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上,哪些人物在成为帝王以后还是工作狂?

古代历史上,哪些人物在成为帝王以后还是工作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18 更新时间:2024/2/17 22:08:5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绝对是超级工作狂雍正了。

雍正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

这12年内,雍正几乎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

根据对他日常生活的记录分析,他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而且,雍正还是全年无休,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

要知道,如果雍正是20多岁小伙子,这也许还勉强能够支持半年1年。话说萨沙以前也天天熬夜打游戏,第二天还要去上课。

但雍正当时已经45岁了,在清代来看就算是老年人了(清代老年人一般也就活到五六十岁)。

这样每天睡4个小时,维持12年,铁打的小伙也受不了,何谈一个45岁的人。

更夸张的是,雍正每天工作还不仅仅是坐着听别人汇报,他要阅读大量的奏折,写上自己的意见,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高度费脑力。

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军国大事,写错几个字,有时候就得死成千上万的人。

所以,雍正的工作不但强度极高,而且压力极大。

目前满清留下的资料中,有数万件雍正批过的奏折。

而这些奏折动辄就是长篇大论,看一遍就很头疼了。而奏折上,都有雍正的批示。

雍正的批示绝非一个“阅”或者画个圈,而是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

历史学者曾经数过,雍正一生写的批示高达数百万字,也就是平均要写数千字之多。

要知道,我们在键盘上敲出几千个字也觉得十分辛苦,雍正可是正儿八经用笔写字。

而且我们写东西是吹牛,人家是处理国家大事,性质完全不同。

甚至最后1年,雍正身体已经明显不适,仍然挣扎着处理政务。

在死前3天,1735年10月5日雍正感觉很不舒服,仍然面见大臣,处理政事。

10月6日,雍正病情加重,已经必须要人搀扶才能行走,竟然还是面见大学士张廷玉,讨论政事。

到了当晚,雍正病情突然恶化,太医急忙抢救,然而完全无效。

10月7日雍正就死了,一般认为积劳成疾引发了心脑血管或者心脏病。

活活累死的。

不过,这就像诸葛亮活活累死一样。

一个当家人如果累成这样,说明不是国家制度有问题,就是当人家的用人有问题,累死也不值得同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 第一章,用法,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第一章用法从今天开始学习《韩非子-用人》,这是世间最难的学问,人可以把一个物体研究的很透,是因为研究的主体是我们,客体是物体,而且相对而言物体是不变的。但“用人”的学问却是人研究人,主体研究主体,很难,而且人是随时都在变化,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都在随时变化,变化的时间节奏还一样。

  • 敬业乐业的名人事例王羲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一、墨池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

  • 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1、撤销宰相职位,所有奏章都亲自批阅。朱元璋是从民间走出来的皇帝,他当皇帝之前,体会到了人间疾苦,知道贪官污吏太多,老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因此在他做皇帝之后,就下定决心整顿吏治,为老百姓谋福利。朱元璋总结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认为

  • 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清朝雍正皇帝是不是最清廉、最敬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是中国历史最敬业最勤奋的皇帝,虽然在位只有十三年。做了多项重大的改革,凡是改革就会伤到当朝权贵的利益。可能这就是雍正名声不好的原因,但历史是有公论的,他的勤奋是无话可说的。他的改革也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和需要,这也是历史公认的。摊丁入亩:又叫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将历代的丁银并入田赋征

  • 唐玄宗前期和后期,在用人上有什么变化?用人不同对朝政得失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代帝王他们成功时都善于用人,重贤臣,广采众长,得民心而取得天下。晚期与前期有所不同,为皇权,为享乐,轻贤臣,用小人,步步走向衰退。只有秦始皇,成吉思汗奋斗终身,病死疆场。三国君主都比较会用人,曹操和刘备的用人水平,自不必说,那是一流水平。其实东吴的孙权,也是非常敢于用人的人。曹操和刘备,都是

  • 唐太宗李世民用人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之际从乱而治,李世民发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感叹,他十分看重人才的选拔,尤其是基层官吏。他注重于德才兼备,认为任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济世安民。因此他求贤若渴,李世民任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李靖,尉迟恭等人,房玄龄善建嘉谋,杜如晦能断大事,人称“房谋杜断”,李靖文武兼备,所著兵

  • 中国历史上最敬业的皇帝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很多,不过乾隆帝不应该算(他应该算命运较好的皇帝才对)。具体有唐太宗(贞观)李世民、明太祖(洪武)朱元璋、明思宗(崇祯)朱由检、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稹等等。这些皇帝并不是都是圣君,比如明思宗是亡国之君,但是他们都堪称最勤奋辛苦的帝王,他们自即位之日起无不殚精竭虑

  • 有哪些“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的经典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有啊,比如大明朝,帝王用这臣子,却又不信任臣子,从而还滋生了一个特殊部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东厂,专门用来监视臣子的情报机构。结果呢,你朱家太平盛世,臣子们趋炎附势,一旦明朝出现一点点危机,就连朱姓番王都成了墙头草,风往那边吹,大家往哪倒,崇祯也曾说:然皆群臣误朕。你不信任大臣,大臣犯得上信你用人要疑

  • 哪位朋友给讲几则赵匡胤以小事件,体现大智慧,办成大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传奇皇帝,他的故事很多,在此摘录四个比较精彩的小故事,希望题主满意。1、撤座立威,宰相也得站着讲话一天早晨文武大臣退朝后,宰相范质被宋太祖留下后,范质坐到自己的宰相之座上。范质坐下来以后,赵匡胤递给他一份奏折,范质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时赵匡胤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后宫走去。宰相

  • 发生在汉朝时关于皇帝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发生在汉朝皇帝的故事实在太多了,这么说也说不完,我就挑几个经典的吧:一.金屋藏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大汉孝武陈皇后。陈氏的小名叫‘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堂邑侯府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