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唐宪宗李纯的一生?

如何评价唐宪宗李纯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76 更新时间:2023/12/12 2:34:39

我国历史上为了加强皇权统治,维护统一,进行削藩的皇帝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汉景帝削藩失败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接受经验教训后实行怀柔削藩政策,以推恩令的形式推动着削藩工作,解决了诸侯国各自为政,拥兵自重的局面,从此使大汉走向富国强兵之路;明朝建文帝削藩失败,导致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夺取了皇位,这是最失败的削藩案例;大清的康熙撤三藩,平定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大藩王,才使大清完全立稳中原,才有了后来的康乾盛世繁荣的社会。

还有一个朝代,曾进行过两次削藩,一次是短暂的成功,另一次是彻底的失败,无论是成功和失败,这两位皇帝都被太监宦官所害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葩。这两个皇帝分别是谁呢,他们就是唐宪宗李纯和唐文宗李昂,本篇文章先讲讲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削藩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呢?

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削藩还是改制,领导者都要有对全局的掌控能力,要有对各派势力纵横捭阖的驾驭能力,汉代的“昭宣中兴”中,正是汉昭帝和汉宣帝有效地平衡和分散各方势力,韬光养晦保存实力,他们先是依赖权臣霍光,通过霍光来制衡其他各派势力,当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抓住有利时机果断采取措施,灭掉霍氏集团,但是并没有对霍赶尽杀绝,此举既赢得了人心,又稳定了朝政,使大汉得到经济中兴。

唐宪宗所面临的局面与汉武帝进行的推恩令,和昭宣二帝极其相似,并且还要复杂,唐宪宗当时面临着藩镇、太监宦官、官僚集团三大势力,唐宪宗以自己娴熟的手段平衡了各方力量。

唐宪宗以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为目标,以振兴大唐为己任,上来之后,加强皇室权力,在十多年中先后平服了数十个藩镇,削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唐宪宗的决心和勇气是密不可分的。

唐宪宗有谋略,方法得当,他吸取汉武帝的经验,采取有易到难的方针,恩威并施,并不搞一刀切,避免激发矛盾,他先收复兵家必争之地绥夏,再收复财赋来源的重镇,增加军饷来源,在平定过程中,注意分化瓦解敌军,实施各个击破的原则,防止敌军抱成团。唐宪宗军事指挥能力不强,但是他能积极吸取各方意见,知错就改,不断地纠正决策的失误,最终取得胜利。

此外,唐宪宗还有一定的选能任贤能力,他用人基本原则就是“任人唯贤”,特别重视文人宰相的作用,唐宪宗在削藩过程中,先后重用杜黄裳武元衡、裴度等智勇双全的人才,这也是唐宪宗能够成功削藩原因之一。

唐宪宗李纯开创了唐朝最后一个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中兴明君,他是唐朝除唐太宗、唐玄宗之外第三个最杰出的皇帝,他被誉为中兴之主,为唐朝续命了100年,却被被太监设计害死,儿子成为皇帝却不为他报仇,还提拔凶手。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唐宪宗虽然在治国上取得一定政绩,但是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却是一个失败者。

唐宪宗本想把皇位传承给二儿子李恽,李恽母亲出身卑微,没有背景,深受唐宪宗喜欢,爱屋及乌,唐宪宗也钟情于二儿子李恽;三儿子李恒母亲背景十分强大,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李恒的母亲是郭妃,郭妃的爷爷就是在安史之乱中挽救大唐的郭子仪,郭妃趾高气扬,控制欲极强,唐宪宗为了不让郭妃成为皇后,竟然十五年不立皇后,为的就是避免李恒成为太子继承皇位。唐宪宗为了防止李恽被人陷害,特意让太监贴身防护,弄得李恒无从下手,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李恽不是太子,却被李纯早已认定为储君。

宫中不可一日无储君,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唐宪宗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然而,天不假年,太子死后,局势瞬间发生了变化,郭氏联合大臣胁迫唐宪宗立李恒为太子,万般无奈情况下,李恒被立为太子;然而宦官却暗中拥护李恽为皇帝,并且得到了唐宪宗的支持;这个计划被李恒的贴身太监王守澄发现了,王守澄为了能够拥立自己主子李恒为皇帝,暗中策划杀害唐宪宗。

而此时,唐宪宗完成削藩之后,实现元和中兴,以为大功告成,就开始骄奢放纵起来,唐宪宗此时的表现和唐玄宗如出一辙,半世英明半世昏庸,开始寻找不老药,迎奉佛骨,性情变的暴躁,时常责罚宦官和宫女,使得宫中人人自危;而此时,在王守澄的操作下,宦官陈鸿志用毒药无声无息地毒死了唐宪宗,使的李恒顺理继位。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陈鸿志和王守澄却以拥戴有功名义得到了提拔和奖赏,唐宪宗为大唐中兴操劳半辈子,以一己之力为大唐续命100多年,到头来竟是这样的下场!唐宪宗死后,大唐命运彻底被宦官控制,元和中兴也成为大唐盛世的回光返照,从此大唐一蹶不振。

标签: 唐宪宗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唐肃宗李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肃宗

    说到李亨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其实他就唐肃宗了,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所以他也还是比较厉害,但是关于这位皇帝也还是有太多的故事要说的,话说唐肃宗竟然是一位靠儿子才能把位置坐稳的皇帝,这个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所以唐肃宗李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

  • 如何评价汉献帝刘协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

  • 如何评价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

  • 如何评价南朝齐皇帝萧昭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萧昭文

    在我国古代,皇位继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如果不是嫡子或者长子,基本可以直接出局,如唐高祖李渊的庶子滕王李元婴、明太祖朱元璋的庶子蜀献王朱椿等,都是这种情况。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新安王萧昭文原本只是普通宫人生育的二皇子,却在经历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前废帝萧昭业等三位皇帝

  • 如何评价北周武帝宇文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宇文邕

    中国历史中上有一些 “悲催”的人物,他们一生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成功在望之际,却倒在了时间的面前。天不假年,他们距离最后的成功只差那么几年,十几年。之前小编曾介绍过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这位被誉为“五代十国第一明君”的皇帝,曾立志以十年开拓天下,

  • 如何评价唐德宗李适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天宝元年(742年)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在他14岁那年(就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11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

  •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木工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熹宗

    在古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只要坐上这宝座, 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拥有全天下最大的权力了。有些皇帝为天下着想,在位期间尽自己全力去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国家更加富强。但是有些皇帝在却只顾自己享受奢靡的生活,从来不知道民间百姓疾苦,甚至还出了个问百姓吃不饱饭为什么不吃肉的皇帝。历史小编今天所说的这

  • 如何评价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帝王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第一个朱元璋的起点非常低,起于微末。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翻开家谱,往上数八代没有一个乡镇科级干部。而且朱元璋本人曾经做过社会最底层的乞丐,一路流浪一路讨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朱元璋却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跃迁,直接从社会最底层爬到了皇帝的位置,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很多的豪门贵族能取得辉

  • 怎么总结隋炀帝杨广的功与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

  • 王莽为什么没有谥号 王莽算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

    对于王莽这个人物,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的,可以说不仅仅是争议,更有很多猜测,最主要的就是他的真实身份。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些,王莽在历史上更出名的虽然是他疑似穿越者的身份,但是要说起他的职业,好歹也是新朝的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但是很显然这个身份的存在度并不高,那在历史上,他被承认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