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后晋晋高祖石敬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后晋晋高祖石敬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3 更新时间:2024/1/31 4:58:55

晋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1][2]),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在位: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并向辽太宗自称儿皇帝

早期

《新五代史》指石敬瑭的祖先出身西夷,为沙陀人,移居太原。近代发挖出土的石重贵墓志铭则指他是后赵石勒之后裔[3]

父石绍雍,母何氏。石绍雍从李克用父子征战,官至洺州刺史。

石敬瑭自少便弓马,寡言笑,喜读兵书,作战时身先士卒,勇猛异常,深得李嗣源(日后的唐明宗)赏识,为其亲兵将领,被招为女婿。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邺都之变,石敬瑭力劝李嗣源入汴京,转攻洛阳。李嗣源即位后,石敬瑭历任保义、宣武、天雄、河阳、河东诸镇节度使。

934年,闵帝李从厚徙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闵帝讨伐潞王李从珂失败,逃到卫州向石敬瑭求援,可是石敬瑭的部下把闵帝随从杀尽,石敬瑭把闵帝安置在卫州,最后闵帝被李从珂派人杀死。

建国

末帝李从珂继位后,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后来开始对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谋自保。石敬瑭以多病为理由,上表请求朝廷调他往其它藩镇,借此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怀疑末帝对他起疑心,便举兵叛变。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

石敬瑭的岳父是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的义父是李克用。李克用曾和辽太宗耶律阿保机结为兄弟,故石敬瑭按辈份称比他小10岁的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为亚父,并在国书中称自己为“儿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然后向洛阳进军,后唐末帝在闰十一月(937年1月)***,后唐遂亡。

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其结果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晋国向辽国每岁奉绢三十万匹。

后期

石敬瑭在位期间,各地将领魏博节度使范延光、西京留守张从宾、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等引发的叛变事件不断,他的儿子石重信和石重乂亦遭叛军杀害。后因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及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先后接受吐谷浑部族投降,石敬瑭屡遭契丹责问,乃忧愤而死。

后世评价

石敬瑭为了向辽朝借兵,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甚至向契丹人称“儿”,直接导致后代所有汉人王朝(宋朝以及明朝[注 1])都受制于失去这种北方屏障严重影响国家发展,因此后世多以负评为主:

  • 《旧五代史》称赞石敬瑭的谦虚、节俭;“旰食宵衣,礼贤从谏”、“以絁为衣,以麻为履”,后又责怪他向契丹乞兵,反而使得百姓陷入连年战火;“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兵连祸结、举族为俘”,这无疑是决鲸海以救焚,结果自己溺死了、饮鸩浆而止渴,结果毒死自己。《旧五代史》最后为他惋惜,如果他是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帝位,以他的节俭、谦卑、公正的态度,即使功德不超过前人,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

  • 李从珂:“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 ”

  • 刘知远:“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 耶律德光:“吾三千里赴难,必有成功。观汝气貌识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为天子。”

  • 薛居正:“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旰食宵衣,礼贤从谏。”、“以絁为衣,以麻为履。”

  • 沙守荣:“公明宗爱婿,富贵相与共之,忧患亦宜相恤。今天子播越,委计于公,冀图兴复,乃以此四者为辞,是直欲附贼卖天子耳!”

  • 郝经:“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

  • 蔡东藩:“惟石敬瑭乞怜外族,恬不知羞,同一称臣,何如不反,既已为帝,奈何受封,虽为唐廷所迫,不能不倒行逆施,然名节攸关,岂宜轻隳!”

  • 家室

    皇后

  • 李皇后

  • 子女

    1. 剡王石重胤(据《御定历代纪事年表》作其弟)

    2. 虢王石重英

    3. 楚王石重信,母李皇后

    4. 寿王石重乂

    5. 夔王石重进

    6. 陈王石重杲

    7. 石重睿

    8. 石曦(据《御定历代纪事年表》)

    标签: 石敬瑭

    更多文章

    • 五代后晋晋出帝石重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石重贵

      晋出帝石重贵(914年-974年),又称少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死,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亡。早期石重贵出生于太原,是石敬瑭的侄

    • 五代后汉汉高祖刘知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知远

      汉高祖刘知远(895年-948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时期后汉开国皇帝,沙陀族,即帝位后改名刘暠,947年948年在位,死后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在太原出生,祖先是沙陀人,父名琠,冒姓刘氏[1]:222。生平刘知远最初是李嗣源(后来的后唐明宗)的部下,邺城之变,李嗣源登基后,刘知远在

    • 五代后汉汉隐帝刘承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承祐

      汉隐帝刘承祐(931年-951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汉第二个皇帝,948年951年在位。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死后,承祐即位,年十八岁。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堂侄刘继文墓志载其为“少帝承翰”。族灭群臣致郭威代汉当时国事完全取决于重臣杨邠、郭

    • 五代后周周太祖郭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郭威

      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1日),字文仲,小名“郭雀儿”,籍贯邢州尧山(今天河北省隆尧)。五代时期后周开国皇帝(951年954年)。[1]原为五代后汉的枢密使,却因隐帝疑忌之下,全家被杀。怒而起兵,隐帝死于乱军之中,郭威不久发动黄旗加身的兵变,建立后周。

    • 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名郭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于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在郭威之后继承帝位,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根据史书记录,在此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建

    • 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建

      前蜀高祖王建(847年2月26日-918年7月11日[1]),字光图,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生平少年时为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事时期投效唐朝军队,隶属忠武军。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地护驾,

    • 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衍

      王衍(901年8月31日-926年5月18日[1]),本名王宗衍,字化源,前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18年-925年在位),在位7年,史称“后主”。前蜀灭亡后,入后唐。在押送途中全族被杀。生平王衍是蜀高祖王建第11子,也是幼子,母亲是徐贤妃。当初,王建因长子卫王王宗仁有病而立

    • 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孟知祥

      后蜀高祖孟知祥(874年6月9日-934年9月7日[1]),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市西南)人。后唐太祖李克用婿。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934年在位),在位不到1年,享寿61岁。生平后唐建立后,以孟知祥为太原尹充西京副留守。后唐灭前蜀后,任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不久即谋求独立,先和

    • 五代十国后蜀后主孟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孟昶

      孟昶chǎng(919年12月9日-965年7月12日[1]),初名仁赞,表字保元。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据孟知祥夫妇墓志铭则为第五子,疑两位兄长因早夭未序齿),母李贵妃。后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34年-964年在位),在位31年,享年47岁,史书作“后主”。简介孟昶一般被

    • 五代十国南汉汉高祖:刘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䶮

      汉高祖刘yǎn(889年-942年),原称刘岩,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国皇帝,蔡州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郡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父亲是南汉追赠圣武皇帝刘知谦,母亲是妾段氏。生平祖父刘安仁为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迁居福建,以经商为生,又因为生意需要,迁居岭南,生刘知谦。唐朝末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