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皇帝之东吴末帝孙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皇帝之东吴末帝孙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59 更新时间:2024/1/19 3:19:16

孙皓,即吴末帝、归命侯,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在位共16年。

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 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攻灭。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太康五年(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册府元龟·卷一百八十二◎闰位部·总序·氏号·诞生·名讳》云:後主,名皓,字元景,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公元264-280年在位。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虽然孙休有儿子,但当时蜀汉刚灭亡,再加上交阯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大为震惊,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

在左典军万彧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下,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于是作为废太子孙和长子的孙皓在八月初三被拥立为位帝。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尊其母何氏为太后,立其妻滕氏为皇后。

登基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2]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濮阳兴和张布杀掉(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被杀),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司马昭派遣原来吴国寿春城的降将徐绍、孙彧领着使命带着书信,陈述国事形势的利害,前来吴国向孙皓说明。

公元265年(甘露元年)三月,孙皓派遣使者随徐绍、孙彧.前往魏国,送去给司马昭的回信,说:“知道您以超过世人的才干,位居相国的职任,有移化引导皇帝的功劳,辛勤至极。寡人无德,顺承皇统,想与贤良之士共同拯救乱世,而由于道路阻隔没有实现这一缘份,您的美意真切明显,深沉执着。现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前来宣明我的诚意。”徐绍行至濡须,孙皓将他召回来杀死,将其家属迁徙到建安,起因是有人报告徐绍称赞中原。

同年七月,孙皓派人把朱太后杀害,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便将其兄弟杀害。孙皓荒淫好色。张布的女儿曾经很受孙皓的宠爱,孙皓杀掉张布的后一天故意问张美人:“你父亲到哪里去了?”张美人气愤的说:“被奸贼杀死!”气的孙皓命人用木棒锤死了她。后来,孙皓因思念张美人容貌,又命人刻制出她的木像,整天放在座位旁边。有一次,孙皓问左右:“张布还有女儿吗?”有人说有,但已出嫁。孙皓命人马上把他抢进宫,对其大加宠爱,昼夜厮混,不理朝政。孙皓又叫工匠用金子打造数以千计的各种首饰,然后让宫人戴上首饰互相摔跤,以此为乐。这些首饰往往早上带上,晚上就坏,坏了马上另作,工匠们也趁机偷盗,于是吴国国库为之一空。尽管后宫佳丽数千,孙皓仍不满足,还要让宦官到处寻找。孙皓还规定,两千石以上大臣的女儿,每年都要报名,凡年龄在15岁以上的要经过挑选方准出嫁。

孙皓经常在宫中设宴,让大臣们陪饮,而且还逼参加酒宴的大臣喝醉,让侍臣任意嘲弄公卿大臣。他还专门设立黄门侍郎数十人,站在大臣背后。如果那个大臣喝醉后胡言乱语,或略有失礼的话,他们都向孙皓禀报,甚至因为孙皓最恨别人看自己,所以有人看孙皓,也是有罪。于是,因酒醉失态而获罪的官员不少。

孙皓还命人将水流引入宫中,如果对后宫哪一个姬妾看不顺眼,马上杀掉,扔进水中。孙皓杀人的方式很多有剥人面皮的,有挖人眼睛的等等。残酷至极,亘古未有,加上他荒淫无耻,所以,到了吴国末期,孙皓已经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曹魏的曹奂“禅让”,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本来打算立刻攻伐东吴,但国内赞成及反对征吴的两派发生纷争,使吴国在这段时期得以苟延残喘。

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西陵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世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但在陆凯死后把陆凯家人放逐。

公元272年(凤凰元年)秋八月,孙皓征召西陵都督步阐。步阐不回应,据守西陵城投降晋国。孙皓派陆抗攻灭步阐,并大破前来救援的晋朝军队,一时间,孙皓被西陵之战的胜利冲昏头脑,之后屡次兴兵攻打晋朝,穷兵黩武耗尽了吴国的国力。

陆凯、陆抗二人于公元269年(建衡元年)和公元274年(凤凰三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

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挥军南下。在晋军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江陵督伍延、宰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战死,大量吴将投降,江东防线全盘崩溃。

孙皓仿效刘禅的做法: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来到王濬营门。王濬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并派人将孙皓送到晋都。

结果280年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

孙皓全家移居到了洛阳,以太康元年五月集于洛阳。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

去世

孙皓归晋之后,被赐号为归命侯,在洛阳居住,有一回晋武帝与王济下棋,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其实是消遣在皇帝面前坐姿不正的王济。公元284年(太康五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河南地界。

标签: 孙皓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东吴景帝孙休?孙休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休

    孙休,字子烈,吴大帝孙权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第三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

  • 三国皇帝之东吴景帝孙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休

    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

  • 如何评价东吴废帝孙亮?孙亮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亮

    孙亮,即吴废帝、会稽王,字子明,吴大帝孙权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第二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兴元年(252年),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二年(257年),正式亲政,时年十五岁。太平三年(258年),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贬为

  • 三国皇帝之东吴废帝孙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亮

    建兴元年(252年),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二年(257年),正式亲政,时年十五岁。太平三年(258年),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贬为侯官侯,途中去世,年仅十八岁。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孙亮于赤乌六年(243年)出生,相传母亲潘淑有孕时时曾梦见有人将龙头授于

  • 如何评价东吴大帝孙权?孙权留下哪些相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

    孙权,即吴太祖,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在位共2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9年,他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

  • 如何评价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孟昶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孟昶

    孟昶,本名孟仁赞,字保元,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在位共3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昶

    孟昶,本名孟仁赞,字保元,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在位共3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

  • 如何评价后蜀高祖皇帝孟知祥?孟知祥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知祥

    孟知祥,即后蜀高祖,字保胤,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孟知祥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率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后蜀高祖孟知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知祥

    孟知祥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率军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后周世宗柴荣生平介绍及历史政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世宗,柴荣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不管用在什么时期好像都十分合适。特别是在古代政权交替时,一些前朝良好的制度会被一直沿用,继续造福百姓。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登基后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可是随着柴荣的病逝,后周的政权不稳,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夺了权,一场陈桥兵变导致了后周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