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真墓已经发现了。
秦始皇的真墓就做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扩展资料:
秦始皇陵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并且一直没有被打开过,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地下陵寝中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一旦水银泄露,其污染程度不下于核爆炸。
所以为了防止汞泄漏,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深入地下水源层,抽光那边真空区域的地下水源,同时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作业,这相当于在地球上建造另一个星球的环境。
秦始皇陵一旦打开,必然会是一场耗费数年的工作,雨季来临时为了防水要搭建一个棚子,把考古工地照起来防水,要在地面上建一个把陵墓完全罩住的大房子,中间还不能有柱子。
因为打桩立柱子势必会影响地下墓室地宫的结构,跨度几百上千米,也是难以完成的巨大工程。如今的科技水平远远不足以支撑秦始皇陵的挖掘工作。
兵马俑只占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如果贸然开发,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另外。中国的考古田野发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发掘。
这一类大多是学术性的,比较烧钱,另一种挖掘是被动型的,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
大多数考古人对考古发掘持有的态度都很一致,地下保存的文物和遗迹,能不动就不要动,这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已经被发现,由于国家文物局早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所以没有进行全面考古挖掘。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1962年,考古学家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
1974年01月29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1974年0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1980年初,地宫南墙出土。1979年到1982年间,封土西侧与北侧的墓道及东侧的五条墓道相继被发现。
扩展资料
秦始皇陵的建筑设计规模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原名“丽山”或“郦山”。据三国时人说:“坟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经折算,高合一百二十多米,底边周长两千一百六十七米有余。上面种草植树,确实很象是一座山。
北魏时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说,因为始皇陵所在地区的地质多砂石,缺乏纯净的黄土,就从陵冢东北五里的吴家寨子附近的低洼地带把土运来。这座完全依靠人工堆起来的“丽山”,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古代为了对死去的帝王举行祭祀,往往在墓旁建造寝庙。在庙内放置死者的衣冠、牌位,又围绕陵墓建筑城垣,以备守护,这就是所谓的“园寝”。这种设园建寝的制度也是从秦开始的。秦始皇陵的特别之处是它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