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著名学者方学渐简介:桐城派的学术领头人之一

明朝著名学者方学渐简介:桐城派的学术领头人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44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0:22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方学渐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方学渐(1540~1615),方祉次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今安徽桐城市区凤仪里),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以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学渐著有《迩训》二十卷,《桐彝》三卷,及《心学宗》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人物介绍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为桐城风教的振兴和此后人才的涌现作出了一定贡献。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

方学渐,人称明善先生,为方家《易》学创始人,著有《易蠡》,方学渐少学有成,但屡试不第,遂一意问学,力主兼容儒释道三家,崇尚实学,图以朱学补阳明心学的空幻,声震于皖江、东吴。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濬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为诸生祭酒二十余年,后专事讲学。据《安徽文献书目》,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桐彝》、《迩训》、《心学宗》、《性善绎》、《铜川语》等书。因方学渐曾受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泰州学案》。祖父方讳印,弘治甲寅任天台县令,廉洁恬静。甫一年卒,祀名宦。子方大镇(公元一五五八——一六二八年)、孙方孔灱(公元一五九一——一六五五年)、曾孙方以智(公元一六一一年——一六七一年),都是当时有学问的名士兼官吏,也是直接间接参加东林党的人物。明代中叶桐城学术大兴人才迭起。先有何唐、童自澄、方学渐等结社讲学,继有方以智、钱澄之等著名学者兴办学馆,传播各种学说,讲述各种文论。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方学渐幼读经史,十岁能文。12岁丧父,将“立品、读书、择友”作为自己座右铭,勤勉奋发,学识过人。汉阳张甑山为桐城教谕,十分器重方学渐,曾向主试官推荐,对此,方学渐不以为然。及至应试,避而不就,并说:“因人诡遇,吾不为也。”后与邹东郭、吕新吾、冯少墟、顾泾阳、高景逸等名士交游,学识益进,以布衣主文坛讲席二十余年,他的讲学活动遐迩闻名,不但在皖江一带到处传扬,而且远扬东吴,博得东林党的好评。东林党人请他到“东林书院”讲“身心性命之学”。高攀龙尤其推崇他,把他与东林盟主顾宪成并称。晚年于桐城建“桐川会馆”,邀教渝张甑山、桐城学者何唐为主讲,开桐城设馆讲学之先河。弟子数百人顶礼受教,其中有后来成为方以智老师的宣。黄宗羲说他:“少而嗜学,长而弥敦,老而不懈”。

四方讲学

方学渐曾出游各地,四方讲学。著有《会言》、《东游》、《北游》、《南游》等书。出游讲学时,每逢地方官员迎送,必事先派人谢绝。他淡泊守志,喜善规恶,崇尚礼仪,所著《祠规》、《饮酢诗歌》记述了当时族祭、婚嫁、吊庆应遵循的礼俗。对家乡建庙宇、修桥梁、办塾学、修家谱都尽力资助,热情参与。还捐资置义山于县城外西山之麓,用以埋葬无主尸骨。年75卒,学者私谥明善先生。遗著主要有《易蠡》10卷,《孝经绎》1卷,《心学宗》4卷,《桐彝>>3卷、续2卷,《尔训》20卷,《崇本堂稿》22卷、续2卷,《别稿》4卷。

学术主张

方学渐早年师事耿定向,就学谱论他属于王门左派,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他列入“泰州学案”。可他偏偏不赞成王畿的“四无说”,斥责“《天泉证道记》为傅会”。企图恢复正统王学。但是,他治学以“崇实”为主旨,强调“理是实理,事是实事”,坚持“究良知而归实”的学术价值取向。在这个取向的指导下,他实际上借“濂洛之教”来救王学末流的空疏之弊,其结果却同他的主观愿望相反,以折中程朱陆王为归宿,真正地背叛了王学的立场。正因为方学渐的哲学是调和“心学”和“理学”的产物,故它绝不是“道学”的简单翻版,而是有着独特的内容。他的哲学重点在于论述“心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心体至善”、“性定是善”。但当他论证“心体至善”的道理时,所依据的理论则是“生理”说。他说:“阴阳、刚柔、仁义,皆生理也,虽不能无杀而杀,亦所以生之也,此可以识性善之原矣”,认为从“生理”的本质在于生物成物(即使不得不灭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物成物)就能了解“心性”何以至善。因为“生理”既然“生生毫无杀机”,是至善的,那么得“生理”以成的人性,就不能不是至善的。方学渐还认为,“欲”同“性”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既然“性”源于“理”,那么“欲”也就与“理“相关。他说:“赤子初生,口欲食,眼欲视,体欲安,意欲适,四者所谓感物而动,性之欲乎!而理在其中,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这是将“感物而动”之欲说成即“性”之“欲”,认为这种基于“性”而发的“欲”,根因于“理”;“理”是“天理”,则“欲”也就是“天性”。这是对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说教的批判。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关于杜如晦有哪些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杜如晦,字克明,唐朝初年名相,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襄州刺史杜吒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

  • 陶谦为什么要让徐州给刘备?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陶谦,三国,风云人物

    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一直都在漂泊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不过刘备这个人比较幸运那就是他走到哪里都有人待见他。据不完全统计刘备先后投奔的诸侯有公孙瓒、陶谦、袁绍、曹操、刘表,甚至刘备还有一段时间短暂依附过吕布。这些诸侯对刘备可以说是礼遇有加,但是如果说这些人对刘备最为慷概大方的那就要数陶谦了。这是因为陶谦把

  • 刘备临终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刘备此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赵云,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赵云不可重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说万万不可重用赵云?刘备为什么要这样说?赵云有那么差吗?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诞生出不少英雄人物,站在历史浪潮的最顶端搅弄风云,中国在他们的带领下进入一个又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救人民于洪

  • 王莽篡汉被所有人支持,为什么最后支持者又倒戈相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王莽,风云人物

    王莽篡汉被所有人支持,为什么最后支持者又倒戈相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求贤良。彼时,窦太后已经去世一年,放眼天下,再也没有人能阻挡少年天子的野心。46岁的董仲舒受到推荐,可以当面向汉武帝讲述自己的主张。他们先后聊了三次,宾主尽欢。这几次谈话的内容就是《举贤良对策

  • 历史上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为何还能存活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人彘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刑罚,始于西汉时期。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中国古代并不像我们现代社会一样,讲究人道主义,我们现代社会对于那些犯了法的人,最严重的刑罚就是死刑,在实施死刑的时候,也会给予犯人最快速的痛苦,就是枪杀,一枪毙命,不会让他们痛苦太久,但是在我国古代,那个

  • 孙权与步皇后之女孙鲁育简介:因被胞姐诬陷谋反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鲁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鲁育(216年前后-255年),字小虎,吴大帝和步皇后的幼女。吴景帝的姐姐兼岳母。与胞姐全公主被称为“大主”相

  • 杨氏:出身高贵,命运却十分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氏,隋朝,风云人物

    世人只道李世民的丰功伟绩,他为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又为国家奠定基业,开创盛世,无论是政治、民生、经济还是军事,他都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以他做帝王的成就,说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有了这样伟大的功绩,纵使他的皇位不是名正言顺得来的,也是坐拥后宫佳丽无数,世人也不会太过在意和批判。在他身边的众多女子中,当属

  • 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刘邦结交的这些人都是治国大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刘邦,风云人物

    古代帝王大多是传承皇室基业,即使是开国帝王也多是有名门世家支撑,鲜少有出身低微之人。但在中国史上,确实有两代赫赫有名的帝王来自乡野,一为朱元璋,二则是刘邦。他们能登上帝位,也多仰仗手下扶持。单就刘邦而言,他幼时结交的“狐朋狗友”几乎都有治国大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邦旧时好友,可能学疏才浅,但追随

  • 明英宗复位靠的是哪些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英宗,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历史有许多诡异事件,朱棣“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明朝历史很有谜团,令后世不得其解。不过明朝历史上最大变化,当属“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成功,这场政变改变了明朝历史,而“夺门之变”之变并非明英宗之意,是一帮大臣和几个太监临时起意而促成的事件。一把佩刀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屡次

  • “武周代唐”为何反对的人寥寥无几?武则天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武则天,风云人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她从一个不起眼的后宫妃嫔开始,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终于站到了大唐帝国权力金字塔的最顶端。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并将国号由“唐”改为“周”,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武周代唐”。中国古代是个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几乎无处不在。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