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顺帝刘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汉顺帝刘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45 更新时间:2024/1/18 19:50:03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

人物生平

汉顺帝(115年144年),在位20年。性格温和软弱。父刘祜,母李贵人。汉安帝死后,阎皇后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

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王康、孙程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元“永建”,那十九位拥立刘保的宦官也全部封侯。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

顺帝本人则温和但是软弱。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简直是民不聊生。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

相关事件

汉顺帝是东汉第七位皇帝。汉安帝死后,皇后阎姬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阎皇后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曹腾、孙程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元“永建”,那十九位拥立刘保的宦官也全部封侯。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顺帝本人则温和但是软弱。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联合,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简直是民不聊生。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顺帝死后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

凭宦登基

刘保是安帝唯一的儿子,理应继位。然而他登基的历程却很是坎坷,最后凭借宦官的势力才登基,这也就注定顺帝朝的宦官成为朝政中举足轻重的操纵者。

安帝刚病死,阎姬和兄弟阎景,阎耀以及宦官江京,中常侍樊丰等人秘密商议,如果马上公布死讯,其他大臣肯定要拥护刘保登位的。,这样一来他们的权利和性命将会不保。于是决定秘不发丧,一切等回到京城再作安排。

途中安帝的饮食,供奉照旧,每天问候安帝的起居,别人不允许求见。四天后,终于赶回洛阳悄悄把安帝尸体运进皇宫。次日,阎皇后还一本正经的下诏,派司徒刘熹到郊庙祭拜,为安帝祈福祝他早日恢复安康。虽有人怀疑也被蒙骗了。安排好一切后,诏告天下宣布安帝病逝。此时果然有人提出刘保继位,而阎太后已刘保被废黜为由,另选宣帝孙子北乡侯刘懿为继位人。

125年,刘懿继位,史称少帝。阎太后临朝执政,并大肆册封阎氏家人以及亲信的宦官,随从,就连乳娘,厨师都受封,当上了朝廷命官。朝廷虽是阎太后执政,但大权在其兄弟阎显的手中。为了独揽朝权,清除阻碍,首先拿安帝的舅舅大将军耿宝开刀,与其他宦官等合谋将其下狱处死。把安帝乳娘王圣一家赶出京城,流放雁门。

正当他们得意之时,刘懿登基才七月就病死了。其他宦官可怜废太子刘保,也知道他是被废是被陷害的。于是在11月初二,宦官孙程等19个人一同在皇宫西钟下秘密聚会,密谋发动政变。初四立刘保为帝,以顺帝的名义发诏给尚书令,仆射等官吏,赶阎氏下台。并立即捉拿掌握兵权的卫尉阎景。第二天,把阎氏一族以及随从下狱处死,太后也被迁往离宫。

顺帝在宦官的簇拥下登上了皇帝宝座,他自西汉以来除了文帝之外,又一次历经宫廷事变才登上帝位的刘氏皇族,同时也是汉王朝数百年历史上第一次由宦官发动宫廷政变拥立的皇帝。

梁氏乱政

132年,梁商之女被立为皇后,梁商也因此被封为大将军开始总揽朝政。

144年,年仅30岁的顺帝驾崩,葬嫌陵,顺帝在位19年,昏聩无能,任由宦官和外戚专权,使得东汉迅速衰败。顺帝驾崩后,由两岁的太子刘炳即位。为汉冲帝。梁皇后为太后,临朝主政。并让其哥哥梁冀掌管朝政。冲帝继位半年后,便夭折。为了长期掌权,梁太后另立八岁的刘瓒为帝,称汉质帝。

质帝对梁冀恣意蛮横不满,口不遮拦的说其为跋扈将军。梁冀听到后非常恼怒,于是在146年六月初一,用毒药把质帝毒死。

历史评价

论曰:古之人君,离幽放而反国祚者有矣,莫不矫鉴前违,审识情伪,无忘在外之忧,故能中兴其业。观夫顺朝之政,殆不然乎?何其效僻之多与?

刘保年表

公元115年,刘保出生。

公元125年,安帝刘祜去世,阎皇后废刘保太子位,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后宦官起事,拥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公元140年,羌族人民起义爆发,刘保及后续统治者派兵镇压,15年后起义被扑灭。

公元144年,刘保在内忧外患中去世。

年号

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标签: 汉顺帝

更多文章

  • 宋光宗赵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光宗

    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他小的时候,本来按长幼顺序是当不上太子的。可是恰好他哥死的早,孝宗又觉得他各方面像自己,然后就立他为太子了。又过了16年,他爷爷去世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宋高宗(杀岳飞那个),他爹要守孝三年,

  • 明英宗朱祁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朱祁镇在哪些人的帮助下第二次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简介: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

  • 明仁宗朱高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简介: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

  • 明成祖朱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成祖庙号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简介: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

  •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太祖

    朱元璋简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

  • 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文帝

    朱允炆简介: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

  • 明武宗朱厚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简介: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

  • 明孝宗朱佑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孝宗

    明孝宗朱佑樘简介:朱佑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佑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

  • 明宪宗朱见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朱见深一生经历了哪几次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简介: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

  • 明代宗朱祁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代宗死后为什么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简介: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汉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长兄朱祁镇即位后封其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