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许攸?原因是什么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许攸?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96 更新时间:2023/12/24 14:58:48

许攸曹操的谋士,又是曹操的发小,可谓是曹操的知己也,然而,最后却被曹操诛杀,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看看许攸的发迹史。

一、两个发小

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小时候和曹操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一起长大,两人可谓知根知底。可是许攸长大后,却背叛了好兄弟曹操发小,投靠了袁绍

大概他以为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又军多将广,怎么着也比投曹操那宦官之后要前程宏大得多。从这里,看出许攸的眼光的确不咋地,有些短浅, 放着雄才大大略的发小曹操不投,却投靠一个志大才疏的袁绍,这兄弟真不够意思!

幸亏,许攸脑子灵活,还知道迷途知返。后来官渡之战,他又回到了发小曹操身边。

那么曹操对发小许攸的迷途知返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他可没有许攸那么目光短浅。曹操对许攸的到来也没有怀恨在心,相反却用最高规格的礼遇迎接许攸:怎样迎接的呢?跣足相迎。

什么是跣足相迎,说白了就是打着赤脚,连鞋袜都顾不得穿就去欢迎。可见曹操对许攸的归来还是很欢迎的。这种礼遇,后来成为帝王爱才的一个典范。

当然,许攸对曹操的这中对自己既往不咎的礼遇也很感激,以致于后来对曹操的宽大处理能够做到知恩图报,为曹操的事业鞠躬尽瘁,也可以说完全对得起曹操这份礼遇。

许攸对曹操最大的贡献有两个:一是献妙算奇袭乌巢,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旋转战局的大胜;二是献计决漳河之水,霸占了袁绍团体的老巢冀州,完成了对袁氏团体的致命一击。总之,在剿除袁绍的战役中,许攸的确居功至伟。

二、许攸之死

但是,许攸的生命却因此走到了尽头。原因就是太不把发小当回事了。许攸自此居功自大,以致得意忘形,对曹操通常口出戏言,直呼曹操的小名,甚至在正式场合也不知收敛,也不体会发小的感受,不懂君臣之礼。

譬如在一次聚会上,许攸自豪地对曹操说:“阿瞒啊,如果你没有我,你不会得到冀州。”那种自以为是的语气,使曹操颇感不舒服,但是,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听后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嘴上虽这么说,内心却非常不开心,认为许攸对自己无礼太过分了。

还有一次,许攸率侍从出邺城东门,他又得意对手下人炫耀地说:“小的们,你们知道吗?他们曹家没有我,大概也不会出入此门。”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此话传到曹操耳朵中,终于使曹操实在忍无可忍了,最后下令杀了许攸。

当然,对于许攸的去世,《三国演义》写得极其地风雅,说是被许诸所杀,而其实许攸并非死于性情暴烈的二货许褚之手,而是的的确确被曹操所杀。这在《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录的。《三国志·崔琰传》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三、许攸之死给我们的警示

许攸死于本身的狂妄性格,也去世于本身超低的情商。

曹操是个有着巨大品德的一代奸雄。他既有礼贤下士、宽容随和的一面,又有暴虐性忌、局促多疑的一面。亏许攸还是曹操的发小,至死还弄不明白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只知道他是曹操的同砚发小,打打趣、开开玩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却没有意识到当年的同砚发小,已经成了把持一方的诸侯。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因此还丢了自己的性命。

在许攸的意识里,他盼望曹操永久是他当年的发小,但曹操却不再想做他的发小,他要做一个君临天下的主公。谁敢鄙视他的权利,挑衅他的权势巨子,对不起,即便是发小,即便是发小打打趣,开开玩笑,也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你得离我远点,否则我的尊严怎么体现,许攸你只好安静地离开吧。

许攸之死,也暴露了古代文人的狂妄和愚蠢。

他们不是高估了自己,而是高估了主人。许攸的不幸,首先是源于自己愚蠢的判断:许攸自认为自己是曹操的发小,又是有功之臣,所以就傲慢显耀,目中无人,甚至连自己的上司也不放在眼里,虽然自己的上司是自己的发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自己的上司,岂能君臣不分,怎么也得给曹操面子。许攸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太不把自己的发小不当回事了,死有余辜,咎由自取!

许攸之死亡,荀彧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他对许攸的评价是:贪而不智。这荀彧,眼睛怪毒的。

标签: 许攸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为什么又不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董仲舒,汉朝,风云人物

    占据西汉一大半领土的诸侯封国,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作为一个大统一国家的西汉王朝的发展,并且还有各自为政,分崩离析的可能。虽然汉武帝他爹汉景帝打赢了“七国之乱”的战争,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当时汉武帝四处征求意见,怎么非常合理地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进行着传道受业,天下闻名的大儒

  • 历史上有名的和尚,本该救世济人却辅佐朱棣造反造成50万的杀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姚孝广,风云人物

    和尚一向以慈悲为怀、普度世人为己任,佛家最著名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唐僧作为我们最熟悉的和尚,他在西天路上种种悲天悯人的行径让我们感触颇深,我们相信唐僧是一个善良的和尚,即使他曾经对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然而,和尚也有好有坏,有济世救人的和尚,也有贪恋钱财和美色的和尚,还有极少数的和

  • 北宋癸未科状元王世则简介:在官场享有“铁面王”的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世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世则,桂林永福(今广西永福)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状元。人物概述鹿

  • 高览可以战平许褚,却被赵云一回合刺落马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览,东汉,风云人物

    袁绍能成为汉末时期最为强大的诸侯,不仅因为他有着强悍的身份背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手下有几位可以为他开疆拓土的武将。而对于袁绍手下的武将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颜良、文丑二人,这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虽然最后都死于关羽之手,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知名度。而我们只关注于颜良和文丑二人,而往往忽略了袁绍手下身为

  • 有关于元惠宗的轶事有哪些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元惠宗,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轶事典故宋帝之子据权衡《庚申外史》记载,宋恭帝赵显降元后受封瀛国公,后又奉忽必烈命令

  •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甄嬛第二次生产时,为何在被子上放菊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甄嬛第二次生产时,为何在被子上放菊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甄嬛传》的确是一部老少咸宜的良心宫斗剧了,无论是不想动脑子看个热闹,还是想好好分析一下剧中的各种宫斗手段,它都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有时候甚至是一些非常小的细节,也会被很多人反复的拿出来品味和赏析,比如说这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

  • 朱厚熜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朱厚熜,即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年号嘉靖。他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

  • 管叔等人为什么却要联合敌人推翻自己的国家 他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周武王,风云人物

    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仅仅在位4年,便撒手而去。周武王塑像此时,他的儿子周成王只有13岁,还不能处理政务,于是便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执政。作为辅政人物,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周公旦,另一个就是霍光,他们是所有辅政大臣心中的楷模和偶像。曹操的《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是拿周公自比

  • 朱元璋和朱标关系那么好 康熙为何会闹出九子夺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对朱元璋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朱元璋和朱标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历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都是决定一个朝代是否安稳的一大要素。连那些千古一帝们,都没法避免,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等。一片乱象中,朱元璋父子却呈现出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