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如何评价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36 更新时间:2024/1/25 22:42:03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贾诩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曹操打击袁绍的军事力量。为此,曹操说贾诩是使他“信重于天下者”。贾诩归附曹操以后,在曹操官渡之战、关中平定马超韩遂等诸侯叛乱时多有奇谋,尤其是在曹操立储和曹丕争位的时候,贾诩寥寥数语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边,其智谋的确非同凡响。另外,贾诩在自己遇难脱险、助李傕攻长安、帮助汉献帝东归、帮助张绣打败曹操等事件上,贾诩也多有奇谋。为此,有人说贾诩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本来,谋略这东西要想搞一个排名本身就很难,因为你不能给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如果给武将排名,人们还可以有一个力量对比、击败对手的量级、斩获敌人多少等指标来衡量一下,即便如此,人们心中也是各有各的所爱,何况这没有统一标准的谋士呢?不过,既然有这种说法,那我们就来看看贾诩的谋略究竟有多高,他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少年时就有人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谋。他曾经州郡举荐为孝廉,做过郎官,因为有病离开了官位。在西行回乡走到汧(qian)县时,遇到了反叛的氐人,贾诩和同行的数十人都被捉了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把我埋了,我家必定会拿厚礼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是段颎(jiong),曾长期为边关大将,威震西部疆土,所以贾诩拿这种话来吓唬他们。氐人还真的听吓,果然不敢害他,并且还和他结盟送他走,而其他人却都被处死了。

这就是贾诩的遇险自救。

董卓时期,贾诩升任为讨虏校尉,住在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军中。董卓败亡,牛辅也死了,原来董卓的部众都很恐惧,李傕、郭汜等人想解散兵众逃归乡里。贾诩说:“听长安城中的人议论说,要把董卓手下的凉州人全部杀光。你们这样舍弃兵众单独行走,是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捆绑杀掉的。我看不如率领兵众向西,一路上再扩大队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侥幸事成,我们就奉持国家来征服天下;事若不济,那时再逃走也不迟。”李傕等人认为有道理,于是进攻长安,果然杀了王允、赶走吕布,把持了朝政。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也就是三辅地区其中的一个州郡长官。李傕等人想给他封侯,贾诩认为自己这不过是保命之计,并不是什么功劳,因此坚决不受。李傕等又想任命他为尚书仆射,贾诩说这是一个众官的师长,自己名望不重,坚决予以拒绝。李傕于是任命贾诩为尚书,负责管理官吏的选拔举荐。李傕等人对贾诩是又敬重亲近,而内心又非常惧怕。因为遭遇母亲去世,贾诩需要奔丧守孝,就辞去现任官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回归乡里。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城中争斗不休,李傕就请贾诩出任为宣义将军。李傕、郭汜等人言和、从军营中将汉献帝迎出、朝廷大臣受到保护等等大事,贾诩都出了不少力。等到汉献帝离开西安东行,贾诩也交还了官印。这时候将军段煨屯兵华阴,贾诩和他是同郡老乡,于是就离开了李傕前去依托段煨。这时候的贾诩,已经有相当的名气,段煨的军众非常仰慕他。段煨虽然外表敬重贾诩,礼节也是特别周到完备,但心里却是非常害怕,总担心军众被贾诩夺走。贾诩知道这种情况,心中也是不能自安。

标签: 贾诩能算得上一个好的谋士如何评价贾诩147

更多文章

  • 石亨最后娇纵而身亡是自找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石亨,最后,娇纵,身亡,自找,明朝,石亨,南人,所属,朝代

    明朝石亨石亨是渭南人,所属朝代是明朝。他是明朝的武将。他在人生巅峰时期,曾就太子太师一职。明朝石亨画像明朝石亨出生在武将之家,当时,明朝的武官职位可以继承,所以,他算是个官二代,继承的是他伯父的职位,因为他伯父没有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本身长相就比较威猛,也可以算是善战之人。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

  • 赵云的谥号:刘禅追谥尚欠赵云一个正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云的,云的,谥号,刘禅追,谥尚,赵云,一个,正名,君主,时

    君主时代帝王死后,会依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给他一个定性类的称号,对于一些重要的大臣来说,也会得到这样的待遇,称之为谥号。这是一种盖棺论定,尤其对于大臣,能获得谥号表明位高权重或者是功劳大,所以,这是一种身后的荣耀。蜀汉国实际建国时间相对较晚还短,获得谥号的大臣只有六人,后来刘禅又追谥了几人,前后总共不

  • 李永芳为何有免死三次的特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永,为何,免死,三次,特权,李永,将军,辽东,铁岭,也是

    李永芳将军李永芳将军是辽东铁岭人,也是明朝末期,清代初期的重要将领。李永芳本来是明军的游击队领导人,在万历四十六年的时候,向努尔哈赤投了降。说起来他是明朝的第一位投降于后金的边将,还曾被授了三等副将的荣誉,同时还娶了贝勒阿巴泰的女儿。李永芳将军关于李永芳将军的一些早期事迹主要还要从他为明朝的抚顺千户

  • 大明王朝最后的殉葬者:郑成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王朝,后的,葬者,郑成功,怎么,死的,郑成功,简介,一个

    郑成功简介郑成功,一个中日混血儿,国籍隶属于中国。郑成功图像他出生在一个政治特殊时期,经历了我国封建朝代的更新换代过程,当时大环境处于明代即将覆灭,清朝暂露头角时期,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时代,才成就了郑成功传奇而伟大的一生。他出生在日本,成长在中国。年少时在福建,壮年直至老死时在台湾。在年

  • 刘义符之死:刘义符为什么会被废除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义符,之死,为什么,会被,废除,帝位,宋少帝,刘义符,一个

    宋少帝刘义符宋少帝刘义符是一个昏君。宋少帝刘义符出生的时候,宋武帝刘裕已经四十多岁了,而刘义符是刘裕的长子,因此刘裕溺爱刘义符。刘义符小时候很聪明,懂得音律。并且刘义符的力气很大,对弓马刀剑很娴熟。刘义符剧照刘裕将刘义符当成接班人一样培育。刘裕去世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刘义符。在刘义符守丧期间,刘义

  • 窝阔台是怎么死的:是过度饮酒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窝阔台,怎么,死的,过度,饮酒,亡吗,太宗,窝阔台,蒙古,帝

    元太宗窝阔台窝阔台是蒙古帝国的可汗,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了他扩张领土的遗志,他在位期间,版图曾经扩张到了中亚、东欧一代,窝阔台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为元太宗窝阔台。窝阔台战争画像古代蒙古就有“马背上的国家之城”,他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

  • 庆历新政的导火线:与西夏的两次战役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庆历,新政,导火线,西夏,两次,战役,失败,庆历,新政,时间

    庆历新政时间庆历新政时间在公元1041-1048年,这一时期北宋已经建国近百年,历史的车轴来到了北宋中期,虽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其中暗藏的危机却越来越深,在一片太平盛世下,百姓生活日渐困苦,各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社会贫富差距达到惊人的地步,导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

  • 李莲英:慈禧去世前就开始着手散财安排后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莲英,慈禧,去世,开始,着手,散财,安排,后事,清末,太监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1911)(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

  • 历史上的道同是否也是被污蔑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道同,是否,也是,污蔑,历史上,道同,同是,蒙古人

    历史上的道同历史上的道同是蒙古人后裔。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很多的蒙古人从草原来到了中原。道同的祖上就是从草原来到了直隶,在河间安家落户。元朝灭亡的时候,很多蒙古人逃回了草原。但道同的父亲没有回草原,道同就在中原生活了下来。道同画像道同后来当上了番禹知县。在道同之前,前任知县在当地横征暴敛,引起当地百姓

  • 清朝烧书最多的皇帝 烧掉汉人十万多本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烧书,多的,皇帝,烧掉,汉人,万多,本书,要说,中国

    要说中国历史上对思想管控最严厉的时代,那毫无疑问是乾隆朝。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开疆拓土,建功无数,本人又风流多才,看起来理应是一个心胸宽广、开放前卫的皇帝。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表面上风光无限的乾隆皇帝,从始至终一直活在深深的恐惧之中,这种恐惧让他变成了一个疯子皇帝,迫害起文化和生命来,毫不手软。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