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子牙的故事?

姜子牙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844 更新时间:2024/1/20 12:43:42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记载】[编辑本段]“昭烈武成王”姜子牙姜太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高寿的人,姜太公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当时周朝规定,姜太公五世之内皆返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齐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姜太公钓鱼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日照,自幼聪慧。据说,他还能预测世界上将要发生的大事。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纣王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姬昌周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商朝。在以后的中国各朝代都为他建立了神庙,而道家也传说他升天成仙了。一、姜太公生平及其出生地之历史考证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陵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距离文王陵1公里;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姜太公祠内设有衣冠冢。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关于姜太公的出生地,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是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离娄上》说:“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高诱注《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水经注汶水》云:“(汶水)又北过淳于县西,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水经注齐乘》云:“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究竟何说为确,据史籍和当代有关专家的考辨,认为东海说根据较为确凿。东吕乡当为姜太公出生地。古代吕、莒本为一字,莒为周代国名,即为现在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东吕里在莒城东面,今属山东省日照市。汉张华《博物志》明确标出:“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西汉的“海曲’则为现在的“日照”。今人杨伯峻对姜太公里籍作了具体的考辨。他说:“阎若璩《四书释地续》云:‘后汉琅邪国海曲县,刘昭引《博物记注》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余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汉崔瑗、晋卢无忌立《齐太公碑》以为汲县人者,误。”(《孟子译注离娄上》)所论有据、甚确。就是说,姜太公的出生地当今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亦正是司马迁所说的“东海上人’之义。据齐国国都,当今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现今日照市。据姜太公分支后裔卢氏宗亲世界研究会(含韩国等国外卢氏)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日照市。当今中国研究姜太公的最高权威之一,中国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姜太公后裔姜国柱先生,经多年研究考证,确认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省日照市。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四千年前,日照市两城镇(距市区十八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城市。这是美国考古专家组同山东大学在实地联合考察半年之久得出的结论。作为一代伟人姜太公出生在这样的文化发达地区,应更合乎情理。经综合考证分析认为,姜太公出生地应为山东省日照市。《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卫辉市在民国以前属河内郡,1988年以前叫汲县。卫辉附近有与东海相似的“北海”这个地名,有碑文为证。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二、姜太公的历史地位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周朝从古公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之“师”即“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姜太公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太公的化身,便在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太公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太公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为抵御外冠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西伯昌之脱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就确立了姜太公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

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姜子牙尊称姜太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畏佐周武王伐纣灭商。他是今卫辉市太公泉人。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纣王历史上真的是因为妲己才变得残暴、昏庸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又称为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关于此人的事迹有许多,比如酒池肉林、牝鸡司晨等等。不过若要说商纣王身边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妲己了。《封神演义》中将妲己刻画成一个狐狸精的形象,拥有摄人心魄的能力。纣王就是被他迷得神魂颠倒,才干下了一系列的蠢事,最后被周朝推翻了统治。是以,就有了妲己误国,商纣

  • 论商纣王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高兴来讨论这个问题。真正的查阅历史资料,会发现商纣王其实是一个功勋卓著的一代雄主,但是因为商朝在其手里灭亡,被周人以及后世不断污化,给他添加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下面来看看真正的商纣王。帝辛,子姓,名受,殷商第三十代天子帝乙的小儿子,在位约30年,纣王这个称号是后人给起的,满满的昏庸之意。帝乙时代,

  • 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纣,商朝末代国王,一作受,亦称帝辛,帝乙子。著名暴君。一、穷兵黩武纣王自恃天命在身,对外黩武好战,不断用兵,屡兴大役。(1)其继位后,继续用兵东夷,俘获大量奴隶。由于他大力经营东南,使以后中原文化发展到了江淮流域。但是长期战争的巨大消耗,加重增添了百姓的负担和痛苦。(2)纣王“自以为英雄盖世,

  • 未卜先知姜太公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在商纣王时期,有个叫姜尚的人,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大志。姜子牙出身低微,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住了下来。此

  • 历史上被认为残忍暴掠的商纣王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商纣王是一个暴君,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在流传的各种故事中,商纣王都是一个暴君的角色,不仅喜淫乐,而且好酒色,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酷刑。商纣王还非常宠幸妲己,对妲己百依百顺,从此荒废朝政,成为一个无道昏君。总而言之,在各种史书和戏剧之中,商纣王都是暴君的形象。那么,商纣王真的如史书中记载的那般劣迹斑斑?

  • 在《封神演义》中,为何没有神仙敢杀商纣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不是敢杀不敢杀的问题。按照《封神演义》书中的说法,一切皆有定数。常说在劫难逃,也是这个意思。商纣王的死活,在定数之内,不到死期,即使想杀也杀不了。死期将至,那就是在劫难逃。这本书是规模庞大、布局精密的演义类的神话故事,所以这本书的意思不是描述现实,而是天马行空似地挥洒着作者的想象力。至于为

  •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报恩的故事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几年后,赵匡胤外出开眼界,闯世面。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个卖莜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起来。薄薄的

  • 历史上的商纣王真的有那么荒淫残暴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他的暴力行为在世间流传很久了,他肯定是真的残暴,有人说他当时骑着老虎到路边去吃一些当地的百姓,并且当时据传说他身边有一个名叫妲己的美女,这个美女也是蛇蝎心肠,甚至有人说她是狐狸精变的。当然这也只是民间的传说,妲己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一个女人,她经常挑拨纣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

  • 如何评价纣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封神榜:那么多肉就扔了不要了?商纣王真奢侈

  • 真实的纣王到底有多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人印象中,商纣王是最荒淫残暴的君王,他残暴好杀,荒淫无度的形象深深进入了人们的心中;但他很多残暴的事例大多数都是从《封神演义》中得来,《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并不是历史上的商纣王,历史上的商纣王究竟是不是真的荒淫无道呢?历史上的商纣王的原称号是帝辛,先讲到荒淫问题。历史资料中,帝辛有一后四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