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的评价秦始皇

如何客观的评价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91 更新时间:2023/12/20 21:08:15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秦始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秦朝也被称为暴秦,自然秦始皇所做的一切都被认为是暴政。但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并不是什么暴君,从各种秦律的实施来看,秦朝根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黑暗,相反甚至称得上是仁君。那秦始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说秦始皇是暴君有什么证据呢

灭六国,焚书坑儒,严苛峻法?这些“史实”作为秦始皇是暴君的证据,无非也是道听途说而已,这已经是很多读史人的共识。

秦始皇能灭六国,恰恰说明他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之才,你见历史上哪个开国之君是残暴之辈?

反之,那些高举反秦大旗的英雄豪杰们。陈胜,起义刚刚取得一点点小的成果,就开始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踏踏实实的过起了“皇帝”瘾。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可怜的自尊,对起义的功臣和故旧肆意杀害。葛婴有功而遭诛,邓说投诚而遇害,垄上故人因为直呼其名而被杀,杀死吴广的田藏不但不罚反而升职,最后众叛亲离的陈胜自己也被车夫杀死。

讨伐秦朝最卖力的项羽,更是一个十足的“魔王”。攻克襄城后,为了泄愤,把襄城变成了一座空城;打下城阳后,为了泄愤,杀光了所有军民;在新安,坑杀了章邯的20万降卒;在齐国、在外黄,杀死的无辜军民不计其数;攻进咸阳以后,在咸阳又展开了大屠杀,临了一把火烧了咸阳城。

宋义父子,夷秦二世及赢氏三族,诛楚怀王熊心,烧死紀信,烹杀枞公、韩生......要说残暴,项羽才是十足的暴君,他的这些暴虐行径,我们何曾在秦始皇身上看到?

至于那个取赢氏而代之的刘邦,更是血债累累,比项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人倨傲、臭毛病一大堆咱就不说了,屠城的事情也没少干,而刘邦更可恨的一点是,他大开了皇帝屠杀功臣的先河。韩信、彭越、琼布、贯高、陈豨......哪个不是战功赫赫,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刘邦的成皇帝宝座,但是他们死的却一个比一个惨。

就连被刘邦称为“功劳第一”的萧何,也没有避免被怀疑的命运;那个忠心耿耿、粗中有细,从一开始就跟着刘邦的樊哙,也险些做了刘邦的刀下之鬼。

刘邦屠杀功臣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给后来的暴君做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可我们反过来看看,那个被他们称之为“暴君”的秦始皇,何曾杀过一个功臣?

从陈胜、吴广的一句“秦无道”,中华大地一乱就是14年,每个人都打着诛灭“暴秦”的旗号,可实际上无一不是想取而代之。

2、国家得到了什么?

一个和秦帝国几乎完全一样的帝国。刘邦所建立的大汉朝,不管是国家体制、政治制度还是国家法律,都是延续了秦始皇在短短11年里所创的样板,只不过帝国姓刘而不姓赢。

刘邦不择手段得来的江山,给天下百姓带来了什么?三分之二的人死于战乱,大秦帝国的2000万人口,到汉朝建立之时只剩下了600万。满目疮痍,百业凋零。这就是老百姓想要的吗?这就是所谓的“正义之战”吗?

事实上,秦始皇以后的407位皇帝,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说秦始皇是“暴君”。

秦始皇很多所谓的“暴行”“暴政”,其实都是秦二世和赵高一手做下的,秦始皇背了不少黑锅,如果说他错了,他错在了识人不明,不该重用赵高。如果说他错了,他还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留下证据,证明自己的“仁政”,实际上并不是他没有留下,而是被项羽一把大火给烧光了。

刘邦、项羽这些人,出于各种目的,不断地抹黑老东家秦始皇和秦王朝。后来的朝代以汉朝为尊,也跟着抹黑,更何况几百上千年过去了能够为秦始皇洗白的证据已经找不到了。而那些历朝历代的御用文人们,要么就人云亦云,要么就有目的的跟着泼脏水,没有人敢出来为“暴君”说句公道话。

但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翻开各种被加工过的史料,也很难找到秦始皇是“暴君”的铁证。

我们应该也知道,秦始皇是开中央集权的第一人,但秦始皇灭六国后,并没有将各国的贵族势力消灭掉,要么就迁到咸阳周边圈养起来,要么就任由他们在原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虽说是“一人集权”,但他的权力终究没有那么大,因为各地潜在的反动势力太多了,而且故六国的军民也都是饱含私心。

秦始皇其实是为中央集权制做了一个过渡,从刘邦开始,中央集权的程度才变得越来越高,皇帝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了一人独大,没有任何人或者是机构可以节制,可以凭借自己的好误发布诏令,甚至是随意杀人。

如果说秦始皇是“暴君”,刘彻、朱元璋、康熙、乾隆……这些所谓的“英主”个个都是暴君中的“暴君”。

3、秦始皇对待功臣的态度

秦国历代先王,一直广纳四方之客,择其能者而委以大权,不拘一格举拔人才、充分信任,可说是【夫物不产于秦,而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先后执掌国政的 商鞅张仪、魏冉、范睢吕不韦、李斯等重臣,莫不是出自关东诸国,为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功名之心而来。所以君臣彼此无间,上下一心,令国势长盛不衰。

秦始皇在这方面和大秦先君一脉相承,统一天下后,对开国文武功臣也非常宽厚,对他们不吝爵赏,结为儿女亲家,更大力举拔他们子弟。

王翦王贲父子同朝、分军伐灭五国,一门两侯,荣宠终身,其孙王离亦为长城军团副将,执掌军权。而他们的子孙就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最顶级世族,五姓七望之一的“太原王氏”。

蒙氏祖孙三代蒙骜、蒙武、蒙恬相继为秦国大将,蒙毅亦封上卿,为国家重臣。

李信率军伐楚大败,秦始皇非但不加加罪诛戮,而是自己承担用人失察之责,后来又再次起用李信为王贲副将,从攻灭燕齐,才有世代将门、人才辈出的“陇西李氏”,后为另一最顶级世族,五姓七望之一。甚至李唐皇室,也同样自称是陇西李氏的子孙。

还有赵国王子赵嘉,在赵国灭亡后自立为代王,坚持反秦六年才被灭,始皇亦未诛戮,并让他儿子赵公辅迁居天水,负责管理西戎,子孙繁衍为“天水赵氏”,故赵姓世以"天水为望"。而赵王迁后裔被迁居涿郡,是为涿郡赵氏,后裔赵匡胤建大宋王朝。

【秦使嘉子公辅主西戎,西戎怀之,号曰赵王,世居陇西天水西县。】--《新唐书·宰相世系》

像王翦率军伐楚时求田问舍,始皇亦是心知肚明,君臣默契方有此佳话。而后世许多良将功臣,如王镇恶、高长恭、年羹等,以为也学王翦贪贿自污,便可保身家性命,岂知反而被他们君主抓住借口,枉送性命,只因为他们不曾有幸,遇到秦始皇这样豁达的皇帝。

秦始皇如此气魄,如此胸怀,不愧为千古一帝,却因为他崇尚法治,贬抑儒家,被后世腐儒们当做“暴君”模板,污蔑贬低了两千余年,这些饱学之士实在是羞也不羞?

秦始皇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就,皆是能前人所不能的各种开创,令初生的华夏文明得以抵御游牧夷狄的侵袭,并不断拓展壮大,而至辉煌。

所谓古典华夏帝国,便是自秦始皇赢政起,到汉武帝刘彻为止,基本模子都已打好了。后世任他再如何雄才伟略的帝王,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内,也不过是在这个秦始皇开始画、汉武帝完工的圈子里折腾打转。

是以,秦始皇才是中国国家版图的真正奠基人,真正的中华民族之父。比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尧舜禹汤,更名副其实得多。他之于华夏文明的重大贡献,堪为我辈后世子孙所永久铭记。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唐昭宗李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昭宗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者和史学家,总是对亡国之君们抱有深刻的敌意和蔑视,假如从其废墟上创建的王朝乃是为读书人们所推许的,则会变本加厉,甚至编造出许许多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扣屎盆子),故而这些可怜的亡国之君在身死国灭之后往往还要背负上诸如残暴不仁、荒淫无耻、昏庸无能等罪名。然而,凡事皆有

  • 如何评价唐宪宗李纯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宪宗

    我国历史上为了加强皇权统治,维护统一,进行削藩的皇帝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汉景帝削藩失败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接受经验教训后实行怀柔削藩政策,以推恩令的形式推动着削藩工作,解决了诸侯国各自为政,拥兵自重的局面,从此使大汉走向富国强兵之路;明朝建文帝削藩失败,导致朱棣

  • 如何评价唐肃宗李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肃宗

    说到李亨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其实他就唐肃宗了,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所以他也还是比较厉害,但是关于这位皇帝也还是有太多的故事要说的,话说唐肃宗竟然是一位靠儿子才能把位置坐稳的皇帝,这个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所以唐肃宗李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

  • 如何评价汉献帝刘协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

  • 如何评价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

  • 如何评价南朝齐皇帝萧昭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昭文

    在我国古代,皇位继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如果不是嫡子或者长子,基本可以直接出局,如唐高祖李渊的庶子滕王李元婴、明太祖朱元璋的庶子蜀献王朱椿等,都是这种情况。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新安王萧昭文原本只是普通宫人生育的二皇子,却在经历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前废帝萧昭业等三位皇帝

  • 如何评价北周武帝宇文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宇文邕

    中国历史中上有一些 “悲催”的人物,他们一生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成功在望之际,却倒在了时间的面前。天不假年,他们距离最后的成功只差那么几年,十几年。之前小编曾介绍过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这位被誉为“五代十国第一明君”的皇帝,曾立志以十年开拓天下,

  • 如何评价唐德宗李适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天宝元年(742年)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在他14岁那年(就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11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

  •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木工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熹宗

    在古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只要坐上这宝座, 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拥有全天下最大的权力了。有些皇帝为天下着想,在位期间尽自己全力去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国家更加富强。但是有些皇帝在却只顾自己享受奢靡的生活,从来不知道民间百姓疾苦,甚至还出了个问百姓吃不饱饭为什么不吃肉的皇帝。历史小编今天所说的这

  • 如何评价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帝王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第一个朱元璋的起点非常低,起于微末。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翻开家谱,往上数八代没有一个乡镇科级干部。而且朱元璋本人曾经做过社会最底层的乞丐,一路流浪一路讨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朱元璋却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跃迁,直接从社会最底层爬到了皇帝的位置,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很多的豪门贵族能取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