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爽曾经独揽大权 曹爽最后为什么落到性命不保的下场

曹爽曾经独揽大权 曹爽最后为什么落到性命不保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91 更新时间:2024/1/3 23:48:22

还不了解:曹爽下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爽曾独揽大权,为何最后落得个性命不保的下场?

引言

作为名将曹真的儿子,曹爽从出生起就已经位于权力的中心地位,更是在魏明帝去世后成为与司马懿一样的托孤大臣。

他曾经独揽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司马懿进行打压,本来曹魏的局势会走向另一条道路,然而因为他的懦弱与幼稚使得司马懿得意掌控魏国,大权旁落的同时连一个不问世事的富家翁都做不了,最后被诛灭三族,更是在史书上留下了“蠢猪笨牛”的评价。

纵观曹爽的一生会给人留下一个地位与才智不相匹配,最后性命不保的可悲可叹的形象。

一、掌权十年,进行了对后世有所发的政治改革

曹爽是魏国的皇亲国戚,他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而曹真是魏武帝曹操的养子,可以说曹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他从小就出入宫廷,与曹睿即是一起玩到大的兄弟又是君臣。魏明帝曹睿三十六岁就病逝了,而此时皇子曹芳年仅八岁,根本无力执政。在当时曹魏政权内部的斗争形势下,曹睿临死前托孤给皇亲曹爽与魏国元老司马懿,并且曹爽位于主导地位。

剑履上殿,赞拜不明。

从此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登上了历史为他设置的舞台。

自从曹丕确立了九品中正制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后,在魏国政坛中逐渐形成了一股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政治势力,严重的威胁着皇权。作为皇帝本家的曹爽对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另一位辅政大臣司马懿便是世族势力的代表人物,可见这二人从一起辅佐曹芳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中有一战。

在辅政的早期,曹爽与司马懿的合作是很愉快的,二人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曹爽常常谦恭的向司马懿求教治国之法,毕竟曹爽一个小年轻忽然被摆到了魏国第一权臣的地位,很多东西他是不如三朝元老司马懿的。

三朝元老司马懿

而此时的司马懿也认为曹爽是魏国的心腹栋梁,凡有什么决定都要与尊重曹爽的意见。曹爽为了表达自己对司马懿的尊重,让司马懿从太尉升迁为太傅,位置在自己之上。

《三国志》中记载认为这其实是明升暗降,夺取司马懿的实权。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后世史学家的反对,认为这是西晋时代人对曹爽的抹黑。

曹爽与司马懿当时共同辅政,停止了曹睿时代大兴土木的劳民之举措,并且二人互相尊重在当时也传为美谈。

曹爽对当时世族集团把控朝政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自己逐渐熟知曹魏政治的运作机制以后,开始针对九品中正制带来的皇权旁落进行改革。他的身边逐渐聚集起一批以皇亲为主的改革派,其中以夏侯玄何晏为首,夏后氏与曹氏世代联姻,而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从此一场以皇亲国戚与世族豪门争权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对九品中正制中负责人才启用与贬谪的中正官长期被豪门大族所占据,造成世族之间结党营私,制衡中央集权的弊病,夏侯玄提出减小中正官在人才选拔上的权利,人才的启用与升降皆由中央政府做出决断,而中正官只负责对地方政府举荐的人才进行品德和能力的考察,只保留建议权而没有任免权,断绝了世族通过中正官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可能。

这无疑对世族豪门的权利形成了威胁,同时大力启用新人,对老臣逐步进行替换,使世族的势力进一步受到打击。而因为世族政治中扩张自己势力的要求,曹魏的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中官员人数严重超编。何晏等人认为应该合并郡县,实行州、县二级行政机构。

这样,大量的超编官员就会下岗,从而逐步瓦解世族的势力。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这些改革是很有进步意义的,这样既能使寒门出生的人能够靠才学进入社会上层,也抑制了世族把控人才选取,造成名门世家的人长期把持政权的现象,虽然这一切的起因只是由于皇族与世族之间的争权夺利。

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存在了四百多年,造成了世族和寒族严重的社会矛盾,一直到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才彻底改变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势族”的格局。而曹爽集团首次对九品中正制进行了改革,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二、驽马恋栈豆,曹爽毕竟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曹爽等皇族的政治改革,使世族大家的势力被限制和压缩。随着矛盾的逐渐激化,他与司马懿这对曾经互相尊敬的辅政大臣也开始互相防备。他再也不像初期那样什么事情都与太傅共同商讨,而他的改革派中一些人早就看出司马懿有异心:

丁谧,毕轨等既进用,数言于爽曰:宣王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诚委之。由是爽恒防猜焉。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皆不复由宣王。《三国志·曹爽传》

面对曹爽的改革,司马懿是很明白最终的后果是不会有利于自己的。然而毕竟是老政治家了,他并没有与曹爽发生直接冲突,曹爽也趁机剥夺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的兵权,以自己的弟弟曹羲担任禁军的统帅。

司马懿见曹爽如此架空自己的权利,便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并认为曹爽如此集大权于一身与先帝的政令有违。然而一切都没有用,本来就是要架空你,曹爽是皇亲并且是辅政大臣,司马懿也无奈。

眼看形势不对劲,司马懿便称病隐退。如此一来,曹爽真正的大权在手,他为了在臣民中树立威望,便决定南征蜀国,结果因为不善于用兵,搞得无功而返。这让曹爽在世族大臣中不光没有树立起威信,反而遭到了病垢。

绝对的权力使曹爽及他的团队逐渐骄傲和膨胀起来,何晏等人也以侵吞国家财富为乐,并且向州郡官吏索取财物,稍有不满就直接罢免。而曹爽的生活也极尽奢华,甚至服色与饮食都和天子一样,并且假传圣旨大量骗取宫廷财物,并让先帝留下的姬妾伺候自己。曹羲劝他不要做得太过分,当心自取其祸,但是曹爽不听,反而怨恨曹羲。

曹爽日日与何晏等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暗中密切注视着他的司马懿看到了破绽,秘密开始培养死士以做反击的力量。

为了让曹爽对自己彻底放心,他在曹爽派来探病的李胜面前装作病重快要不久于人世的可怜模样,并请求大将军在自己死后能够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懿的演技成功的骗过了曹爽,曹爽了解司马懿快要病死之后,更加猖狂自大。

正始十年正月,曹爽带着自己的干部团队,陪着天子曹芳到高平陵祭拜先帝,然后在进行最喜欢的游猎活动。司马懿大喜,发动兵变占据了了都城,并派自己的人统领曹羲等人的大营,然后以曹爽意图谋反为由逼郭太后写下罢免曹爽一党的诏书。

曹爽留在城中的官员鲁芝与大司农恒范带着大将军印闯出城来通知曹爽。忽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曹爽始料未及,恒范觉得天子与大将军印都在曹爽这里,应该带领天子到不远的许都,下诏勤王之师兵入洛阳,诛杀司马懿。

但曹爽却觉得这样的话自己的家小就无法保全,而且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打败司马懿。司马懿又派人来告诉曹爽这次兵变只为了夺取兵权,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会伤害曹爽和他的家人。曹爽犹豫不决,最终决定交出兵权保命并说:虽然交出了兵权,以后还能做一个富家翁,于愿足矣。恒范没有想到曹爽如此懦弱无能,便仰天大叫:“不想曹真亦是英雄,生出了曹爽这种蠢猪笨牛一般的儿子。”放弃了反抗的曹爽回到都城后先是被软禁,之后被司马懿以谋反罪名诛灭三族,魏国大权尽归司马氏。

曹爽受降司马懿

可叹曹爽最后连做一个富家翁苟且偷生的愿望都未能满足,真是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也成为了后世的笑话。 总结

总结

曹爽的一生的作为,既有积极有为的一面,也有堕落腐化的一面,而面临大变故时六神无主,轻易的相信司马懿的谎言,让世族彻底的占据了朝堂。自己被杀的同时,也拉开了曹魏灭亡的序幕。

他并不是一个忠臣,然而他的能力也不足以成为一代枭雄。以他的才能并不足以匹配他所处的地位,或许他真正的只符合做一个每天都能吃饱喝足无忧无虑的富家翁吧。

然而命运偏偏把他放在了太高的地位,造成了最后的悲剧收场,可怜可叹也可恨呀......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到最后是一个丫鬟为包拯延续子嗣?他没有其他妾室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包拯,宋朝,风云人物

    包拯是北宋的一代名臣。我们最为熟悉的是他不畏强权贵族,铁面无私的品格。还有的就是他断案如神,有包青天和包公之美名。在现代,河南开封也建有包公祠。包拯的一生有三个女人,却都没有为他诞下子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包拯在28岁的时候考中进士,被朝廷安排去了合肥坐官。但是为了能够照顾年迈的双亲,包拯认为父母

  • 成吉思汗的墓地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数百年时间都没有找到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成吉思汗,风云人物

    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数百年来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首先来说,关于成吉思汗的死,有人说是战死的,有人说是被马踩死的,还有一些人说是被雷劈死的。但是在小编查阅《秘史》等相关史料后发现,这些说法都不可靠。成吉思汗是正常死亡的,他是在他的营

  • 孟子若在明朝肯定会被朱元璋杀死!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恨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风云人物

    孟子若在明朝肯定会被朱元璋杀死!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恨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是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时代,而朱元璋,也算是专制的皇帝中,最为凶残最为专制的一个。心理学上有一个叫补偿心理的理论。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

  • 王一亭和吴昌硕是什么关系?二人有什么来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一亭,画家,风云人物

    王一亭对海派书画艺术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对艺术领军人物的树立起了关键作用。王一亭是上海这座大都市培育出的既有艺术天赋又有商业意识,既有创作能力又有经济头脑,既有审美追求又有社会责任的英才。王一亭对吴昌硕金石书画的推广,对海派书画影响力的扩大,海派书画家在慈善赈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等,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

  • 萧道成不是野心家,他是怎么成为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道成,南北朝,风云人物

    齐是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开国皇帝是齐高帝萧道成。萧道成不是一个野心家,却因时局变动成为皇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萧道成出身名门兰陵萧氏,他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二十四世孙。东晋时期,萧道成的四世祖萧整迁居晋陵武进县。南迁之初,萧家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萧道成的父亲萧承之

  •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简介: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许攸?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许攸,汉朝,风云人物

    许攸是曹操的谋士,又是曹操的发小,可谓是曹操的知己也,然而,最后却被曹操诛杀,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看看许攸的发迹史。一、两个发小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小时候和曹操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一起长大,两人可谓知根知底。可是许攸长大后,却背叛了好兄弟曹操发小,投靠了袁绍。大概他以为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又军多将广,怎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为什么又不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董仲舒,汉朝,风云人物

    占据西汉一大半领土的诸侯封国,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作为一个大统一国家的西汉王朝的发展,并且还有各自为政,分崩离析的可能。虽然汉武帝他爹汉景帝打赢了“七国之乱”的战争,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当时汉武帝四处征求意见,怎么非常合理地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进行着传道受业,天下闻名的大儒

  • 历史上有名的和尚,本该救世济人却辅佐朱棣造反造成50万的杀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姚孝广,风云人物

    和尚一向以慈悲为怀、普度世人为己任,佛家最著名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唐僧作为我们最熟悉的和尚,他在西天路上种种悲天悯人的行径让我们感触颇深,我们相信唐僧是一个善良的和尚,即使他曾经对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然而,和尚也有好有坏,有济世救人的和尚,也有贪恋钱财和美色的和尚,还有极少数的和

  • 北宋癸未科状元王世则简介:在官场享有“铁面王”的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世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世则,桂林永福(今广西永福)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状元。人物概述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