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前期和后期,在用人上有什么变化?用人不同对朝政得失有什么影响?

唐玄宗前期和后期,在用人上有什么变化?用人不同对朝政得失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84 更新时间:2024/1/21 16:19:40

古代,历代帝王他们成功时都善于用人,重贤臣,广采众长,得民心而取得天下。晚期与前期有所不同,为皇权,为享乐,轻贤臣,用小人,步步走向衰退。只有秦始皇,成吉思汗奋斗终身,病死疆场。

为什么孙权敢于用人,他不怕别人反叛吗?

三国君主都比较会用人,曹操和刘备的用人水平,自不必说,那是一流水平。其实东吴的孙权,也是非常敢于用人的人。

曹操和刘备,都是战场上自己一点点打拼出来的威信。孙权的父亲孙坚、哥哥孙策也是战场上积累起来的人脉,什么优势都没有的孙权,为什么还能够放心大胆地把权力交给别人呢?其实每次放权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01孙权放权给周瑜,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孙权最无奈的一件事,肯定是刚继位的时候,把大权交给了周瑜。当时孙权才不过19岁,虽然江东英雄出少年,可是没有做过一把手的孙权,至少还是有一个实习期的。

在这个实习期内,孙权的政权在张昭手里,军权在周瑜手里。这是他比较无奈的事情,尤其是周瑜手里的军权,一时之间,孙权还真的拿不回来。周瑜辅佐孙策,多年来训练江东水军,在军中的威望非常高,贸然把周瑜拿下的话,一定会失去人心。况且他上位没多久,就遭遇了曹操南下的危机,这是比较要命的事情。只有周瑜有这个韬略可以对付曹操,所以孙权是不得不把大权交给周瑜。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把权力交给别人。当然是有很大风险,好在周瑜这个人比较忠心,而且专注点和孙权不一样。

孙权要的只有权力,而周瑜所要的是能够建功立业,为江东基业打下更大的地盘。为此这两个人其实并没有产生什么太明显的矛盾。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

也是这次放权的历练,使得孙权终于明白,权力在手里的滋味是多么重要,所以此后不管是鲁肃也好,吕蒙、陆逊也罢,孙权都是有办法从他们手里夺取权力的。

02大都督身边的老将,都是孙家的骨干。孙权的命比较好,他的老爸是江东猛虎孙坚,哥哥是江东小霸王孙策。这两个盖世英雄为他积攒下了江东的基业。

其实他们俩给孙权留下的,除了地盘,还有将领。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等,全部都是孙坚、孙策带出来的将领。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三国志》

这帮人没有走到军队的最巅峰,属于骨干级别的高级将领,所以他们对孙家的忠心,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再加上孙权对他们施加恩惠,他们会对孙家更忠心。

孙权放心大胆地让大都督们只会十多万大军,其实心里是有底的。因为他知道,就算大都督有谋反的意思,这些老将们也绝对不会背叛孙权。除了这些老将,其实孙权也在培养属于自己的军中力量。比如说朱然,那可是他昔日的同窗好友,孙权成为主公以后,朱然也就被逐渐提拔了起来。吕蒙其实说到底也是孙权的嫡系人马,他原来参军的时候,并不受孙策重用。在孙权掌权以后,吕蒙逐渐得到提拔,而且孙权跟他关系还不错,常常劝他读书。有一帮股肱之臣在军中帮助孙权盯着大都督们,又有一帮后起之秀,全部都是孙权的嫡系人马,那孙权在放权给大都督的时候,心里自然是比较踏实的。

03将士们的家人都在孙权手里拿捏着。孙权是君王,君王讲究的不是人情味,而是驭人之术。所以玻璃心的朋友们肯定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会认为孙权是英明的君主,怎么可能拿将士们的家人作为威胁呢?

其实这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策略。当年关羽的荆州兵为什么败得那么快?难道他们的战斗力真的是瞬间崩塌吗?当然不是。

当时关羽的人马正在回援荆州,听说荆州已经被吕蒙拿下,而荆州兵的家人们都被吕蒙给挨家挨户地看管照料了起来。

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

其实吕蒙这么做理由很简单,他好生照料荆州兵的家人,是为了告诉荆州兵们,只要投降,就能保证他们的家人吃好喝好睡得好,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反面的意思。

为此关羽一败涂地,荆州兵投降逃跑的不计其数。江东子弟出征在外,家里的妻儿老母是不可能随军带出来的,那么他们在哪里呢?

一般情况来说,全部都在孙权手里捏着呢!孙权美其名曰,给每一位将士们的家里嘘寒问暖,送东送西,其实就是在暗示所有将士们,他们的家人都在他手里捏着呢!

尤其是将领们的家眷,更是在孙权的王城里住着,他们的待遇当然不会差。可是如果发生将领叛变的情况,第一个要杀的,也就是这些家眷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罢了。其实这是相互的,如果将士们用命去努力,就能保住妻儿老母不被敌人杀害,所以他们当然也要努力拼命。

总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骗骗孩子还行。这话常常被领导们挂在嘴边,他们用这句话告诉所有手下人,他是百分之百相信他们的。但是这是真的吗?当然是偏偏小孩的了。

因为这世上有太多骗局,所以领导在用人的时候,必须要留一手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如说曹用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就把曹家江山给端了。孙权用诸葛恪,诸葛恪就写天子以令群臣了。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孙权是一个君王,不是一个仁慈的老者,所以光靠信任,无法建立稳固的君臣关系。所以他的手段才显得更加重要。

第一、对父兄的昔日老臣施加恩典,让他们努力效忠孙家。第二、在军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嫡系,依靠这批后起之秀来监督大都督用兵。第三、掌握将士们的家眷动态,以防将士逃窜背叛的情况出现。

这几条做好了以后,孙权再用这帮将帅,他心里会踏实很多。换位思考一下,将帅们在得知君王有信任他们的原因,那他们也才能放心大胆地用兵。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用人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之际从乱而治,李世民发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感叹,他十分看重人才的选拔,尤其是基层官吏。他注重于德才兼备,认为任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济世安民。因此他求贤若渴,李世民任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李靖,尉迟恭等人,房玄龄善建嘉谋,杜如晦能断大事,人称“房谋杜断”,李靖文武兼备,所著兵

  • 中国历史上最敬业的皇帝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很多,不过乾隆帝不应该算(他应该算命运较好的皇帝才对)。具体有唐太宗(贞观)李世民、明太祖(洪武)朱元璋、明思宗(崇祯)朱由检、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稹等等。这些皇帝并不是都是圣君,比如明思宗是亡国之君,但是他们都堪称最勤奋辛苦的帝王,他们自即位之日起无不殚精竭虑

  • 有哪些“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的经典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有啊,比如大明朝,帝王用这臣子,却又不信任臣子,从而还滋生了一个特殊部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东厂,专门用来监视臣子的情报机构。结果呢,你朱家太平盛世,臣子们趋炎附势,一旦明朝出现一点点危机,就连朱姓番王都成了墙头草,风往那边吹,大家往哪倒,崇祯也曾说:然皆群臣误朕。你不信任大臣,大臣犯得上信你用人要疑

  • 哪位朋友给讲几则赵匡胤以小事件,体现大智慧,办成大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传奇皇帝,他的故事很多,在此摘录四个比较精彩的小故事,希望题主满意。1、撤座立威,宰相也得站着讲话一天早晨文武大臣退朝后,宰相范质被宋太祖留下后,范质坐到自己的宰相之座上。范质坐下来以后,赵匡胤递给他一份奏折,范质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时赵匡胤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后宫走去。宰相

  • 发生在汉朝时关于皇帝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发生在汉朝皇帝的故事实在太多了,这么说也说不完,我就挑几个经典的吧:一.金屋藏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大汉孝武陈皇后。陈氏的小名叫‘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堂邑侯府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

  • 关于帝王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训女的故事永宁公主经常穿一件镶绣着翠鸟羽毛的衣服进宫。宋太祖对她说:“你以后不要再穿这样的衣服了,皇帝家穿这样华贵的衣服,宫内宫外必然要跟着学。那么京城里的翠鸟羽毛价格都会很高,老百姓都会争着贩卖从中牟利。这样一来,老百姓都不会去种田了,妨害生产的风气日渐滋生,而这一切都是由你而起。你生在富贵

  • 寻求历史上被娇生惯养的君主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晋惠帝: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他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由于其兄司马轨早死,他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当时,负责教养太子的东宫官员都知道太子是个白痴,但为了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制以及自己未来的帝师地位,便合伙长期对晋武帝陷瞒真相。到晋武帝死,司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

  • 中国古代有哪些奇人异士?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谢石,字润夫,四川人,活动于两宋之际,早年得神人传其《心易秘占》一书,深得测字术之精髓,是专业测字的开山之祖,时人称之为测字圣手。谢石很早就以测字术闻名,在成都时期,有人以一个“乃”字向谢石求测。“乃”字是个独体字,无法拆解,且笔画简单,但谢石的测字功力岂会被这样一个简单的字所难到?他从容地对该人说

  • 古人谦虚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年轻的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办事也非常认真。孔子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有很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才无德的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姚文元,当年这位享誉全国、一致看好的青年作家,却偏偏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这个“批判修正主义的金棍子”,却沦为万民所指的阶下囚!姚文元(19312005),浙江诸暨人。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全国发行的文学月《萌芽》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颇具名气的青年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