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李旦登基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唐睿宗李旦登基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4/1/15 13:32:19

李旦,即唐睿宗,曾用名李旭轮 、李轮、武轮,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胞弟,唐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共8年,真正掌权时间只有两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登基,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参与神龙政变,再次成为皇帝,后禅位于李隆基,于716年7月13日病逝,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

主要成

政治成就

中央

李旦两次称帝,但第一次完全是母亲的傀儡,只有第二次登基期间才算真正掌权。他即位初期,以姚崇、宋璟为宰相,并在其辅佐下,革除弊政,整修纲纪,拨乱反正,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史称“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昭雪冤案:李旦即位以后,对中宗年间的一些冤案进行了平反和昭雪。他追谥庶人李重俊为节愍太子,并追复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李千里、李多祚、王同皎、苏安恒等人的官爵。

裁减冗官:中宗年间,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专擅朝政,公开卖官鬻爵,不经中书门下,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称为斜封官。到中宗后期,靠花钱上来的官员多达数千人。李旦即位以后,下诏将斜封官全部罢免,同时罢免了各公主府官。

恢复三铨制度:唐初规定,官员的选用、考绩都由尚书省主管,文官经由吏部,武官经由兵部,尚书与侍郎合称三铨。中宗年间,因韦后专权,三铨制度遭到破坏。李旦即位后,下诏恢复了三铨制,并让姚崇和宋璟分别兼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负责文武官员的考选工作。

整顿北衙禁军:北衙禁军的核心力量称为万骑,因在唐隆政变中建有大功,在长安多有不法之举。李旦即位后,将万骑将士全部放到京外为官,并停止从户奴中招募万骑兵员。他又增置飞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以取代万骑的核心地位。后来,李旦又将左右万骑与左右羽林军整编为北门四军。

削除诸王兵权:李旦为保障太子李隆基的地位,免去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义、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的左右卫大将军、左右羽林大将军军职,并明确规定诸王、驸马不得统领禁军。

清算韦氏乱党:李旦即位后,对中宗年间祸乱朝纲的韦氏乱党进行追究清算。他追废韦皇后、安乐公主为庶人,将党附韦氏的宰相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崔湜全部罢免,贬为刺史。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皆流放岭南。

消除武氏影响:中宗年间,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武氏一族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李旦即位后,取消武则天的“则天大圣皇后”称号,复称“天后”,并废除武氏崇恩庙及昊陵(武则天之父武士彟之墓)、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他还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的官爵,铲平其坟墓,剖棺戮尸,极力打击武氏的残存势力,消除武氏一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而与此同时,李旦还非常信任妹妹太平公主,常与她一同商议朝廷大政,甚至到了“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的地步。每有宰相奏事,李旦都要先问:“可曾与太平商量过吗?”然后才问:“可曾与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过吗?”当得知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后,他才做出决定。当时,太平公主可谓是权倾朝野,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

李旦即位后的第二年,便失去了刚即位时的进取精神。他任用窦怀贞、崔湜等为宰相,并将已经罢免的斜封官全部恢复,使得朝政出现腐败和混乱的现象,史称“复如景龙之世”。后来,李旦不听大臣劝谏,征发数万民工,耗费一百万缗,大肆拆毁民居,为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观。他还在太平公主的请求下,恢复了昊陵、顺陵的陵号,并设置陵官。

地方

景云二年(711年)五月,李旦以山南道、陇右道所辖区域阔远为由,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他又将陇右道黄河以西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七州划出,设置河西道,并设置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等职。贺拔延嗣成为首任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从此成为朝廷正式官职。

同年六月,李旦又拟将全国(不包括洛州及近畿州)分为二十四个都督府管区,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吏,但因都督权柄过大,遭到群臣反对,未能实行。他又废除负责地方监察事务的右御史台,设置十道按察使,负责监督地方政治,使得按察使一职成为常设官员。

军事成就

主词条:冷陉之战

景云元年十二月(711年1月),奚族南侵,劫掠渔阳(治今天津蓟县)、雍奴(治今天津武清东北)等地,而后经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退回漠北。幽州都督薛讷率军追击,但却未能追上。不久,李旦将薛讷调任为并州长史,以左羽林将军孙佺接任幽州大都督。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孙佺不听部将劝谏,出动两万步兵、八千骑兵,与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兵分三路,袭击奚族,结果在冷陉地区(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被奚族酋长李大酺所率八千骑兵击败。他谎称是奉旨前来招抚,并诬称是李楷洛不受节度而擅自出战,同时将紫袍、金带、鱼袋以及军中锦帛万余段赠予李大酺,以示和好。李大酺让孙佺还师。孙佺仓惶撤退,部伍大乱。李大酺乘势追击,俘获孙佺、周以悌,送往突厥斩首。唐军全军覆没。

文教成就

尊孔崇儒

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命太子李隆基到太学行释奠礼。

太极元年(712年),李旦命官府拨付三十户人家,负责孔宣父祠庙(即曲阜孔庙)的清洁洒扫工作。不久,李旦再次命李隆基释奠于国学,并追赠颜回为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他还规定每年春秋两次释奠,以四科弟子(即孔门十哲,指德行科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科宰予端木赐;政事科冉求、仲由;文学科言偃卜商)、曾参配祀孔子,列于二十二贤(贞观年间配祀孔庙的左丘明、何休等二十二位先儒)之上。

外交成就

与突厥的关系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和,并请求和亲。李旦封宋王李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并命鸿胪卿和逢出使突厥。默啜遂改穿唐人冠带,南拜称臣,派其子杨我支及国相入朝迎亲。但最终因李隆基即位,亲事废除。

景云二年十二月(712年1月),李旦册拜西突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让他招抚西突厥治下十姓部落。

与吐蕃的关系

景云元年(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通过贿赂鄯州都督杨矩,向朝廷索取河西九曲之地(在今青海东南部)。李旦采纳了杨矩的建议,将河西九曲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赠予吐蕃。

与南蛮的关系

姚州蛮是南蛮的一支,主要聚居于剑南道西南的姚州(治今云南姚安),曾依附于吐蕃,后又归附唐朝。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听从代监察御史李知古的建议,在姚州修筑城池,设置州县官署,重征租税。李知古征发剑南道府兵前往筑城,还打算趁机铲除蛮族各部豪杰,掠其子女为奴婢,结果引起蛮民怨怒。蛮酋傍名引导吐蕃攻入姚州,杀死李知古,以其尸身祭天。从此姚州一带通往内地的道路断绝,连续多年都未能打通。

标签: 唐睿宗

更多文章

  • 唐朝皇帝之唐睿宗李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睿宗

    李旦,即唐睿宗,曾用名李旭轮 、李轮、武轮,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胞弟,唐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共8年,真正掌权时间只有两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登基,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参与神龙政变,再次成为皇帝,后禅位于李隆基,

  • 如何评价唐中宗?李显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中宗

    李显,即唐中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也是第六任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弘道元年(683年)李显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

  • 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中宗

    李显,即唐中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也是第六任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弘道元年(683年)李显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

  • 如何评级唐高宗?李治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高宗

    李治,即唐高宗,小名稚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为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34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649年,李治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同时宠幸武则天,在其末年时,重病缠身,遂使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

  • 唐朝皇帝之唐高宗李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高宗

    李治,即唐高宗,小名稚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为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34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649年,李治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同时宠幸武则天,在其末年时,重病缠身,遂使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后唐庄宗李存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庄宗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本姓朱邪,字亚子,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末时期,李存勖随父四处征战,颇有功绩,南击后梁、北取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23年4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在位期间,并岐国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后梁末帝朱友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梁,朱友贞

    朱友贞,即后梁末帝,又名朱锽、朱瑱,梁太祖朱温第三子,后梁废帝朱友珪异母弟,后梁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位共1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初封均王,担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禁军兵变,诛杀朱友珪,在东京称帝。在位期间,疏远敬翔、李振等旧臣,重用赵岩、张汉杰等无

  • 五代十国皇帝之后梁废帝朱友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友珪

    朱友珪,即后梁废帝,又名朱友球,小字遥喜,后梁太祖朱温次子,后梁末帝朱友贞之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43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友珪初封郢王,历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莱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弑父即位,改年号为凤历。继位后大量赏赐将士以图收买人心

  • 如何评价后梁太祖朱温?朱温有哪些轶事典故与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温

    朱温,即后梁太祖,别名朱全忠、朱晃,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末时期,朱温联合李克用镇压黄巢军,后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唐末最大割据势力。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

  • 后梁太祖朱温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温

    朱温,即后梁太祖,别名朱全忠、朱晃,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末时期,朱温联合李克用镇压黄巢军,后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唐末最大割据势力。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