵势,说:“此不足以成事。”于是回头一挥,外面士兵争相涌进,于是杀李球、马谦,乱兵溃散。

917年(天祐十四年),徐温迁治金陵。

918年(天祐十五年),派王祺会合洪、袁、信三州军队进攻虔、韶,很久没攻下。王祺生病,以刘信代替王祺。

918年(天祐十五年)四月,副都统朱瑾杀徐知训,朱瑾自杀。润州徐知诰(李昪)闻变,率兵进入,杀唐宣谕使李俨以制止变乱,于是秉持政事。

瑾杀知训

徐氏专政,杨隆演年幼懦弱,不能自持,而徐知训尤其凌辱他。曾经在楼上饮酒,令优人高贵卿上酒,徐知训为参军,杨隆演穿着破旧的衣服,披散着发髻作为苍鹘。徐知训曾趁着酒性在坐席上叫骂,言辞侵犯到杨隆演,杨隆演羞愧哭泣,而徐知训更加凌辱他。左右挟杨隆演起席离去,徐知训杀吏一人方才停止。吴国人都为之侧目。徐知训又与朱瑾有嫌怨,朱瑾不久杀徐知训,提着徐知训的首级驰往府中给杨隆演看,说:“今天为吴国除掉了祸患。”杨隆演说:“这事我不敢知道。”赶紧起身进入内室。朱瑾很气愤,以头撞柱,提剑而出,而府门已关,翻墙时折断了脚,于是自杀而死。米志诚听说朱瑾杀徐知训,披甲率家兵到关兴门问朱瑾在哪儿,听说朱瑾已死,才回去。徐温怀疑米志诚帮助朱瑾,派人杀米志诚。严可求害怕事情不成功,派人假装从湖南境内来报告军事胜利,召众将入贺,擒杀米志诚。刘信攻克虔州,俘谭全播而归。

改元武义

919年(天祐十六年)二月,徐温率文武百官劝杨隆演称帝,杨隆演没有答应。

919年(天祐十六年)四月初一日,徐温进奉玉册、宝绶尊杨隆演即吴王位。建立宗庙、社稷,设立百官如同皇帝的制度,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大赦境内,追尊父亲杨行密为孝武王,庙号太祖;哥哥杨渥为景王,庙号烈祖。文臣武将以次进位,宗室都封为郡公。

郁郁而终

徐温迁治金陵,以其养子徐知诰守润州。严可求曾对徐温说:“二郎君不是徐氏之子,但礼贤下士,很得人心,如不除掉他,恐怕成为后患。”徐温没有听从严可求的话。到徐知诰秉政时,严可求的话被泄露,徐知诰让严可求外出到楚州,严可求害怕,到金陵见徐温出谋说:“唐朝灭亡至今已十二年,而吴国还不敢改换天祐年号,可以说是不背负唐朝。但吴国征讨四方,建立基业的原因,常常以兴复唐朝为托辞。现在听说河上的战事,后梁军屡次不利,如果李氏复兴,我们能屈节吗?应该在这时先建国以自立。”徐温非常赞同,因而留下严可求不派出,准备谋划迫使杨隆演僭号称帝。

杨隆演少年即位,政权掌握在徐氏手中,等到称王建国后,不是他的本意,经常郁郁不乐,酣饮解闷,又很少吃饭,慢慢就卧床生病。920年(武义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杨隆演去世,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王。其弟杨溥继立,僭号称帝,追尊杨隆演庙号高祖,谥号宣皇帝(《旧五代史》作惠皇帝),葬于肃陵。

标签: 杨隆演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吴烈祖杨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渥

    杨渥,即吴烈祖,字奉天,吴太祖杨行密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吴第二位君主,在位共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905年十一月,杨行密病死,杨渥继位。杨渥生性喜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907年,张颢、徐温发动

  • 如何评价东吴皇帝孙皓?孙皓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皓

    孙皓,即吴末帝、归命侯,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在位共16年。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 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攻灭。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太康五年(28

  • 三国皇帝之东吴末帝孙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皓

    孙皓,即吴末帝、归命侯,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在位共16年。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 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攻灭。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太康五年(28

  • 如何评价东吴景帝孙休?孙休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休

    孙休,字子烈,吴大帝孙权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第三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

  • 三国皇帝之东吴景帝孙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休

    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

  • 如何评价东吴废帝孙亮?孙亮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亮

    孙亮,即吴废帝、会稽王,字子明,吴大帝孙权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第二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兴元年(252年),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二年(257年),正式亲政,时年十五岁。太平三年(258年),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贬为

  • 三国皇帝之东吴废帝孙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亮

    建兴元年(252年),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二年(257年),正式亲政,时年十五岁。太平三年(258年),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贬为侯官侯,途中去世,年仅十八岁。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孙亮于赤乌六年(243年)出生,相传母亲潘淑有孕时时曾梦见有人将龙头授于

  • 如何评价东吴大帝孙权?孙权留下哪些相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

    孙权,即吴太祖,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在位共2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9年,他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

  • 如何评价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孟昶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孟昶

    孟昶,本名孟仁赞,字保元,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在位共3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昶

    孟昶,本名孟仁赞,字保元,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在位共3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