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修是怎么死的?杨修之死因曹操的嫉贤妒能

杨修是怎么死的?杨修之死因曹操的嫉贤妒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46 更新时间:2023/12/6 23:47:44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大家都很清楚,他的死被世人看成是“恃才放旷”,一代文人有治世之才,却不懂得君臣之道。总是暗自揣度曹操的心思,岂有不被杀之理。杨修是怎么死的?杨修之死因曹操的嫉贤妒能吗?

杨修多少算个文人,而且“才气”很牛。作为正史的《三国志》记载“杨修颇有才策”,《曲略》中也说他“谦恭才博”,这足以证明杨修并非是个不知死活的“恃才倨傲”的人。大凡文人,又混在官场,头脑总是灵活的,否则绝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文人饱读诗书,人间百态自是了然于胸。因此文人入了仕途,比其他类型的人就多了些宛转多了些伪饰,而且巧言善辩曲意逢迎的功夫更是出神入化些。或许有几个例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为着理想可以舍生忘死不顾石头棍棒的。他们居庙堂之上思国家安危,但往往是力不能逮,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只能干吼几声解解胸中的怨气。当等到有朝一日他玩转了官场,也能一言七八鼎了,靠最高统治者近了,斗争的力量自然弱了,大致不会再跟自己权力斗争了。

说白了,文人口头上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是恋着仕途,从而借着权利表达自己的所谓治国理想。如果让他们说的话能落地有声,无论治还是乱,它们应该不会坦言“不为三斗米折腰”的,也不会逆着统治阶级的意愿一意孤行。即使有两个不愿被征召,除了因为懦弱,害怕敌人太多势单力薄,也是担心给自己的权力不够大,自己说话不算数。他们执着的等着权力到来的一天,如果现实让他们绝了希望,才会露出所谓的硬骨头。

自古以来,文人就缺少人格的独立性。罗贯中生于乱世,无所依附,于是郁郁不得志。仕途没有着落,只能流落荒野,退而著书。因此在《三国演义》里,他推崇施仁政爱民如子的刘备,这除了所谓的封建正统思想在作怪,也还有自己的私心。因为他个人认为只有在刘备的仁政下文人才容易创出一番辉煌的事业,所以,他干脆就着刘氏来实现自己的对文人理想的意淫,对乱世奸雄曹操不遗余力的糟蹋了。

杨修就是罗贯中对曹操实施阉割的一个工具。读过《杨修之死》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恨起曹操,说是曹操妒贤嫉能,容不下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当然,因一己之好而歪曲历史,也不是只有罗贯中一个。事实上,曹操的爱才之心堪昭日月,哪怕是为袁绍草著檄文辱骂其祖宗的陈琳他都愿意接纳,更何况为自己卖力多年功勋卓著的杨修。《曲略》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曹操)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如此之人,若说曹操因其“恃才放旷”而诛杀了他,绝没有道理。

但杨修确实死在曹操的手里,这是不争之实。究竟杨修因何而死,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这样记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原来,事情的根本在“终始之变”上。曹操在离世之前百日,作了这样的决断,与曹植曹丕的权力之争有很大关系。曹操为了避免曹丕即位后产生不必要的权力倾轧,巩固他的接班人曹丕的统治安全,剪除曹植的羽翼非常之必要。杨修自是曹植的心腹和爪牙,死的结果也就注定了。

杨修卷入这场政治风波里,如说无辜总难自圆。文人的杨修,在曹操当政时,鞍前马后的忙忙碌碌,自是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因此乐的屁颠屁颠。但曹操的政治生命总会有完结的一天,而对于跟着他的杨修来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为自己的明天找好下家成了杨修必须考虑的问题。可惜的是,杨修下错了赌注,把全部身家投注到曹植身上是他犯下的致命错误。

按理说,杨修不会不了解权力争夺的厉害,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做一个旁观者。但此时文人的弱智表现了出来,在局势不甚明朗的时候,对保住既得利益和对更大欲望的追求终于蒙蔽了他睿智的眼睛。我总觉得他的孤注一掷的冒险是为了获得更稳固的地位甚至想以此实现文人们最宏伟的人生理想,所以铤而走险忘了顾忌。文人的最高理想真的就能实现吗?

其实,文人的理想很难通过自身实现,必须依靠另外一些人。这些人具备权力该有的体征,如超凡的胆识、盛大的魄力、摄魄的淫威,令人齿冷的非君子行为,而这些“武”性的东西,文人又往往不屑一顾。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大成就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总是略输些文采稍逊些风骚。尽管如此,盛世还是到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历史将很平淡无奇。文人治国的例子也有不少,南唐后主李煜,宋钦宗徽宗二帝,他们个人的文化气氛浓得不得了,结果呢?风雨飘摇零落无踪。

文人不会不了解历史,因为读过史书,大家一致认为“明君”是自己扬名立万的基石,所以卖身于他们绝不显得低贱。再加上统治者大多有附庸风雅的臭毛病,所以文人就容易投其所好,博得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帝王们却从来没有把文人当根葱,因为他们知道治国之道在自己手里掌握着,文人的那几个套路实在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所以,他们绝不会把自己变成文人。乾隆一生写过四万首诗,但他不说自己是文人,只承认自己会使用文人。毛说自己是一代风流人物,占了半个文人的份儿,结果呢,临到终年晚节不保。

这就是文人的悲哀。杨修应该深谙此理,但就是改不掉文人与生俱来的脾性。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为他编排的几个故事,并不是在赞美杨修的大智慧,相反有一种卖弄的小聪明的味道。用雕虫小技取悦他人,本是市井之徒常用的伎俩,与治国平天下风马牛不相及。罗贯中本人也只是在口头上表明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干,而其实也不过是绣花的枕头。就像李白,口口声声说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想着安邦定国,可就我们这些笨人稍稍揣度一下,若让浪漫的无边无际的李白去治理国家,国家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罗贯中这样写杨修,应该是有那种兔死狐悲的感受吧。

杨修本以为以自己找到了曹操这个知音,一个有才,一个爱才。没曾想,曹操也是半个文人,文人相轻是其次,曹操看重的你对我的家天下存在是否有利,如果你对我的长治构成了威胁,杀你是绝对没商量的,这就是杨修忽略人格的付出的代价。

标签: 杨修

更多文章

  • 死于关羽刀下名将都有谁?文丑是关羽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颜良文丑是三国袁绍的部下,是袁绍的两员爱将,两人都勇猛无比。关羽却也是大名顶顶的猛将。关羽刀下名将都有谁?文丑是关羽杀死的吗?《三国演义》里,关羽有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你比颜良文丑如何?”再加上立卧蚕眉,横丹凤眼,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对面挡路的听了,立时屁滚尿流:&ldq

  • 三国名将文丑简介 东汉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文丑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文丑

    在《新三国演义》剧中大将文丑的戏份并不多,文丑出征与关羽打斗,被关羽斩下马。冀州牧袁绍大哭,说连损两员大将。三国名将文丑简介内容于下:文丑(?-200年),中国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公元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明·罗

  • 三国名将夏侯霸简介 夏侯霸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夏侯霸

    三国名将夏侯霸本是曹魏的名将,是大将军曹爽的亲信,深得曹爽器重。夏侯霸的父亲夏侯霸被蜀国将领黄忠斩杀,本与蜀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可后来历史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夏侯霸弃母国曹魏,效忠于蜀国。这是怎么回事?夏侯霸怎么死的?三国名将夏侯霸简介如下: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

  • 刘巴:令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巴,诸葛亮,自叹,不如,三国,牛人,诸葛亮,所赞,这位,子

    诸葛亮所赞的这位“子彻”,就是刘巴。刘备也曾赞之曰:“子彻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厚脸皮刘备在夸刘巴时没忘了把自己也顺带地夸了一下。意思是说,子彻此人才智绝人,只有像孤这样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驾驭他可就难了。本文摘自《刘继兴读史》,刘继兴著,崇文书局出版雄才大略的诸葛

  • 脸可以不要 人妻必须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可以,不要,人妻,必须,雪涛阁外集,中有,这样,一段,妻不如

    在《雪涛阁外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从此段话中不难发现,古人一语云之:非情至深者不能道也!由此偏好青史留名者不在少数,毕竟这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儿关。像一代枭雄曹操偏爱人妻不可自拔,与三国美人儿貂蝉啊、大小乔啊……在那鼓噪动乱的时代上演一幕幕男

  • 大汉少年天子刘恒 真正历史上是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汉,少年,天子,刘恒,真正,历史上,什么样,大汉,少年,天

    大汉少年天子刘恒,真正历史上是什么样?大汉少年天子刘恒的传奇一生:作为汉代的皇帝之一,少年天子刘恒,在历史上的表现,可谓相当出众。年少时期的刘恒,是一个做事谨慎小心的皇子,这使得他得以在后宫中活下来。由于他谨慎的品性,众位大臣纷纷推荐他当王,尽管是诸位王族中的一个,可仍然没有改变他的品性,不骄傲自大

  •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他做成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一等,他做,成了,成化,八年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

  • 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能创仁宣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能创,仁宣,之治,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他的皇位之路非常顺利,因为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受祖父朱棣和父亲明仁宗的喜欢,朱棣还在世的时候就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朱瞻基图片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因为朱棣特别欣赏朱瞻基,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也因为他的优秀以及受到朱棣

  • 关于西汉主父偃简介 汉朝主父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于,西汉,主父,简介,汉朝,是个,怎样,关于,西汉,主父

    关于西汉主父偃简介关于汉武帝刘彻,经常读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经常看电视剧的朋友们也是可以了解的,他身边有一个叫主父偃的人,有很多人对他也是非常了解的。对于主父偃具体事迹有很多人却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有在查找资料以后才得知汉武帝身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大臣,他出身在山东,由于家庭比

  •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极,死后,多尔,为什么,自己,皇帝,多尔,努尔哈,14个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也是孝烈武皇后第二个儿子。多尔衮16岁开始就跟着皇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初建勋功,成为白旗旗主。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并没有争夺皇帝的位置,而拥护福临即位,这是为什么?多尔衮的简介多尔衮全名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指挥清军入关,清王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