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皇帝之汉成帝刘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汉成帝皇后列表

西汉皇帝之汉成帝刘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汉成帝皇后列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48 更新时间:2024/1/21 21:46:47

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7日),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

人物生平

由于是嫡皇孙,刘骜深得祖父汉宣帝喜爱,常常陪伴宣帝左右。元帝即位后,刘骜在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获立为太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有一次元帝急招刘骜前来,他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圈才迟迟面见元帝。元帝知道了整件事情之后,非常的高兴,也下令以后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刘骜谨慎的一面。后来沉溺声色之中, 常假借其表兄弟兼同性情人富平侯张放的名义在长安郊外玩乐。

元帝曾想改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山阳王刘康(元帝第二子,哀帝刘欣之父)为太子,因为刘骜是宣帝爱孙以及侍中史丹出力帮助保住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元帝没有付诸实施。 前33年元帝去世后,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

成帝继位后开始重用他母亲的亲戚,任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是西汉末年王氏家族得势的开始。后来篡汉的王莽在成帝年间开始受重用,绥和元年(前8年),王莽获升为大司马。

汉成帝的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是他宠爱赵飞燕,并为此将他原来的皇后废黜,立赵飞燕为皇后,后来又纳赵飞燕之妹赵氏(野史所称赵合德)为昭仪。

绥和二年(前7年),刘骜暴毙,史书说“帝素强无疾病”。由于成帝死讯来得突然,“民间讙哗”,众人归咎赵昭仪,皇太后命王莽领导一众官员调查成帝日常生活及病发经过,赵昭仪最终自杀。富平侯张放得知成帝死讯后,也“思慕哭泣而死”。

成帝在位25年,公元前7年3月,死于长安未央宫,死时四十五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谥号为孝成皇帝 。他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

汉成帝的一家子关系图谱

为政举措

重视农业

汉成帝在位时,提拔农学家氾胜之担任议郎,后其又被任命为“劝农使者”,负责“教田三辅”。氾胜之所撰的《氾胜之书》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在当时被各地广泛采用,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集图书

河平三年(前26年),汉成帝鉴于秘府之书多有亡散残缺,继汉武帝刘彻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采访图书文献。

汉成帝下诏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又委任光禄大夫刘向总领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命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每校完一书,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论其指归,辩其谬误,连同定本送交,由他亲自观览后定夺。这一时期的图书征集和编校文献活动,对后世的目录学、校雠学、藏书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最早的分类法和目录《别录》、《七略》就在此间问世,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的实践。

结好邻邦

河平四年(前25年)正月,匈奴单于来长安朝汉。同年四月,罽(jì,西域国名)遣使朝汉。

成帝年表

公元前51年,汉成帝刘骜出生。

公元前33年,刘骜即位。

公元前28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载。此外,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详细的哈雷彗星观察记载。

公元前31年,汉成帝下诏减天下赋钱。

公元前13年,汉成帝下令禁奢靡。

公元前8年,汉成帝设三公,三公制度开始实行。

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逝世。

在位年号

建始(4年)公元前32公元前29

河平(4年)公元前28公元前25

阳朔(4年)公元前24公元前21

鸿嘉(4年)公元前20公元前17

永始(4年)公元前16公元前13

元延(4年)公元前12公元前9

绥和(2年)公元前8公元前7

轶事典故

燕啄皇孙

赵氏姐妹自己不能生育,也不许别的妃嫔生育。宫中有个叫曹伟能的女官,怀上了成帝的孩子,临到生产的时候,赵合德命中黄门田客拿着皇帝的诏书,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婴儿。那婴儿被乳母张弃抚养了11天,即被宫长李南持诏书取走,不知下落。后来,后宫的许美人也怀孕了,成帝暗中派御医去探视,又送给许美人三粒名贵的养身丸药,做保胎之用。许美人生了儿子以后,赵合德知道了,大哭大闹了一场,最后胁迫成帝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赵氏姐妹的残忍令人发指,而汉成帝的昏蒙也无以复加。当时有讥刺赵飞燕童谣道:“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历史评价

班固《汉书》:“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陈普:“元帝斋宫纳弁儿,阿娇金屋篡歌姬。披香博士多才学,刘氏家传有未知。”

汉成帝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成帝纵情声色、淫欲无度,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导致铜车起义等农民起义爆发,汉朝从此衰落,病入膏肓。

史籍记载

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汉书·成帝纪》

死亡原因

赵飞燕有“彭祖分脉”之书,她会配制一种助阳兴的春药,这种丸药服了就离不开,但上瘾后必须使药量逐渐增加。赵飞燕一来为了适应自身的需要,二来为了讨好刘骜,秘制了这种春药丸供刘骜性交之前吞服。关于春药,史书记载:“有方文献大丹,其丹养于火,百日乃成。先以大瓮贮水满,即置丹于水中,水即沸腾,乃易去,复以新水,如是十日不沸,方行服用。”一种投到水里水都沸腾的药物,以人的脆弱之体,竟敢吞下肚子,以博一次爽快的云雨之事,可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成帝每次和赵氏姊妹上床,就吃一粒,果然其效如神,为了能在“温柔乡”中享乐,这位皇帝乞灵于春药,后终因服药过量,纵欲之后,倒地身亡。

成帝在位二十五年,寿终四十五岁。本来是体质强壮,状貌魁梧,俨然像个尊严天子,怎奈酒色过度,遂致身体羸弱。一天夜里,在赵合德的宫里,因喝春药过量彻夜欢娱,天亮后死在床上。据《赵飞燕别传》“帝日服一粒,颇能幸昭仪。一夕,在大庆殿,昭仪醉,连进十粒,是夜绛帐中拥昭仪,帝笑声吃吃不止。及中夜,帝昏昏,却不可将。抵明,帝起御衣,阴精流输不禁。有顷绝倒,寰衣视帝,余精出源,沾污被内,须臾帝崩。”赵合德大概是因为用床第功夫把皇帝搞死而名留青史的第一位后妃。

陵墓

汉成帝延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严家窑。刘骜3岁立为太子,好经书,曾从张禹受《论语》。他是一个著名的荒淫皇帝。他在做太子时,就以好色出名,当上皇帝后,委政于外家,不理朝纲,致使外戚势力进一步增长,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民众不堪其苦,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和铁官徒起义。面对这一残局,成帝索性不管民间疾苦,整日斗鸡走马,沉湎于酒色之中。45岁便病死于宫中。成帝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3l年)初春,开始在长安城西北的渭城延陵亭部修陵,因此取名“延陵”。

《汉书·成帝纪》载:延陵始建于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十年后,延陵即将落成,耗资已达亿万之巨,成帝突然心血来潮,想改换葬地,便借口延陵风水不好,说延陵南方有一片竹园,恐冒犯延陵地气,于是在鸿嘉元年(前20年),决定在长安城东的新丰县戏乡步昌亭附近重建寿陵昌陵。并于第二年“徙郡国豪杰柴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大规模营建,耗费巨资。史载,营建昌陵取东山之土“贵同粟米”,致使“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灾异屡降,饥馑仍臻,流散冗食,馁死于道,以百万数。公家无一年之畜,百姓无旬目之储,上下俱匮,无以相救”(《汉书·谷永传》)。今在西安市东北部与临潼交界处,仍存一面积达三平方公里的土丘,土丘上有一个面积达一百平方米的矩形大土坑,当地百姓称之为”八宝琉璃井”。巨坑之下二十米有坚实的夯土层,可能是当年地宫的建筑物,在土丘的西北角,现在还遗留大量汉代瓦片、砖块和瓦当。由此可见,当年昌陵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 建造五年之后,已花费巨万,天下匮竭,而陵墓的主体工程地下墓室和陵园司马门还未完工。成帝震怒,问罪于负责陵墓营作的将作大臣解万年,因他当初曾保证昌陵三年可成。早就对昌陵营作不满的大臣们乘机纷纷上奏,说昌陵是借土它处,“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成帝的灵魂将来也不得安宁。而原来的延陵“据真土,处势高敞”,应还复旧陵,停止徙民。成帝无奈,只得下诏罢昌陵之作。 延陵的再度营作,仍极尽豪华。延陵陵园略呈方形,垣墙边长约四百米,四面垣墙正中均建筑门阙,今除南门东阙已毁外,北、东、西门阙遗迹犹存,陵冢位于陵园正中,形如覆斗,陵基边长约172米,有底部周长690米 高31米。今日延陵(咸阳市周陵乡严家窖村),陵顶中央陷下一个3米深的大坑,可能是墓室被盗导致的陵顶塌落。陵冢正南有清毕沅所书汉成帝延陵”石碑一通。

延陵东北约600米处,有汉成帝班婕妤墓,当地群众称为“丑女坟”或“丑娘娘坟”。

延陵之西还有一大冢,疑为许皇后陵。许皇后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候嘉女,成帝为太子时入宫为妃,即帝位时立为皇后。《汉书·外戚传》载:“后聪慧,善诗书”,得宠于成帝。赵飞燕入宫后,为了夺得皇后的宝座,便向成帝谮告许皇后,结果被册收皇后玺,废居昭台宫。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赐药自杀,葬延陵交道厩西”。延陵陪葬墓大多分布在陵东1500米处,共七座,今名位难考。

家庭

后妃

许皇后,后废黜。

赵皇后,号“飞燕”。

赵昭仪,野史称赵合德。

班婕妤。

卫婕妤,本名李平,为班婕妤侍女。

马婕妤,东汉明德马皇后祖父的姐妹。

马婕妤,同上。

王美人,有孕在身时,被许皇后的姐姐许谒以媚道诅咒。

张美人,王凤妾室的妹妹,已经嫁人,以“宜子”的名义成为汉成帝妃嫔。

许美人,生一子被杀。

曹宫,字伟能,中宫史,并未有嫔妃封号,生一子,母子皆被杀。

嗣子

汉平帝刘衎

标签: 刘骜

更多文章

  • 汉朝皇帝之汉景帝刘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汉景帝的历史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

    汉景帝(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名刘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正式即位。政治上,推行“削藩策”,削减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经济上,继续奉行&

  • 隋朝皇帝之皇泰主:杨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侗

    皇泰元年(618年),隋炀帝遭宇文化及杀害,王世充于是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延续隋朝。但还不到一年,杨侗就遭王世充杀害,结束了一生悲惨的命运,临死祈祷“不要再生在帝王家”。那杨侗死前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一,出身宗室杨侗出身隋朝皇室,为隋炀帝之孙,皇太子杨昭之子,因此自幼过着锦

  • 北齐皇帝之齐武成帝高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高湛

    齐武成帝高湛是东魏大丞相高欢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娄氏,他长得仪表堂堂,魁梧英俊,高欢极为钟爱。高湛3岁时,封长广公,次年封长广王,8 岁时,高欢为他聘蠕蠕太子盭罗辰之女,而他却冠服端严,神情闲逸,华戎无不叹异。11岁时即录尚书事,后历为司徒太尉、大司马,领并州刺史。文宣帝高洋死后,其长子高殷即位,

  • 后唐皇帝唐闵帝:李从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从厚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历时一十四年。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从厚是后唐第三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在位仅有四个月就被推翻。那么李从厚为何会迅速被人推翻呢一,明宗爱子李从厚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幼子,幼年就熟读《春秋》,明白大概意思,再加上他长得跟

  • 宋朝皇帝之宋徽宗赵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宋徽宗有哪些政绩及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佶

    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1126年在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初,身体一向不怎么好的宋哲宗病逝,他的弟弟赵佶在向太后(宋神宗之妻,所生之子早夭)的力主下,成为新的皇帝,即宋徽宗。宋徽宗是后来导致宋朝失去半壁江山的罪魁祸首之一,“靖康之变

  • 如何客观评价宋光宗赵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惇

    《宋史·本纪·卷三十六》记载:“光宗幼有令闻,向用儒雅。逮其即位,总权纲,屏嬖幸,薄赋缓刑,见于绍熙初政,宜若可取。”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赵惇继位之初有革故鼎新之意,为何却被奉为太上皇?宋光宗赵惇,南宋朝第三位皇帝,即宋朝第十二位皇帝,父为宋

  •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顺帝

    元顺帝,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前期重用贤相脱脱,勤于政务,使得元朝局势一度好转。但他在位后期听信谗言,杀害脱脱,不理政务,使得元朝走向灭亡。有人认为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并非元明宗之子,那这是真的

  • 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开创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史书怎么评价明孝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孝宗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

  • 明英宗朱祁镇除了废除殉葬制度外还做过哪些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

  •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明宣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开创“仁宣之治”的?史书怎么评价他?史书评价,因为他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所以能有“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在明代,朱瞻基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