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顾水如是中国围棋史上留学第一人,为何学业未成匆匆回国?成就如何?

顾水如是中国围棋史上留学第一人,为何学业未成匆匆回国?成就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91 更新时间:2023/12/21 15:38:02

近现代中国的苦难,体现在当时中国的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例外。

围棋自晚清开始,便开始大幅度落后于邻国日本。进入民国以后,中国的围棋更是乏善可陈,围棋水平之低到了令国人悲呜的境地。

当时民国北洋政府的段祺瑞是一位超级棋迷,他意识到如果长此以往,若不采取措施,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恐怕要从此中断了。

为此,他决心选派部分有天赋的适龄青年人前往日本留学,学习现代围棋。

选派谁呢?段祺瑞便想到年轻的顾水如。为什么段祺瑞会想到选派顾水如去日本呢?

一、顾水如的少年时期与成名之路;

1892年3月3日,江浙间的枫泾镇顾家又诞生了一位男婴,这家的主人为孩子取名顾继龙,后改名为顾水如。

枫泾镇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一个极其有名的小镇,不少的近现代名人是从这个小镇走出的。

枫泾镇由于地处江浙之间(今属上海市),自古颇为富庶,围棋之风亦颇为盛行。

晚清时期的两大著名围棋国手陈子仙、周小松都曾在此客居,传授围棋。

顾水如的父亲顾小石十分热爱围棋,受其影响,顾水如与其二哥顾月如、四哥顾渊如自小都喜爱上了围棋。

在其兄弟三人中,以顾水如的围棋天赋最高。在其15岁左右时,在枫泾镇方圆几十里,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什么对手。

民国元年,即1912年,顾水如为了提高棋艺、开拓视野,他来到了当时最具国际范的城市上海。

到上海后,顾水如很快就在上海围棋界崭露头角。

由于当时日本的围棋水平远高于中国,自小以日本围棋棋谱为学习教材的顾水如,在与上海当地棋手对弈过招时,往往棋高一筹,赢多输少。

这位年方20岁的青年的棋才之名很快传到了狄葆贤、张澹如等社会名流的耳中。

狄葆贤与张澹如都是业围棋高手,在上海很有名望。狄葆贤是晚清的举人、康有为唯一的江南弟子,参与其师康有为谋划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赴日本避难留学。民国成立后,在上海办报办书局。张澹如则是民国时期鼎鼎大名的张静江的五弟,是上海经营丝绸、盐业的大亨,他同时也是围棋名家,日本棋院曾授予他为三段棋手。

在他们二人的提携下,顾水如在上海围棋界如鱼得水,棋艺蒸蒸日上,成为当时上海一等一的围棋高手。

不过,此时的世界围棋的中心在日本,民国国内一众棋手对现代围的变革知之不多,还以为中国是世界围棋的中心、世界围棋棋手的老师。

不过,一件事的发生震惊了整个中国围棋界。

二、日本围棋高手来华访问,与中国棋手下棋时,全部需要让二子或二子以上;

1909年,时为日本四段的棋手高部道平在漫游子朝鲜后,取道朝鲜来中国旅行。在到达中国河北保定县后,由当地日本翻译将其推荐给了时为“北洋三杰”的段祺瑞。

段祺瑞可以说是民国军政界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超级棋迷,他酷爱围棋,本身也的确具有一定的实力。

此时的段祺瑞对日本围棋发展的现状了解也不多。他平日与日本在华侨民中的业余围棋手多有切磋,赢多输少,所以他一度骂日本这些人是臭棋篓子。在他心中,认为日本人围棋方面不过如此,暂时还比不过中国围棋。

但是,高平道部的到访,很快打脸了段祺瑞故有的认知,并且让他十分吃惊。

高部道平在段府与段祺瑞平子连续对弈的几局,段祺瑞均是中盘便进行不下去了,可谓惨不忍睹。于是段祺瑞把当时国内公认围棋实力一流的张乐山、汪云峰等人找来,让他们与高部道平对弈,想杀杀他的威风。

但是,平子对弈中,张乐山与汪云峰很快大败,根本不是高部道平的对手,最后只得降为让两子下。尽管被让2子,张乐山与汪云峰仍然是胜少败多。这种棋力的差距,基本上是业余棋手与职业棋手之间的差距。

一直在一旁观战的段祺瑞,无比惊讶。困惑地问高部道平:

“先生在日本棋界,一定是位大高手吧?”

高部道平一愣,如实回答道:

“在日本只有五段以上棋手,才被称为围棋高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四段棋手。在日本国内,比我棋力高超的棋手大有人在。”

听闻高部的回答,段祺瑞与在场的一众中国棋手无不吃惊,感到不可思议。

此消息很快传出,震惊了当时中国棋坛。

随后,高部道平又去了北京、南京等地旅行,并与当地中国名手们如范楚卿、陈子俊、丁学博、彦卿等人一一切磋,切磋的结果无不是被打到降级让两子。在让两子的情况下,北京、南京两地的围棋名手们仍然是胜少负多。从一个历史数据,我们便能窥见当时中日围棋水平的差距有多远。中国围棋名手张乐山在被让2子的情况下,前后与高部道平对弈了80多局,张乐山仅仅赢了13局。这些让2子的棋局有不少被记录了下来。

其中有一盘双方弈于1910年10月的让两子棋谱留传了下来。从这张留传下来的棋谱中,我们今天可以十分直观地看到在清末明初之际,中日围棋之间的水平差距有多大。这种差距,在棋手们看来,几乎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中日围棋水平的这种巨大差距,使当时中国的棋坛有识之士意识到,非走出去不可,非派有潜力的轻年人去日本学习现代围棋不可。

三、顾水如来到北京,很快受到段祺瑞的器重与赏识,决定资助其去日本留学,学习日子现代围棋;

民国成立后,段祺瑞因与袁世凯非同寻常的关系而红极一时。他依仗自己的权势、地位与影响力在其北京的官邸养了一大批棋手。这些棋手作为段府的门下“清客”,平日陪段祺瑞下棋,或许段祺瑞旁观他们对弈。段祺瑞还以自己官邸为场所,组织了一个私人围棋俱乐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时国内一众围棋高手都纷纷来到北京,记,汇聚于段祺瑞的门下。段祺瑞除了下棋偶尔输后有些脾气外,对棋手们也是客客气气,以礼相待。对于承诺给他们的对局费,每月一接,从不拖欠。

据当时的记录,在很长一段时期,段祺瑞每月支付给棋手们的费用高达1000多块大洋。大洋作为当年的硬通货币,在当时民国初期是很坚挺的。在北京,一个五口之家,每月有10块大洋便可以过上超小康的生活。

1914年,时年22岁的顾水如离沪来到了北京。

顾水如来北京后,很快就闯出了名堂。在北京的围棋俱乐部和围棋私人棋社中,一连战胜众多围棋前辈如汪云峰、伊耀卿棋手。在与日本侨居北京的棋手对弈中,也不落下风。

这事很快引起了段祺瑞的关注,于是让人把顾水如找来,请时在北京旅居的高部道平与之对弈,测试顾水如的棋力。首先是平子对弈,顾略落下风,不能胜之。于是改为让二子再弈,顾水如均能战而胜之。段祺瑞见此情况,大喜,认为顾水如是“弈林不可多得之天才”,遂有心栽培这位棋坛年轻才俊。

三、东渡日本学习现代围棋,学业未满便匆匆归国,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1917年春,在段祺瑞与时任北京朝阳大学校长汪有龄的多方筹措与资助下,顾水如前往日本留学,学习围棋。顾水如因此成为中国围棋史上去日本留学研习围棋的第一人。

顾水如在日子留学前后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其回国后基本上不提这一重要的人生经历。他在晚年时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的学习情况时,也是非常含糊,有意避开这一段本应是重要而且十分关键的经历。这就让后世研究他的人很是不解。

新中国成立前,报刊上是这样介召他的留学经历的:

顾水如先生初去日本时,日人视先生年逾弱冠,为寻常辈,及对局,观先生刚柔兼施,制胜出奇,纵横自如相率为惊,为我国弈林争光甚多。

既然是争光甚多,那么是时何地与何人对弈为国人争了光?争光在何处?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未取得任何段位,为何两年后便匆匆回国了呢?

这一段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围棋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鲜少有人深入研究并还原历史的真相。

关于这段历史,笔者在寻找日本近现代围棋杂志、报刊书籍时,总算有一点收获。

在一本杂志中关于顾水如在日本期间的情况,杂志上是这样记载的:

在日期间,他与广濑平治郎六段、野泽竹朝五段交手时,均被让三子,常常战败。后来,又被介绍与日本著名的女棋手喜多子对弈时,被让二子大败。自此心灰意冷,不久后即离开日本回到中国。

这段文字不长,但信息含量却极大。它说明了二个问题:其一、顾水如去日本后,在围棋上进展并不神速,在留学二年左右后,仍然不能击败日本职业六段棋手;其二、作为一名国内寄予厚望,留学日本学习围棋的第一人,在日本竟然败在了一名女棋手手下,对他的自信心打击是极大的,故认为自己即便再学习下去,也很难在日本取得好的成绩,遂有些气馁,主动放弃了学业。

其实,以我们后人今天的眼光看,顾水如当年大可不必灰心气馁。那时,中日围棋的水平是存在距大差距的,这种事实上的差距直到上世纪、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左右才被缩小并追赶上。更何况,与顾水如当年对弈的棋手广濑平治郎、野泽竹朝、喜多文子等人都不是乏乏之辈。

喜多文子与顾水如对弈时,是日本围棋四段,后来升至七段。她后来还培养出了如杉内寿子、伊藤友惠、大山寿子等知名的女棋手,在日本享有“围棋界之母”的美誉。广濑平治郎更不是无名之辈,他生于1865年,在明治四十五年,即1912年时便晋升为了职业六段,是当日本国内围棋高手,曾一度是日本围棋第一人秀哉名人死对头。野泽竹朝,生于1881年,1915年前后,正是其围棋的鼎盛期,他曾将木谷实的老师铃木为次郎打至降级,让后来成就极高的铃木为次郎引为一生的耻辱。

所以说,顾水如当年败在他们手下,其实是很正常的。

那么,他未完成学业匆匆回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笔者青峰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即顾水如去日本留学学习围棋时,已经过了最佳学习的年龄。他去日本时已经25岁了,过了学习围棋的黄金年龄,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那个时代的顶尖高手了。

围棋的学习,年龄愈小,愈能塑造,潜力与天赋愈能发掘。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少年时的顾水如天赋也不低,但他错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

回到国内后,凭借他在日子两年的研究学习,还是学到了不少现代围棋的理念与思想,这为他在国内长期处于一线围棋高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水如回国后,仍然追随于段祺瑞左右,以北方围棋第一人的身份在段祺瑞门下充当围棋“清客”。这一期间,他最大的贡献便是发掘了日后成为一代“围棋之神”的吴清源。1928年,时年14岁的天才围棋少年吴清源能东渡日本留学,顾水如自然也是功不可没。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吴清源并没有拜顾水如为师过,顾水如发现吴清源时,吴清源的围棋水平已在顾水如之上。但是,顾水如对发现与培养提携吴清源上,是有功的。

新中国成立后,顾水如先生已经是57岁的人了,年近花甲的他早已退出了围棋的第一线,把精力与重点主要放在了培养与发现新人上。

1951年,当时住在上海陕西南路的顾水如,时常去襄阳公园指导别人下棋,同时也收一点指导费,但他对少年爱好者从不收费。陈祖德七岁那年,有人把他领到了顾水如面前。顾水如先生为了测试其棋力与围棋天赋,于是与七岁的陈祖德下一盘让7子的棋。对局还只进行了几十手,顾水如突然将一棋子重重拍在棋盘上,高兴地说:“这孩子我收了。”

从此少年陈祖德在顾水如的精心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

陈祖德后来在围棋上成就极高,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职业九段棋手,也是在中日对抗交流比赛中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第一人。陈祖德在中国现代围棋上是比较独特的,他一生著作等身,可以说是围棋领域少有的大学者。

如果追溯其一生成就的起点,顾水如先生对其的教育与栽培则是出发的地方。

五、结语

顾水如的一生可以说是围棋从民国与新中国的一个历史缩影。他有极好的天赋,但在其最富创造力的那个时期,却是山河破碎、人如浮萍的动荡岁月,其居无定所,寄人门下。

正所谓“国运盛,围棋兴”,直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安定下来,但这时他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了,只能在新中国的围棋事业上发挥余热。

他的一生,是投身于围棋事业的一生,直到1971年6月16日,即其逝世前的3天,他还在指导与人对弈。

他一生中在围棋上最大的贡献是发掘提携了吴清源,培养教育出了陈祖德这位杰出的弟子。

回望新中国的围棋崛起之路,我们不应忘记顾水如先生,在这条充满荆棘坎坷的路上,顾水如铺下了几块坚实的基石,他这一生自有其光芒。

标签: 顾水如中国围棋史

更多文章

  • 前蜀二位皇帝以及其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前蜀

    前蜀二位皇帝王建(前蜀先主)王衍(前蜀后主,王建十一子)前蜀皇帝世系子孙谱王建11子:王宗仁(卫王)王宗懿(废太子)王宗辂(豳王)王宗纪(赵王)王宗智(韩王)王宗泽(宋王)王宗鼎(鲁王)王宗杰(信王)王宗平(薛王)王宗特(莒王)王衍(前蜀后主)王衍2子:王承祀王承祧

  • 慕容鲜卑十五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慕容鲜卑

    前燕(337370年)一、文明帝慕容皝(297348年)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奠基人。父亲叫慕容廆,被晋封为平州牧、辽东郡公。慕容皝“身长七尺八寸。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被立为世子。333年,慕容廆病死,慕容皝继位。337年年,慕容皝自称燕王。慕容皝生性多疑,即位后生怕自己

  • 南朝刘宋八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朝,南北朝人物

    一、宋武帝刘裕(363422)南朝宋王朝建立者。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刘裕少贫困,以樵渔贩履为生。后投东晋北府兵为司马。镇压孙恩起义;累官建武将军。405年击败桓玄,独揽东晋朝政,成为有名的军事统帅。他勇悍善战,富于谋略,长于料敌,每战皆捷。420年,刘裕

  • 北魏十四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魏,南北朝人物

    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年)北魏王朝开国皇帝,前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什翼犍败后,他随母投奔匈奴贺兰部,后诸部大人又推珪为主。公元386年正月,年仅16岁的拓跋珪召集旧部,大会于牛川,即代王位,徙居盛乐,拓跋氏复兴。同年四月,珪改称魏王,是为道武帝,自此国号魏,史称北魏,开始向四周拓展疆土。时值淝水

  • 宋孝宗赵昚不仅为岳飞平反,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南宋续命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孝宗,赵昚,岳飞,宋朝人物

    提到南宋,最有作为且流芳百世的自然数宋孝宗赵昚。他雄才大略,一心为江山社稷,得到了百姓的好评。但却并非宋高宗亲生子嗣,为何也被名正言顺授予皇位?赵匡胤打天下,弟弟坐天下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北宋之后,欣欣向荣。可是到了976年,其弟弟赵光义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后赵光义为宋太宗。至此,宋朝以后的皇室血脉也变

  • 王右家是民国第一美女,为何晚年生活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右家,民国人物

    一提起民国的美女,大多数人印象中都是极其有名的,张幼仪,吕碧城,林徽因,赛金花,阮玲玉,宋庆龄等人,但是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风格独特女人就是王右家。她是曹禺的经典戏剧《日出》和另一部戏剧作品《桥》的灵魂缪斯,没有风华绝代的王右家就没有陈白露这个经典的戏剧人物。日出剧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章靳,曾经疯狂的迷恋

  • 民国美女王右家,一生情路坎坷,两次所嫁非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民国美女,王右家,民国人物

    说起民国时候的帅哥美女来,那可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周总理就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当时出名的美女也相当多,比如说吕碧城、宋庆龄、冰心等人,那都是让人见之动心的绝世美人,还有一个美女也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她的名字叫做王右家。曹禺作为当时非常有名的戏剧家,他的一个剧本就是以这个美女为原型的,那就是他的戏剧

  • 晋灵公的生平简介,晋灵公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灵公,春秋人物

    晋灵公在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形象是残害忠良,祸害百姓,使晋国国力渐衰,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是残暴无仁的,那么历史上晋灵公还做了些什么呢既然晋灵公如此的不得人心,使中流砥柱赵盾逃亡深山,那么晋灵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他是怎么死的晋灵公的生平简介晋灵公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是晋襄公的儿子,春秋五霸晋文公的孙子,与

  • 王人美两段婚姻皆悲剧,为什么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人美,民国人物

    论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胡蝶也比不上她,因为她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殊荣的女演员。但她的人生却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感叹,她叫王人美。出生于1914年12月的王人美原名王庶熙,祖籍湖南,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数学老师,桃李满天下,在当地名头尤响。王人美是父母最小的也是最宠的孩子,哪料,命运

  • 帝喾是谁?他是哪里人?他的子孙后代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帝喾,上古人物

    帝喾(kù),姬姓、名俊,是黄帝的曾孙、颛顼(zhuānxū)的侄子、“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上古部落联盟的首领,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275年,帝喾出生在高辛(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的一个部落首领家里。父亲蟜(jiǎo)极是少皞部落的首领少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