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为什么又不重用他?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为什么又不重用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634 更新时间:2024/1/1 0:29:06

占据西汉一大半领土的诸侯封国,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作为一个大统一国家的西汉王朝的发展,并且还有各自为政,分崩离析的可能。虽然汉武帝他爹汉景帝打赢了“七国之乱”的战争,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当时汉武帝四处征求意见,怎么非常合理地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进行着传道受业,天下闻名的大儒董仲舒,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

汉武帝先后三次召见了董仲舒,而且很快就喜欢上了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向汉武帝上了什么主张呢?一是“天人感应”,二是“大一统”,三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什么会喜欢董仲舒这个主张呢?因为董仲舒说的意思是,君权是上天赐予的,不容动摇的。在这种情况下,天下是要实现“大一统”的。为了实现“大一统”,最好的办法,就是“独尊儒术”。

董仲舒在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必须要削藩,必须要实行皇帝高度集权的问题,(至于“独尊儒术”是不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暂且不管),所以汉武帝非常喜欢,开始实施董仲舒的主张。

不仅如此,汉武帝还让董仲舒去参与实践他提出的理论。这就是把他放去当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刘非就是一个想称霸造反的诸侯,董仲舒去了后,他大为高兴,把自己比作是齐桓公,把董仲舒比作是管仲。这显然与董仲舒提倡中央集权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就多次规劝他。

可以说,汉武帝派董仲舒去后,目的基本达到了。

这时候,汉武帝决定把董仲舒提拔到中央来,担任更重要的职位。不过,这时候,董仲舒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主父偃。主父偃也是想做大的,他当然不愿意董仲舒做大,于是就把董仲舒刚给汉武帝写好的一份奏折,拿去提前交给汉武帝。

交给汉武帝后,汉武帝大怒,罢了董仲舒的官。

汉武帝为什么会大怒呢?原来,当时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和辽东高庙发生了两次大火。董仲舒便想借这两次大火的机会,规劝汉武帝实施仁政(“仁政”是儒家的主张),否则,会受到上天的处罚。

照理说,这话也没错啊,汉武帝为啥要生气呢?原来,汉武帝和董仲舒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他们都在打着各自的算盘。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有表示“君权神授”的意思,同时也有“神权”约束“君权”的意思。就是说,皇帝你不能为所欲为,要受上天的制约。但问题是,这个“上天”在哪里呢?没在哪里,在大儒的口里。大儒说,这是“上天的惩罚”,便是“上天的惩罚”。这样一来,董仲舒这样的大儒,就成了控制皇帝的人。这还了得!所以,汉武帝要罢董仲舒的官。

汉武帝这样打击董仲舒,是要董仲舒明白,你的主张,只能对削藩起作用,不能对控制“君权”起作用。

罢官不久,汉武帝又用董仲舒,让他担任另一个诸侯王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刘端这个人,更凶残,想造反的心更大。汉武帝是想让董仲舒再帮他劝化一个诸侯王。

不过,这时候,董仲舒对汉武帝曲解他的主张,已经有些灰心丧气,所以,只干了四年,就辞官回家,只做学问,再不趟政治这浑水了。

再说主父偃。他阻止了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后,自己获得了汉武帝的信任。他是如何获得汉武帝信任的呢?原来他给汉武帝出了一个“推恩令”的主意,不是从“道”的层面,而是从“术”的层面,彻底解决了西汉诸侯国的问题。显然,汉武帝觉得,这比董仲舒的好用多了。

标签: 董仲舒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名的和尚,本该救世济人却辅佐朱棣造反造成50万的杀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姚孝广,风云人物

    和尚一向以慈悲为怀、普度世人为己任,佛家最著名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唐僧作为我们最熟悉的和尚,他在西天路上种种悲天悯人的行径让我们感触颇深,我们相信唐僧是一个善良的和尚,即使他曾经对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然而,和尚也有好有坏,有济世救人的和尚,也有贪恋钱财和美色的和尚,还有极少数的和

  • 北宋癸未科状元王世则简介:在官场享有“铁面王”的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世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世则,桂林永福(今广西永福)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状元。人物概述鹿

  • 高览可以战平许褚,却被赵云一回合刺落马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览,东汉,风云人物

    袁绍能成为汉末时期最为强大的诸侯,不仅因为他有着强悍的身份背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手下有几位可以为他开疆拓土的武将。而对于袁绍手下的武将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颜良、文丑二人,这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虽然最后都死于关羽之手,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知名度。而我们只关注于颜良和文丑二人,而往往忽略了袁绍手下身为

  • 有关于元惠宗的轶事有哪些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元惠宗,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轶事典故宋帝之子据权衡《庚申外史》记载,宋恭帝赵显降元后受封瀛国公,后又奉忽必烈命令

  • 明朝官员岳正简介:撰有《类博稿》十卷、《类博杂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甄嬛第二次生产时,为何在被子上放菊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甄嬛第二次生产时,为何在被子上放菊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甄嬛传》的确是一部老少咸宜的良心宫斗剧了,无论是不想动脑子看个热闹,还是想好好分析一下剧中的各种宫斗手段,它都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有时候甚至是一些非常小的细节,也会被很多人反复的拿出来品味和赏析,比如说这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

  • 朱厚熜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人物

    朱厚熜,即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年号嘉靖。他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

  • 管叔等人为什么却要联合敌人推翻自己的国家 他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周武王,风云人物

    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仅仅在位4年,便撒手而去。周武王塑像此时,他的儿子周成王只有13岁,还不能处理政务,于是便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执政。作为辅政人物,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周公旦,另一个就是霍光,他们是所有辅政大臣心中的楷模和偶像。曹操的《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是拿周公自比

  • 朱元璋和朱标关系那么好 康熙为何会闹出九子夺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对朱元璋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朱元璋和朱标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历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都是决定一个朝代是否安稳的一大要素。连那些千古一帝们,都没法避免,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等。一片乱象中,朱元璋父子却呈现出一派

  • 萧何刘邦是什么关系?刘邦为什么因为萧何一句话而草率立韩信为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何,汉朝,风云人物

    有这样一句古话叫做“成也萧何败萧何”,说的是一件事情的成功失败都是由一个人造成的,而这句古话的男主角正是著名的军事家——韩信。说韩信因萧何被杀着实有些牵强,因为真正下令处死萧何的人是吕后,萧何也是无能为力的。而韩信的成功的确离不开萧何的推波助澜。当初韩信在项羽部下时,只做了一个小小的郎中,因得不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