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简介资料_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_黄巢杀人八百万的传说

黄巢简介资料_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_黄巢杀人八百万的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66 更新时间:2023/12/23 19:50:51

黄巢

黄巢在兵败狼虎谷之后死于泰山,他的头颅献给了成都的天子,天子就将其进行就地掩埋。但是在国内疑似他的坟墓竟然多达五处。据史料记载,黄巢的坟墓位于武侯祠的旁边。另一处位于泰山脚下的一个村中。还有其他三个地方分别在九顶山、宁波雪窦寺和湖北英山。

黄巢墓

第一种说法是黄巢墓在狼虎谷。根据《唐书》的记载,黄巢确实死在狼虎谷。于是,大唐的官员们在他的死处立了一块墓碑,以此来警醒世人。

第二种说法是黄巢没有死在狼虎谷而是在泰山。所以他的墓在泰山。清代的学者在《泰山道里记》中明确记载了黄巢墓在泰山,而且还记载了坟墓的高、长、宽。这个地方跟狼虎谷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如果真是黄巢尸骨埋葬的地方,就能证明黄巢没有死在狼虎谷。

第三种说法是黄巢死后他的头颅被献给了成都天子,他的尸体丢弃在了荒野,为了防止党羽为他建造坟墓,于是便把他的首级埋在了诸葛武侯祠的旁边。但是由于常年没人祭祀管理,再加上统治者的破坏,已经荡然无存了。

第四种说法是黄巢在泰山兵败之后并没有死掉,而是用部下作为替身逃过了一劫,并率领军队逃亡大别山,黄巢死后他的兵员将他葬在黄巢庙中。

第五种说法黄巢墓在宁波雪窦寺,所以雪窦寺也称为黄巢墓,并且还有他的儿子黄文明的后代和黄氏族谱为证。

黄巢之死

千年来,人们对于黄巢的死众说纷纭,更令人困惑的是,在正史的记载上对黄巢的死也有截然不同的。一个说是黄巢是自杀而死,另外一个说黄巢是被他人所杀而死。那么,史料中到底是如何记载黄巢的死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黄巢像

《新唐书》对于黄巢的死是这样说的:黄巢的军队战败于狼虎谷,黄巢让他的外甥林言把自己的首级献给唐朝,那样他的外甥就可以获享荣华富贵。但是他的外甥不忍心杀死黄巢,于是黄巢便选择自刎。我们来看一下《新唐书》的真实性,《新唐书》是在宋代时候所写的,后世为了区分,把五代时候写的称为《旧唐书》,把宋代写的称为《新唐书》,《新唐书》撰写的时候国家比较安宁,因此许多史料在那个时期进行了整理和收集。

但在《旧唐书》中称黄巢是被外甥林言所杀害的,不仅如此,除了《旧唐书》以外,《资治通鉴》、《桂苑笔耕录》等书籍也有同样的记载。

另外,敦煌文献上有称黄巢是被自己的贴身大将所杀害,在敦煌文书中的《肃州报告》对黄巢的死有所记载。但是,黄巢被贴身大将尚让在混战之中所杀害这一说法,迄今为止在史料中也只发现了一处,因此并没有多大的真实度。

不管黄巢的死是自杀还是他杀,他的死亡结束了对百姓的屠杀,同时也为他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

黄巢是哪个朝代的

黄巢,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出生于一个贩盐的富裕家庭,他所领导的黄巢起义推翻了封建统治的制度,动摇了唐朝的根基,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导致唐朝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黄巢像

干符二年,王仙芝等人发动起义,黄巢与众人在之后进行响应。接着黄、王一同作战,东面攻占沂州没有成功,于是就转战洛阳地区。唐军进行夹击,于是王、黄到了河南地区,之后在河南、湖南等地进行活动,多次与敌人进行交战。干符五年,王战死在黄梅,剩余军队与黄会合,推选黄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从此,黄成了起义军的领袖。两军进行会合之后,黄的实力更加壮大。黄再度北上,攻克了沂﹑濮等州,东进无望便引兵南下,从浙江一直到了福建。

经过两个月的修顿,黄又决定北上,自号“义军都统”,宣布即将打入关中。当时他怒斥朝廷的腐败深得百姓的拥护,义军的数量非常庞大。于是,他从桂林出发,攻克了潭州,又到了江陵,在途中又招募了义军,多达百万人,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第二年唐军进行反攻但是之后又将唐军驱逐。

但大齐政权还不稳定,又陷入了缺粮的困境,黄被进行东撤,围攻陈州。但是陈州守将顽固,义军久久未攻下来,后来唐军又得到支援,义军撤离陈州,又遇到节度使的阻击,最后退至狼虎谷,在六月义军兵败黄巢自杀。

黄巢的诗描写了什么

黄巢的诗

目前关于黄巢流传较广的诗有三首,分别为《题菊花》、《不第后赋菊》和《自题像》。这三首诗在时间上有递进的关系,从黄巢的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描写了黄巢在不同时期的心境的变化。

黄巢画像

《题菊花》是在他在青年的时候写的一首诗,这时候的他豪情万丈、雄心勃勃,彰显出他青年时的豪情壮志。这首诗是他第一首为菊花写的诗句,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写菊花,对菊花的命运的不公表示同情,又想要帮助菊花摆脱这种命运。

《不第后赋菊》是在他生活遭遇很大变故之后写的诗句,自己的屡试不第,生意遭到破产,生活颠沛流离等各种变故,使他的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了很沉重的打击。于是,他将自己比喻成一朵菊花,想要摆脱自己悲惨的命运,想要跟命运进行对抗。之后唐朝末年便有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搏杀,血雨腥风遍布了整个大地,黄巢开始了他的起义之路。这句诗中的“我花”,套用现代版本的理解就是广大农民群众。黄巢抛弃了富家子弟和知识分子的头衔,他成为了农民群众起义的领袖人物,他浑身充满杀气,并且蔑视一切,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也就随之横空出世了。这场农民起义长达十年之久,建立了农民的政权,多历史的推进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自题像》是他晚年所写的诗句,诗中表现出一种淡定自若的儒家风范,虽然也有人怀疑不是他亲手写的。

黄巢 咏菊

《咏菊》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科举失意后所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他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菊花高贵的品格来衬托出农民起义军的伟大的人格。

黄巢画像

第一句中“九月八”是指重阳节的前一天,但是时间还未来到,诗人就写诗盼望它的到来。待到”这两个词语具有激进、迸发的感觉。诗人在诗中没有写“九月九”而是写“九月八”,这不仅仅只是为了简单的押韵,而是透露出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呼唤起义的快点来临。第二句的“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透露出菊花的傲然挺立与百花的凋零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等到农民起义军的到来,唐朝肯定会像百花一样凋谢。第三句与第四句体现了诗人对革命的美好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体现了菊花的非凡的气势,“香阵”又体现出菊花的香味并不只有一朵有香味,是全部菊花的香气,凸显了群众的力量。第四句中的“满”字和“尽”字体现了菊花夺得天下人赏识的情景,菊花在长安城盛开,整个长安城被菊花所弥漫,也寓意着农民的革命推翻了旧统治,成为了新的主宰的美好愿望。

菊花向来都是诗人比较喜欢描写的一种植物,黄巢通过对菊花的顽强坚韧、刚劲雄迈的气格的描写来衬托出自己气冲霄汉的英雄人物形象。

黄巢菊花诗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巢是一个唐末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是一个武夫,似乎跟诗人沾不到边。其实,黄巢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他所写的诗至今还流传甚广,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尤其是他写的两首关于菊花的诗句,分别为《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

黄巢画像

先来赏析一下前一首诗《题菊花》,这首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黄巢在青年的时候创作这首诗,那时候的他豪情万丈,一身正气。诗的前面两句是描写与叙事,后面两句则是议论与抒情。一二两句是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萧瑟的环境中菊花开遍满园,尽管花香飘散,但是由于寒冷的气候使得蝴蝶都不愿意靠近菊花。这两句话说明了菊花开的季节不好,也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命运的不公的同情与惋惜。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豪情,他盼望自己能有一天成为花神,让菊花与桃花一样在春季中开放。这是作者美好的愿望,同时又托物言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显现出自己的力量来施展宏伟的抱负。

后一首诗《不第后赋菊》是黄巢在参加科举考试后落榜后所写,在他名落孙山后他并没有感到气馁,而是激起了他满腔的热血。诗歌前面两句显得比较平淡,只是介绍了菊花的开放的季节也是百花凋零的季节。后面两句表现非常有劲,菊花开放的时候要让整个长安城都弥漫着菊花的芳香,菊花占据整个长安城。除了最明显的一层意思以外,他要表达的是他想要掌握国家的命运,国家由他来操控的雄伟壮言。

黄巢吃人事件是真实的吗

黄巢吃人

据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了解决军队的军粮问题,曾将活人放进石磨中磨成肉酱来供军队充饥,攻占到哪儿就把那儿的百姓全部杀死充当军粮,那么这件事情是否属实呢?是否真的有历史依据呢?

黄巢画像

黄巢在中和三年被唐军赶出了长安之后,率兵攻入了商洛山,又重新把战火烧到了这片土地上。之后,又派兵攻占了蔡州,随即又调兵攻打陈州。当时的陈州由赵犨所掌管,多次围剿过黄巢的起义,可以说是齐军的宿敌。当齐军刚进入陈州境内,赵犨趁着齐军还是整顿之时,果断出击,将齐军杀的七零八落,赵犨同时还把孟楷进行斩首,这使得黄巢十分愤怒。黄巢见自己带着几十万的大军却攻不下一座小小的陈州,他当然非常气愤,决定在陈州城下按营扎寨不走了,大有要与陈州抵抗下去的意思。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 杨复光简介:杨复光一生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 黄巢起义原因是什么
  • 吴越王钱缪原是私盐贩子曾用奇袭法吓退黄巢大军
  • 下一篇: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资料_李承乾是怎么死的_李承乾的妃子男宠 上一篇:李存孝简介资料生平_李存孝的兵器_猛将李存孝怎么死的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资料_李承乾是怎么死的_李承乾的妃子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承乾

      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太子李承乾,有人说他的名字源于他出生的地方太极宫承乾殿,也有人说这个名字是当时还是皇帝的李渊赐给他的皇孙,承乾,继承乾坤,李渊希望这个皇孙来继承他的皇位。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图片李承乾在襁褓的时候就被封为了恒山王,出生的第三年就有了自己的伴读,两年后徙封中山王,不久后又有两位当朝大儒

    • 唐章怀太子李贤简介_李贤是怎么死的_李贤和上官婉儿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怀太子,李贤

      太子李贤简介永徽五年十二月的一天,身怀六甲的武则天在与唐高宗李治祭拜昭陵的途中腹痛不已,高宗惶恐不已,当季命太医产婆接生,不多时,武则天诞下第二子,是为李贤。李贤壁画永徽六年,尚在襁褓之中的李贤即被高宗封为潞王,后太子李忠被废,其皇兄李弘被立为太子,李贤迁任歧州刺史,同年加封雍州牧与幽州都督,龙朔元

    • 韩愈简介资料 韩愈的诗词作品 韩愈的文学主张教育观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愈

      韩愈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又与欧阳修、苏轼四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见其名誉甚广,对后世影响极深。韩愈雕塑韩愈出生于官

    • 揭秘王羲之书法特点有哪些 王羲之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揭秘,王羲之,书法,特点,哪些,作品有,说到,王羲之,人们

      说到王羲之,人们想到的第一印象自然就是他那“书圣”的身份。王羲之出生在名门世家,而且家中的长辈,像父亲王旷,伯父王导、王虞、王敦都是精通书法的大家。虽然父亲早逝,王羲之被寄养在王导家中,但是他还是拥有优越的生活以及优异的学习环境。少时的王羲之师从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又受到王虞的指导。加之其后来游览名

    • 名家书法王羲之草书诀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名家,书法,王羲之,草书,人称,为什么,草书,汉字,一种,字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结构简单。笔画连绵。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因为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有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今天我们来欣赏的是今草的那种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的王羲之的《王羲之草书诀》。王羲之草书诀拓印节选《王羲之草书诀》又叫

    • 王羲之金刚经书法欣赏 书法家王羲王羲之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羲之,金刚经,书法,欣赏,书法家,王羲,儿子,集王羲之书金

      《集王羲之书金刚经》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图书,是佛教重要的经典著作,前前厚厚出现了六个不同的版本,大和元年的时候被篡改改名为《新集金钢般若波罗蜜经》,还擅自撰写了序。王羲之金刚金大和四年的时候,大量印刷唐文宗李昂还下令将全文刻在石碑上,工匠们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工。王羲之的行书平和简静,张弛有度,是书法

    • 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的才女谢道韫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未若,柳絮,风起,东晋,才女,谢道韫,生平,介绍,谢道韫,东

      谢道韫是东晋的才女,擅长作诗吟诵。她也是有身份背景的,宰相谢安使他的叔父,谢奕是他的父亲,同时它的丈夫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在历史中,谢道韫的故事并不是很多,其中被人知道最多的故事就是《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谢道韫和其叔父长兄在大雪天讨论将雪比作何物。叔父谢安便一个个询问他们,其中谢朗说

    • 吴道子是哪朝人 吴道子的代表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吴道子,哪朝人,代表作,是什么,吴道子,汉族,河南,禹州,大

      吴道子,汉族,今河南禹州人,大概是生与公元680年,年幼家贫,父母双亡,他曾跟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但是未有成就后该学画画,成就不凡。吴道子在我国的绘画史上一直享有“画圣”的美誉,是我国历代的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一生创作无数,他的作品是我国艺术宝库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他到底是哪朝人呢?他的作品又有

    • 陶渊明和谢灵运之比较 揭秘陶渊明自号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陶渊明,谢灵运,比较,揭秘,自号,什么,陶渊明,谢灵运,同时

      陶渊明与谢灵运同时东晋杰出的诗人,同样向往追求隐居、自由自在的生活。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成就虽不分伯仲,但二人选取的诗歌题材、风格等还是有所差异的。陶渊明是田园诗歌的创始者,而谢灵运是山水诗歌的创始者。陶渊明与谢灵运陶渊明擅长写田园生活类的诗歌。陶渊明的诗歌源泉来自于他闲适的生活,描写了“一个农民”

    • 书法家卫夫人的故事 卫夫人的书法成就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书法家,卫夫,人的,故事,书法,成就,高吗,夫人,小便,开始

      ?卫夫人从小便开始研习书法,酷爱书法的她在书法上也深有造诣,可见她在书法方面下的功夫极深,自幼便将所有精力集中于专研书法上,后来才能成为书圣王羲之的导师,才能够变成书法大家。卫夫人画像现如今的山西省高平市有一个河西镇,其中有一个苏庄村是为晋东南的古村落,当地还留存这一个十多亩的泊池,传说卫夫人幼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