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汉和帝刘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东汉汉和帝刘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43 更新时间:2024/1/21 16:19:38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西汉灭亡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雒阳 (今河南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序幕。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提到东汉历史上的皇帝,很多人会对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灵帝、汉献帝等皇帝比较熟悉。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汉和帝来说,则是一位容易被人忽略的东汉皇帝。但是,就汉和帝来说,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并且,非常可惜的是,汉和帝这位皇帝在2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也即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如果他没有这么早去世的话,那么东汉显然会更加强盛。

首先,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由此,对于汉和帝刘肇来说,刚刚即位就面临外戚执掌大权的局面。在东汉历史上,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掌权和较量,无疑成为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而就汉和帝刘肇来说,虽然想要改变这一局面,但是,因为自己还比较年幼,所以其选择了隐忍不发的态度。

在此背景下,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仅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永元四年(92年)六月二十三日,刘肇临幸北宫。彼时,只有13岁左右的汉和帝,决定对外戚动手。在经过前期的准备之后,汉和帝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送往监牢处死。并且,汉和帝还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

因此,在笔者看来,汉和帝突然发难,直接让外戚窦氏元气大伤。刘肇成功夺回大权,再现了汉宣帝刘询诛霍禹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刘肇看在窦太后面子上不愿正式处决窦宪,而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监督他。刘肇确认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由此,采用雷霆手段之后,汉和帝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勤政成为很多明君具备的素质。比如大家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都是比较勤政的皇帝。

当然,和这些皇帝不同的是,汉和帝当时只有10多岁,也即本来是一个比较爱玩的年纪。不过,汉和帝显然没有向后主刘禅一样,而是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朝政的处理上了。汉和帝刘肇掌权之后,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并多次下诏纳贤。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面对外戚势力的时候,汉和帝杀伐果断,但是,面对普通百姓和文臣武将的时候,汉和帝却主张宽刑,这体现出他仁慈的一面。

同时,汉和帝在位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也即加强了东汉王朝对于西域地区的掌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域都护设立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传入西域诸国,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保障了通往西边的丝绸之路的畅通,在南、北两条通道上,商人使者往来频繁,大大地促进了东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当然,对于汉和帝这位皇帝,之所以能将东汉王朝推向巅峰,不仅在于对西域等势力的掌控,更因为他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元兴元年(105年),当时的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众所周知,在两汉之际,频繁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经过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等皇帝的休养生息,东汉的人口得到了恢复。到了汉和帝这位皇帝在位时,东汉的人口则超过了5000万这一大关。而这,无疑是东汉当时国力强盛的重要体现。并且,在汉和帝之后,东汉的人口则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并在汉末三国时期跌入了谷底。

最后,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户籍人口,甚至还不到1000万人。从中,也可以反衬出汉和帝时期的强盛了。永元十三年(101年)八月,护羌校尉周鲔讨伐烧当羌,大破之。十一月,鲜卑侵犯北平进入渔阳为渔阳太守击破。十二月,巫蛮叛乱侵犯南郡,永元十四年(102年)四月,刘肇派遣使者都督荆州兵迫降巫蛮。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汉和帝这位皇帝在位时,可谓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四夷宾服。在古代历史上,能够实现这一成就的皇帝可谓屈指可数,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康熙皇帝等,就达到了这一成就。而和这些皇帝比起来,汉和帝无疑是最低调,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位了。

元兴元年(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对此,在笔者看来,27岁的年龄去世,无疑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换而言之,汉和帝本来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延缓东汉衰落的趋势。刘肇驾崩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次年改元延平,是为汉殇帝,这无疑成为东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了。延平元年(106年)三月初五日,葬刘肇于慎陵(位于今河南孟津),上庙号为穆宗,谥号孝和皇帝。

标签: 汉和帝刘肇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宋高宗赵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高宗

    赵宋兵变上位,先天不足,所以防止武将黄袍重演,遂加大对武将的打压,岳飞的死实际上就是死在“岳家军”这三个字上。一群文采飞扬的大臣在汴京遥控指挥武将辽宋,夏宋作战,想想啥后果。宋朝文学大家辈出,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时代。文学家有个毛病,比较理想主义。所以这些文学家当重臣,不愿

  • 东晋晋元帝司马睿算不算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元帝

    公元317年,建立仅仅37年的西晋灭亡了。西晋这一点和秦朝一样,好不容易结束了天下分割的局面,没多久就消失了。西晋刚灭亡没多久,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睿又在江南重建了晋朝,史书上称之为东晋。司马睿也就成了东晋的开国皇帝。不过司马睿虽然是开国皇帝,和其他开国皇帝完全不同。作为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到死

  • 如何客观评价北周皇帝周武帝宇文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生于543年,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从小就十分的孝顺,也很聪明,有学识,他的父亲宇文泰特别的喜欢他,说他以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辅城郡公,直到宇文觉登基为帝后,宇文邕晋升为了大将军,当时北周的朝政就已经被宇文护给掌控了,宇文觉的皇位还没有坐稳

  •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霸先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时代陈朝开国皇帝。原是南梁的著名军事将领。557年接受梁敬帝的禅位建立陈朝,557年至559年在位。死后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生平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出生,自幼家境贫寒,却好读兵书。初仕乡为里司,后到建康

  • 秦汉时期南越武帝赵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佗

    真定人赵佗在秦朝南海郡尉任的支持和指导下,于公元前206年平定了岭南,自立为南越武王,建都番周,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十年后,刘邦派朝臣陆贾出使南越,经过陆贾的幹旋和努力,赵佗对汉称臣,被汉朝封为南越王,成为汉朝一方诸侯,双方有正常的往来和贸易。从称臣到对抗吕雉执政时,汉朝禁止南越在边关集市上购买铁器

  • 北齐皇帝齐文宣帝高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洋

    齐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在位550年559年),字子进,鲜卑名侯尼干[1],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鲜卑化汉人[2][3][4]。因其生于晋阳,又名晋阳乐。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期间在位10年。他是东魏权臣高欢次子,北齐追尊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生平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

  • 北齐皇帝齐孝昭帝高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高演

    齐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在位560年561年),字延安,北齐第三任皇帝。他是东魏权臣高欢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在位一年。生平辅佐高洋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干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齐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文宣帝觉察到

  • 北齐皇帝齐武成帝高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湛

    齐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1],北齐第四位皇帝,561-565年在位,565 - 569年居太上皇,在位四年,实际掌权八年。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之同母弟[2]。生平高湛少有英姿,幼时极得父亲高欢喜爱[3]。北齐建国后,被齐文宣帝封为

  • 北齐皇帝齐后主高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纬

    高纬(556年5月29日-577年11月[1]),字仁纲,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嫡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7年在位),史称“后主”。生平高纬与庶兄高绰同日出生,实为高湛次子,但是因为是嫡出,故被视为长子。高纬即位时,腐朽的北齐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他自己仍然荒淫

  • 北齐皇帝齐幼主高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恒

    高恒(570年-570年代577或578年)北齐最后一位皇帝,高纬儿子,母亲穆黄花,后母冯小怜,史称“幼主”。当时北周不断进攻腐朽的北齐,齐军屡战屡败。577年正月一日,高纬禅位于自己的儿子高恒,改元“承光”,是为北齐幼主。正月廿一日,太上皇高纬再命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