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魏少帝曹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曹芳为何被废?

三国魏少帝曹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曹芳为何被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73 更新时间:2023/12/7 22:59:23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魏国第三位皇帝(239年1月22日-254年10月17日在位)。太和六年(232年),曹芳生于任城王府。青龙三年(235年),曹芳成为魏明帝曹叡养子,册封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芳被立为皇太子,同日魏明帝曹叡病逝,曹芳正式即位,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正始十年,经历高平陵之变,曹爽被杀,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懿家族手中。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高平陵之变后,曹芳和汉献帝刘协一样,都是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了。对于司马懿家族来说,只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让曹芳如同汉献帝一样禅让皇帝的宝座,就彻底完成了取代曹魏的过程。但是,到了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却将曹芳废为齐王,拥戴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司马师是直接登基称帝,这一次废立皇帝的行为,还容易理解,可是,司马师不过是另外册立了一位傀儡皇帝。那么,问题来了,曹芳已经是傀儡皇帝,为何司马师还要废了他?

首先,司马师废掉没有实权的曹芳,和一场针对自己的叛乱存在直接的关系。

《晋书·景帝纪》中记载: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帝辅政。帝密知之,使舍人王羡以车迎丰。丰见迫,随羡而至,帝数之。丰知祸及,因肆恶言。帝怒,遣勇士以刀镮筑杀之。逮捕玄、缉等,皆夷三族。三月,乃讽天子废皇后张氏。天子以玄、缉之诛,深不自安。而帝亦虑难作,潜谋废立,乃密讽魏永宁太后。

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可以视为曹魏势力的一次反扑。虽然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但是,忠于曹魏的势力,显然不会一下子就被斩草除根。

不过,中书令李丰等人的叛乱计划,还没有正式实施,就已经败露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师当机立断,将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诛杀。其中,原本在高平陵之变中交出兵权的夏侯玄,也没能逃过一劫。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师一不做二不休,逼迫曹芳废黜张皇后,改立王皇后。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改立皇后的行为,无疑是在借鉴东汉末年的曹操,彼时,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就是为了避免汉献帝借助外戚来夺回大权。现在,司马师也将参与叛乱的张皇后废黜,改为立场上偏向于司马懿家族的王皇后。

此外,曹芳因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而不安,司马师则担心后患,秘密图谋废黜曹芳,这意味着二者已经难以同存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这一场叛乱的话,司马师或许可以像曹操容忍汉献帝一样,继续让曹芳坐稳皇帝的宝座。现在,司马师和曹芳之间,都已经心生芥蒂了,再僵持下去的话,很可能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而这,促使司马师要废掉曹芳。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朝廷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年长不亲政、沉溺于玩乐之中、废弃讲学、弃辱儒士、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得到许可。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的这些理由,实际上都是比较牵强的。在汉末三国时期,曹芳固然不是一位英明果断的君主,却也不是昏庸无道之辈。换而言之,司马师既然决定废掉司马师,必须要打出冠冕堂皇的理由。

失去皇帝的宝座后,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这样的待遇甚至要在山阳公刘协之上。在曹芳被废之后,朝廷通过商议,决定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另一方面,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司马师废黜傀儡皇帝曹芳,也是在借题发挥。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主要是在朝廷之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曹魏各地的将领,到底对司马懿家族是什么态度,显然还是一个未知数。特别是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的威望和战功,都无法和他的父亲相提并论。因此,司马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树立自己在曹魏的威望,并了解各地武将的态度。

于是,司马师在平定叛乱后,借题发挥,废黜了皇帝曹芳。在此基础上,司马师的这步棋有两个作用:一是让中间摇摆不定的人,赶快向他靠拢;二是逼着反对司马懿家族的人起兵造反,然后自己率军讨伐,这样就更加名正言顺了。换而言之,即便司马师知道一些武将是忠于曹魏的。但是,如果对方没有起兵造反,自己也不好派兵去讨伐对方。现在,自己故意将没有实权的皇帝曹芳废掉,就是在逼迫这些将领起兵造反,这样自己才好将这些将领一网打尽,从而杜绝后患。

最后,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在高平陵之变后,不管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司马昭,都不能说对皇帝的宝座没有什么想法。当然,司马懿因为年龄比较大了,所以没有办法行动。不过,司马师却完全有机会成为第二个曹丕。因此,司马师对皇位已经有想法了,正一步一步推进。废立皇帝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了,基本上标志着你要改朝换代了。对于这一点,其实在南北朝时期经常发生,很多朝代更替的时候,往往都会伴随着皇帝的废立。

在此基础上,司马师虽然没有自己登基称帝,但是,通过废黜曹芳,改立曹髦,已经昭告天下,曹魏皇帝已经是傀儡了,也即司马懿家族,将会取而代之。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师废帝的行为,果然立刻激起了忠于曹魏势力的反对。问题还是出在淮南,毌丘俭文钦造反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司马师改立皇帝曹髦之后,没有武将起兵造反的话,那么,司马师很可能会在时机合适的时候,迫使曹髦将皇帝的宝座禅让给自己。但是,大家都知道,司马师最终在平定淮南三叛的过程中病逝了。虽然司马师因此丢掉性命,不过,这至少为司马昭、司马炎铺平了道路。从这一角度来看,司马师借题发挥,废黜皇帝曹芳,其实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曹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西晋建立后,司马懿被追尊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司马师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并且,司马炎追尊司马昭为皇帝,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标签: 曹芳

更多文章

  • 南朝皇帝之宋武帝刘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武帝

    “刘裕”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同名人物,请见“刘裕 (消歧义)”。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字寄奴[参 1],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族[参 2]人,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时期刘宋

  • 南朝皇帝之宋文帝刘义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文帝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参 1],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刘宋第三任皇帝。刘义隆生于东晋末年,南朝宋立国后,受封宜都王。宋少帝被废后获拥立为帝,即位后改元元嘉。刘义隆在位近三十年,在位期间,建立制度、赏罚分明、鼓励农桑,减免赋税力役,使得国家大治,“内清外晏

  • 如何客观评价金宣宗完颜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金宣宗,完颜珣

    完颜承麟统领的都是临时组建,老弱病残的队伍。先帝宣宗皇帝时,曾经的作战组织“猛安谋克”制度失效了,所以,队列很散乱,行走的也很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时,他一反常态,出征从来不离的马让给一个老兵,自己坐上了仅有的一辆破车,半躺半仰,眯缝这

  • 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嬴政的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那么,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经历过许多的帝王,虽然在他们当中有一些人碌碌无为,有一些人残忍暴虐

  • 清朝的帝王是怎么评价崇祯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帝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崇祯皇帝之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覆灭;崇祯皇帝之死,为这个享国276年的王朝涂抹上一层悲壮的底色。崇祯勤于政事、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为何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崇祯在清朝受到什么评价?崇祯帝即位后,接手的是一个由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等人留

  • 十六国时期前燕列祖:慕容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慕容儁

    慕容儁的祖父慕容廆生前常说:“我积累福德仁义,我的子孙应当拥有中原。”从此,入主中原,成了慕容氏祖孙三代人的梦想。东晋司马睿大兴二年(319年)慕容儁出生,慕容廆对别人说:“这个小儿骨相不同于常人,我家族的事业后继有人了。”司马衍咸康七年(341年)

  • 如何评价明神宗朱翊钧?明神宗为何20年不上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神宗

    秦汉时期,郡县制、官僚制被确立为中央集权王朝的基本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国王和世袭贵族共治国家的规则被打破,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百官之首的丞相共治天下的规则形成,皇权、相权成为了王朝权力运行的两级。西汉灭亡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东汉、隋、唐、宋四朝在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时,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皇权太弱、相权太

  • 如何评价汉献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献帝

    如果汉献帝刘协得知刘备称帝,肯定会百般滋味在心头。但唯独没有高兴。因为刘备做了一件事让他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从某些角度来说,刘备比曹氏父子更可恶。但就是他心中有气,也无可奈何,因为他还在曹丕的严密的监视之中。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不过汉献帝刘协在所有的被逼退位的皇帝中,算是最幸运的一个了。因为曹丕不

  • 十六国时期前秦世祖:苻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苻坚

    前秦世祖苻坚为我们留下许多成语,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这些成语都和淝水之战相关,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苻坚不幸成为这次战役的背景帝,他建立的庞大的前秦帝国也在淝水之战不久之后土崩瓦解。尽管如此,历史上对苻坚的评价很高,现代的史学家柏杨甚至把苻坚拔高到千古一帝的高度。

  • 如何评价隋恭帝杨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恭帝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开创了科举制度,也修建了运河、征伐了高句丽,为后世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些行为也非常的劳民伤财,动摇国本,对国家造成巨大负担。在无休无止的兵役以及繁重的徭役的摧残下,百姓怨声载道,深陷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们最终不堪重负,纷纷起兵反抗,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布全国。杨广的确是隋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