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帝王虚心接收臣子建议的事例

帝王虚心接收臣子建议的事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1/19 7:52:35

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古代不虚心纳谏的君王的事例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示:吃喝玩乐人人都喜爱,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什么都不说了。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有关封神演义中纣王和妲己剖腹验胎的事件最早见于什么史书典籍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尚书泰誓中》只有一句:“朝涉之胫,剖哭人之心。”(翻译:他切开一个过河人的腿,剖出贤臣比干的心。)我就找到这个。看看大家还有没有。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使得我们对周代以前历史状况的认识,远较

  • 古代君主重视提意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太宗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征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太宗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太宗欣然同意。然而魏征对此表

  • 古人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他的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怎么楚汉之争中,未出一计,未攻一城。只会一句,“为之奈何?”(那怎么办呢?)最后当了皇帝,最能听意见的,非他莫属。

  • 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贞观元年(627年),一个名叫元律师的人犯了罪,被判死刑。司法官孙伏伽对于这种判法有所不满,所以进谏说:”按照现行的法律,元律师不该被处死刑,法官不能因为憎恨而滥加刑罚。”唐太宗听了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了孙伏伽。一些大臣对此不理解,便向太宗询问为什么这样做。唐太

  • 纣王“含冤”几千年,一个真实的商纣王什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含冤”之说,更不应说什么“含冤几千年”了,这个纯粹是有些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想出语惊人、想出名想疯了,才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其实,只要看“纣”这个谥号就知道“商纣王”是个什么鬼了!作为帝王谥号,“纣”属于恶谥,意思是“残义损善”。或许唯一可以一提的只不过是“商纣王”长得一表人

  • 有关《封神演义》纣王身边大臣的一些疑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我觉得闻太师是武将中官职最高的,掌握兵权,而且又是三朝元老,纣王怕他有这两方面的原因。而首相商容、亚相比干都是文职官员。手中没有兵权,自然要收敛一些。--个人理解。

  • 一条说唱歌词有妲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歌词MC王佳&浪凡为你放弃做帝皇要你在我的身旁去你妈了个B帝王不如做你的新郎后宫佳丽有三千何必为我弃江山英雄别过美人关请你稳坐这江山就算三千又怎样只有你在我心上散去满朝文武将管他谁能做丞相。十万大军在天池弃江山你值不值.不要等到亡国时那日后悔已太迟我已决定扔江山天下大乱与我何干就算尸体堆成山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故事的详细前因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译文: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

  • 古往今来有关《红颜知己 红颜祸水 红颜薄命 》的典例故事有那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红颜知己定风波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 妲己和孙悟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妖历752年,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轰动三界。当妲己从同族狐狸那听到这个消息时她的眼睛是发亮的。“齐天大圣……好帅啊。”2。妲己不是一个有志向的狐狸。她只想魅惑君王过上几天的快活日子。但毕竟都是女妖精,还是向往神话故事里才有的爱情和英雄。3。妖历753年,大圣闹得天宫不可开交。妲己正忙着做祸国妖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