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搜集文言文的故事

搜集文言文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1/16 15:21:5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纣王有关暴君或商朝灭亡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商朝的灭亡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据说,纣王喜欢饮酒,他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纣王同姬妾亲众在池上划船饮酒。据说,他在宫内竖起像树林一样的木桩,上面挂满熟肉,叫一些陪伴他的人

  • 周文王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话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吧。周文王就是姬昌自己称王,与商王帝辛平起平坐的意思,他之前为西伯,结果称王,这就是摆明要造反。作为一个资源极其有限的弹丸小国,周方国东西长约70公里,周方国一定是把所有财富投入军队建设而不是广施于民,才能迅速发展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随后按照历史记录,对商

  •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事倍功半【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 《孟子》中的小故事文言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孟子》中的10则经典故事1.再作冯妇——《孟子·尽心下》——有个叫“冯妇”的男子,空拳打死老虎,国王给了他一个“士人”的官去做。一次外出看到老虎伤人,他跳下“官轿”,朝老虎扑去….百姓称好,而其他的“士人”却笑他身为官员,不成体统。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孟子连续问了齐宣王三个很棘

  • 历史上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摘要他荒淫无度,把殷都向南扩大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向北扩大到邯郸、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在这广大地区修建离宫别馆、苑囿台榭;宠爱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令乐师新作“淫声”,有所谓“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咨询记录回答于F

  • 为什么秦始皇没有实施仁政却能统一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呵呵,仁政与吞并六国不是一个层面的意义,没有因果关系。所谓仁政,主要是国王对国家内部的管理手段,树立亲民形象,让人民多作贡献,稳定政局。所谓的统一六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国王、将相、国力等的综合能力,是对外扩张的表现。因此,秦王嬴政对内是否实行仁政,并不影响其吞并六国的战略意图。请注意,秦王

  • 古代君主因没有施行仁政而灭亡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君主因没有施行仁政而灭亡的事例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前1653—前1600)。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

  • 妲己和纣王从遇见到死的大体过程。 有急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正确的名号应该是商代的第32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根据正史的记载:帝辛20岁嗣位,当时商朝开国已经300年了,国力雄厚,物阜民丰,人心稳定。帝辛血气方刚,威武有力,能与猛兽格斗,神勇在当时无人可比。同时,他又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刚愎自用,于是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

  • 有关妲己和纣王的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重生》梅林深处,梦醒惊魂,她与他是前世的孽,还是今世的情,围绕她知的是惊天陷阱,亦或是千古迷局,她是掌控者还是被掌控者?她是意外穿越而来的灵魂,是清雅淡薄的狐妖霁菲,还是祸国殃民妖妃妲己.《妲己转世》妲己,为中国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商纣王的宠道妃,人称:一代妖姬。妲己乃是苏氏诸侯之女,美若天仙、

  • 求能表现“仁者无敌”的具体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辩题会出现一方观点为全称肯定或否定,而另一方辩题并非全称。打了两年的辩论赛共遇到两个这样的辩题,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个是仁者无敌/仁者未必无敌,我们是反方仁者未必无敌,正方的观点仁者无敌暗含了任何仁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无敌的。够绝对够郁闷吧。当时我们的战术就是:首先,把“仁”和“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