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莽篡汉为什么对他的评价还很高?王莽一生有哪些成就?

王莽篡汉为什么对他的评价还很高?王莽一生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1/22 19:20:34

很多人都喜欢把王莽称之为穿越者。王莽篡汉后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有很多政策给后世带来了很多影响。王莽是新朝的开国皇帝,在西汉衰败之际,王莽趁机偷取大权,随后称帝建立新朝,并且推行新政。而王莽的成就基本上也都在这些政策里面。可能王莽的出现会给人一种突兀感,历史上怎么会多出这样一号人物,还让他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王莽这位神器的人物,来看看历史对他的评价为何会这么高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在《放言》诗中以哲学思辨和矛盾的情绪对新朝建立者王莽作出了超脱感叹。透过泛黄的历史,依旧还能听到当时史学家对他的骂不绝口,集中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词汇喷到他的身上。近代一些历史学家从多个宏观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由此成了为王莽“翻案”从批判逐渐走向建设的不同声音。

一个几乎将人性包装到完美无缺的人

王莽几乎成了有史以来“乱臣贼子”和“虚伪奸诈”的最大代名词,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第一个用篡弑手段登上宝座的人物,由此引发的巨大争议可想而知。由此在1900年的封建社会里,王莽最终以“逆子贰臣”的形象走进了历史,成了臭名昭著的“大坏人。”值得注意的是,如此虚伪奸诈的历史丑角,为什么能够顺利取代汉朝?又为何在广泛支持下,事事梗阻,最后身死国灭,连尸骨都未能留下,却被千年辱骂。

有谁知道,王莽的童年相当不幸,尤其顶着贵族光环的他却饱受白眼,为日后他努力摆脱困境埋下伏笔。当然这种自卑也成了他人生成长的双刃剑,与那些同族的贵族子弟骄奢淫逸不同,小时候的王莽既懂事孝顺,开始了“折节为恭俭”的人生“道德包装”的漫长道路。虽然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同父异母的兄弟王曼的次子,但是父亲在他四岁那年就去世,十四岁那年,他的姑姑王政君成了皇太后,五个叔叔在一天之内封侯。“家凡九候,五大司马”唯独王莽的父亲王曼去世较早,没能享受到封侯的荣华富贵。从年少起,王莽就饱受家族冷眼,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年轻的王莽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当他所见王氏贵族子弟正在“将军五侯子乘时侈糜,以舆马声色怿相高。”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却在熬夜点灯“勤学博身,被服如儒生”。此外,他承担起这个家族的一切负担,连同他早逝哥哥留下的一个儿子都要抚养“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成长的路上,王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如果说他“假”,那么从对待他的所有亲人时,这个“假”就已经开始了。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得了病重,王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凤看着为了照顾自己的侄儿变得十分憔悴,内心十分愧疚,弥留之际,王凤郑重地将王莽托付给妹妹王政君皇后和她的儿子汉成帝,最后才安然撒手而去。

没多久王莽被提升为射声校尉,这是汉武帝曾亲自设置的八校尉之一,可见位置相当重要,其薪酬待遇也涨到了二千石,这年他才刚刚年满24岁。从进入官场那天一下跃升与地方大吏郡太守同一级别,王莽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如此火箭式升迁在汉朝也是凤毛麟角。王莽深知,在通往高处的路上犹如走钢丝一般,而他的绝技就是谦恭、谦恭、再谦恭。

他俸禄不多,却经常资助自己的以前同窗。他将自己的侄子视如己出的抚养,就连请老师,也要多次为之折节施礼,让王氏家族看看他是如何培养子侄辈的。他的兄长王永死后,剩下这个叫做王光的孩子被王莽一手养大。为了培养王光,他选拜一位儒学博士做老师,登门求学。他还经常去拜望这位博士先生。每次去时他必然沐浴更衣,然后穿戴整齐,乘车前往,带着羊和酒等大量礼品看望侄子的老师和同学。每次王莽来时,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由此王莽在青年学子眼里变得敬畏和感激。

侄子结婚时,一向节俭的他花了大笔钱为侄子婚礼,当天正陪宾客饮酒的他多次短暂离席,众人不解其故,一问才知道原来王莽母亲病了,他不放心别人服侍汤药,必须自己亲自把药弄好。在场的人无不为王莽“点赞”。 王莽的表现,成了王氏家族的荣耀,甚至都在积极弥补早年对王莽的冷漠。他的叔父成都候王商给皇帝上书,愿意将自己的封地分给王莽一些。汉成帝对这位表弟也是非常欣赏,从母亲那里就多次听说在王氏的所有表弟中,“争为奢侈,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只有王莽在苦读经书,在家尽孝,对外广泛结交贤士。当汉成帝陆续接到为王莽表彰信后,终于签发了封王莽为新都候的指令,领1500户,同时加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最多时候,王莽一人身兼三职,成了能够影响汉成帝的权臣。越是高位,王莽就越谦恭“爵位益尊,节操愈谦。”甚至不惜出卖家产也帮助宾客和名士“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这种付出让他收获了物质之外的巨大回报。

此后无论在汉朝的高层和地方官员纷纷给汉成帝上疏,还是希望对王莽继续重用,称赞其“才可大用”,儒生们则大肆鼓吹王莽的德行是“世之楷模”。他的名声迅速超过王氏家族的叔父们“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甚至有关任何自己负面的东西王莽也坚决回避,他要给所有人展示自己就是完美的玉,不能有一点瑕疵。看上一名漂亮的侍女,结果未做好保密被传了出去。王莽迅速作出回应:“我听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有人说这个女子宜于生儿子,我是特意为朱将军买的。”说罢将这个女子送到了朱家。王莽如同高超的魔术师,瞬间就能翻转舆论,而且做的干净流落,不留痕迹。

王莽的“表演”终于让他收到了巨大的回报,在38岁这年,他终于接替叔叔王根,成为大司马,道德的标签和狂热支持让他在舆论的旋风下终于走上最高峰。虽然此后汉成帝在45岁去世,新皇帝在汉哀帝大封外戚时,他的姑母王政君为了让王莽避开漩涡,下诏让其离职。

只在大司马高位上坐了不到六个月的王莽不得不是一个严重波折,在蛰居河南的这段岁月,又发生了一件天下震动的大事。原来王莽的儿子王获失手打死奴婢,最后被王莽逼着给对方偿命,在家族的双方拉锯下,王获最终自杀。至此,王莽的声名几乎遍布了当时可能传播的最大峰值,而汉哀帝折腾七年后在25岁这年去世,命运再次对王莽露出了笑脸。复出后的王莽的道德光环将整个汉朝照射得光彩耀眼。

元始五年(公元5年),在王莽当政的第五年,朝臣们提议给他加封“九锡”,这是基本接近至尊的地位。同时发生了罕见的一件民意大推举,据《汉书》作者班固统计,当时朝廷共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同意给王莽加九锡,支持率竟然高达95%以上。

王莽在掌握朝政后,依旧保持谦恭作风,“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羽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最后班固总结说这是“上以惑太后,下用以示信于众庶。”在班固的笔下记载了大量王莽的“善举”,记载的越多,就说明他的“罪证”如山,以此烘托出一个“逆贼”如何伪诈,甚至这成了班固创造史学的独特风格。

53岁成功篡位后,王莽终于将埋藏心底梦想的种子种在了自己的江山之上,希望能够实现“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垂拱而治的周公推崇的上古时代。他恢复井田制,希望人人都有土地,同时禁止奴隶买卖,完全实现儒家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仁爱。并将盐、酒、冶铁和铸钱统统收归上来,防止被商人操控,勒索百姓。在将官员按照《周礼》记载进行定义,总之,一切都要回到上古那个让他日夜崇拜的时代。王莽希望官吏们能和百姓同甘共苦,遇到灾害年景,扣减薪俸。

如同一泓平静的湖水被王莽投下的巨石震动得水波激荡,紧接着天下随之大乱。

拿什么来评价你,近现代历史学家争论不休,西方评价更为达观

王莽的身后,班固将其彻底定义为“乱臣贼子”,包括《资治通鉴》完全将此全面继承下来。1928年,胡适首次对王莽给予了赞美,“一个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并将他的失败归结为思想和政策过于超前。”

历史学家范文澜首次对王莽提出较为理性评价:“由于五均六管打击了商贾和高利贷商人,这些人也反对王莽了。

翦伯赞在1946年出版的《秦汉史》中,对王莽全面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王莽的名字,现在已成了篡窃者的符号。两千年来,在道德的法庭之前,遭受了历史家之残酷的裁判。虽然如此,假如我离开“袒刘”的立场,则王莽仍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一位政治家,这就从他大胆的执行改良政策表现出来。吕思勉更是以同情的笔触批判汉书等主流观点,为王莽全面辩护:“凡莽之所行,汉人悉以一字伪字抹弑之”。 此后近代史学家激烈参与到评价王莽问题上来,胡寄窗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痛斥王莽:“绝不是进步思想家,也不是什么改良主义者。”

郭沫若和谢天佑也纷纷加入对王莽的批判队伍。尽管学者谢天佑强烈批判王莽:“王莽改革是一个怪胎,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杂拌”,但同时也肯定另一方面“在提倡古文学派和对待奴隶制和土地改革的态度方面,他是改造派。在依赖国家专卖事业稳定价格和推行法律方面,他是时新派。王莽不是革命空想家,而是一个在治理中国时其作为很像在他之前的汉代诸帝的务实主义者。”而对于王莽的争论,西方史学家给出了较为达观的评价:“实际上,王莽显然是一个能干而有雄心的人,在必要时也残酷无情。他具有吸引别人追随他的才能,兴趣异常广泛。他对亲戚的感情可能完全是真诚的,在早期,他根本不可能怀有篡夺皇位之心。”

当历史风云席卷沧桑,史书上的浩叹无涯让人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久久难以平静。

标签: 王莽

更多文章

  • 金朝皇帝金太宗完颜晟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太宗

    说到金太宗就不得不说金国了是真的很厉害的一个国家了,那么金太宗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不算是多见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要怎么去理解,也就是金太宗到底是谁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话说这个金太宗和粘罕好像有关系,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金太宗是谁金

  • 隋朝皇帝列表和在位时间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

    隋朝皇帝列表和在位时间以及当时盛况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隋朝第一个皇帝是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

  • 商朝历代帝王列表和各个帝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ld

  • 南明定武帝朱本铉生平及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定武帝

    南明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30-1664年),明朝宗室,袭封为韩王,被李自成部将拥立为皇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定武帝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朝相抗

  • 北周皇帝宇文觉生平故事简介 宇文觉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觉

    大周宇文觉生平简介:宇文觉的故事是怎样的?宇文觉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宇文觉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大周宇文觉生平简介宇文觉(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闵帝(557年在位),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一位君

  •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生平简介 拓跋珪的故事 拓跋珪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拓跋珪

    拓跋珪生平简介:拓跋珪的故事是怎样的?拓跋珪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拓跋珪生平简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建国三十九年(376年

  • 北齐孝昭帝高演的故事 怎么评价高演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演

    高演字延安,生于,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北齐建立后担任过太傅、司空、大司马等职,封爵常山王。高洋死后发动政变,废了侄儿高殷,成为北齐第三位皇帝。高演高演的故事问政朝臣有一次,高演在朝廷里把一个犯人杀了,血溅廷柱。高演问王唏:“这人应不应该死?”王说:“应该死,

  •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子女 对高洋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洋

    高洋鲜卑名侯尼于,又名晋阳乐,字子进,是东魏至北齐时期人物,他于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北齐,成为一代霸主。然而,历史上对高洋的评价并不高。高洋高洋的子女儿子废帝高殷太原王高绍德范阳王高绍义西河王高绍仁陇西王高绍廉女儿长乐公主高宝德,生母李祖娥。对高洋的历史评价高欢:&ldq

  • 北魏世宗元恪的故事 元恪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恪

    元恪别名拓跋恪,是南北朝北魏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间攻取南朝梁的四川之地、北击柔然,国势盛极一时。不过他一生特别信佛,在位后半期国力衰退,年仅33岁就逝世了。元恪元恪的故事当初,元恪的母亲高照容梦见被太阳追逐,躲到床下,太阳变成了龙,绕了自己几圈,高照容梦醒后惊悸不已,然后就身怀有孕,于太和七年(48

  • 南燕皇帝慕容超的后妃列表 关于慕容超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慕容超

    公元405年,慕容超继位,平定总是贵族叛乱后更加肆无忌惮的凌虐宗室大臣,又奢侈无度,人心离散,与东晋刘裕对打后失利,于410年城破被俘,随之遇害,时年26岁,南燕灭亡。慕容超慕容超的后妃正室:呼延皇后,匈奴族,十六国时期人,是南燕末帝慕容超的皇后。慕容超正室,超落难时娶。即位,立为皇后。慕容超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