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历史,要么先祖后代互灭,要么功臣后代亡共主遗。能一统天下的朝代被灭,是不容易的。秦始皇虽15年,人走茶凉,是短了点。究其因源是他的血脉不正,且他忽视了血源的宗族性,利用同宗打同宗建立起来的“朝”都是虚的,穷兵黩武罢了。谁想早死?先顺后谋。秦朝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就是统治者必须有自己的军队而不是依赖小侯国。
商纣王朝被灭,属于功臣后代灭共主遗裔。这类事情不停地发生,给了那些大思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必须强尊重礼。然而,这些灭共主裔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仅仅是暴虐吗?难道杀几位下臣就是暴虐?建几座豪楼就是暴虐?多征几位美女也算是暴虐?几个酷刑也是暴虐?有这种行径的王他不是最后一位。如果商纣王是最后一位,哪里还有什么后庭花。商纣王被灭的因素有二。
一.贫穷是人源。
以现代眼光看历史不能带有“为民”意识去衡量,没人能够做得到。那些王公贵族,名士名臣,大师小师,有几位家徒四壁,拿出家产给庶民分享,拿出地产大庇天下寒士的?拒绝住宿那些高墙红门大院的?生个病有太医,这和当下那些要么乘机来,要么开机去的人有什么区别。以当时的生产力,只能靠人海战术。当今世界还有饥饿的人呢。
如此,同意推翻商纣王就大有人在了。许愿就是动力,展望就是明天。跟随者有之。
二.不服是主因。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功臣及其家人均不得好死的典范,反主。周王家族应该对商纣王家族出过大力,要么分封的力度不够,要么朝廷无重位。分封制就是远离,隔离,明确了等级,划分了利益,偿还了代价,规定了附属和义务,特别是打仗你必须去。谁想死哦。已经干过了,还想着我继续干下去。想得美,地盘给得与你差得远呢,土地贫瘠,人口少。
商纣王的二十年
能够帮助他维持下来的是宗族势力,血脉的传承。尽管如此,宗族势力也不是铁板一块,总有远亲近邻之分,不均的矛盾总是存在的,势必有人动摇,期望得到改变。如果只是依靠周王家族是成不了气候的,追随者家族肯定是得到了许诺,满足了欲望。
面对周王势力的进攻时,要么玉碎,要么鱼死网破。谁愿意去送死?对方也是个功臣后代,互婚的也不少。
历史的提示
人才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治理人才。古历史上许多朝代被推翻替代,就是缺乏治理人才,他们都被侯国霸占了。君王听不听是难以判断的,按照逻辑性,没有哪个君王愿意看到自己的江山被他人占领。有水平的会说到点子上,半桶水的建议只能说是雾里看花了,事后怎么解释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