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有哪些奇人异士?

中国古代有哪些奇人异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4/1/19 9:56:21

谢石,字润夫,四川人,活动于两之际,早年得神人传其《心易秘占》一书,深得测字术之精髓,是专业测字的开山之祖,时人称之为测字圣手。

谢石很早就以测字术闻名,在成都时期,有人以一个“乃”字谢石求测。“乃”字是个独体字,无法拆解,且笔画简单,但谢石的测字功力岂会被这样一个简单的字所难到?他从容地对该人说:“‘乃父字为‘及早字不成,你虽有志于功名,但却终身不会及第。”

大宋宣和年间,谢石走出四川,来到京师汴梁,打出了测字的招牌。为方便不识字者测字,他在墙上挂了一张大纸,纸上写有千字,不识字的求测者可在纸上任指一字,由谢石进行解读。由于谢石的测字非常精准,他在京城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快就传入了宫中,徽宗皇帝也觉得非常神奇。一天,徽宗皇帝在纸上写了一个“朝”字让太监拿给谢石看。谢石看后不急不忙地说:“这个字不是你写得啊。”太监大吃一惊,但面不露色,对谢石说:“且不管这个字是不是我写的,你就这个字给解一下。”谢石说:“’朝‘字拆开便是十月十日,这个不是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所写还能是谁写的呢(徽宗生日为十月初十)?“没想到谢石仅凭一个朝字就猜出了是皇帝所写,太监十分佩服,就急忙回宫中复命去了。徽宗对此也大为惊叹,第二天就把谢石召到宫中,并命妃嫔和宫女写字由谢石来测,谢石一一作答,并且都有理有据。徽宗又暗中命人前往东宫,要太子写个字来测。太子与了一个”太“字,谢石一见就说:”此人他日必为天子。“徽宗问为,谢石解释说:”太字有点微横,他日移置到上面去,但是一个天字。因此,写此字者必为太子无疑。“徽宗听后对谢石大为赞服,当即厚赏了谢石,并封他为承信郎。

经当朝天子接见后,谢石的名声更大了,前来求他测字的人络绎不绝。大臣钱元素由外任被皇帝传旨召回京中,钱元素不知是吉是凶,于是便写了个”请“字让谢石给测一下。谢石看了之后说:”你大概要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了吧,因为’请‘字是言责未全之意。“不久之后,钱元素果然被皇帝任命为监察御史。

朝中还有一个大臣,其妻子怀孕已经过月,但却一直不见生产,于是其妻便写了个”也“字让其夫拿着去找谢石测一下。谢石看后问:”这个字是你妻子写的吧?“大臣不解地问:”何以知之?“谢石说:”也字是一个语助词,焉哉乎也,因此,我猜这个字是你的内助所写。尊夫人今年应该三十一岁了吧?“大臣惊讶地说:”确实,你是如何测出来的?“谢石说:”也字上半部分为三个十,下半部分为一个一,所以知道她今年三十一岁。来人又说:“我一直在京中为官,想迁动一下,可以吗?”谢石说:“也字注水为池,有马为驰,今池运无水,陆驰无马,因此你迁职无望去。并且,也字加人便为他,今只见也不见人,说明你妻子的父母兄弟等近身亲人无一存者。也字加土则为地,今不见土只见也,因此你妻家的财产也已经荡尽。“来人听完后说:”你说的这些确实都是真的,但我今天问的不是这些。因我妻子怀孕已经过月却未生产,我想来问一下她何时能生。“谢石说:”尊夫人怀孕必定十三个月了,很快就可以生了。不过,这件事我觉得很奇怪,本想闭口不说,但你又问到了,我还是直言不讳了。也字加虫便是,尊夫人所怀大概就是蛇妖之类,不过现在只见也不见虫,应该还不能为害,我可以为你开一服药,你回去让尊夫人服下试一试。”来人感到很惊奇,就请谢石和他一起回家。夫人服下药后,果然产下百十条小蛇。此事在京中传开后,人们都把谢石当成神仙。

靖康之变后,康赵构称帝南渡长江,驻跸临安,谢石也跟着来到临安。一天,赵构微服私访,遇到了正在给人测字的谢石,于是就混在人群之中,用杖在地上划了一道杠让谢石来测,谢石见后大吃一惊,便请其再写一字,于是赵构就又写了一个“”字,谢字说:“前一个字是土上加横,为王,后一“”字乃是左右为君,阁下必是当今圣上。”说完便要下拜。赵构急忙拦住说:“不用多说,明日进宫再说。”

第二天,谢石应召入宫,赵构拿出一个写好的“春”字让谢石来测。谢石看后说:“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当时正是秦桧专权时期,赵构听后默默无语。

谢石为皇帝测“春”字一事传入秦桧耳中后,秦桧认为谢石在影射自己,于是随便寻了一个借口便把谢石发配到岭南。发配途中,谢石遇到一个老人依山而立,挂着一个测字的招牌。谢石就想,难道这世上还有比我更会测字的人吗,于是就写了自己的姓“谢”让老人测一下。老人看了之后说:“看来你也是一个测字之士了,因为谢字拆开就是寸言中立身,不是测字术士还能是什么人呢?”谢石又写了自己的名字“石”字让老人测一下。老人说:“石逢卒则碎,你与同行人的是个吏卒,这恐怕不是个好兆头啊。”老人又问吏卒姓什么,吏卒说姓皮,老人惨然地说:“石遇皮则破,你此行恐怕凶多吉少,应该是回不来了。”谢石听完说:“这都是命里注定的,逃也逃不过。既然你测出了我是一个测字术士,那么就请你也写一个字让我测一下吧。”老人说:“我站在这里就是一个字,不用写。”谢石一看,老人正好站在山旁,就说:“人立山旁为仙,你是仙人不成?”于是急忙下拜执弟子礼,老人则笑而不答,飘然而去。

后来,谢石果如老人所言,始终未能被赦免,最终死于岭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人谦虚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年轻的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办事也非常认真。孔子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有很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才无德的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姚文元,当年这位享誉全国、一致看好的青年作家,却偏偏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这个“批判修正主义的金棍子”,却沦为万民所指的阶下囚!姚文元(19312005),浙江诸暨人。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全国发行的文学月《萌芽》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颇具名气的青年文艺

  • 孔子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塑像。,位于大成殿内明间正中。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服,手捧镇圭,一如天子礼制。清康熙帝曾在此亲祭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随从认为皇帝对一介布衣行如此大礼实有不妥,康熙说:"孔子乃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并亲书"万世师表"四字以示虔敬。三国里的曹操是怎么爱惜人才和使用人才的?

  • 古代有哪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呢神话不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关于才子佳人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才子佳人,当属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年早已家喻户晓。从西汉到现代,司马相如一直排在才子的榜首,他为陈阿娇写的《长门赋》得到的千两黄金搞酬,至今无人打破。某次他回到成都,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刚好赶上当地大富豪卓王孙邀请县令前去宴会,司马相如便一同前

  • 邓州五代钱王祠的数次兴亡,承载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杭州西湖有钱王祠,是后人为纪念吴越王钱而建立的。吴越国历五代,八十一年,到第五代国君钱把十三州之地献给北宋后结束。邓州怎么也有五代钱王祠呢?邓州东南边境,距县城八十里的钱集村,曾有一座煊赫一时的钱王祠,周围数十棵柏树,蓊蓊郁郁,粗的须几人合抱。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好奇,钱王祠分明在西湖,怎么会出现在邓

  • 古代感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

  • 古代的名人感恩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名人感恩事例有:1、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

  • 感恩他人的故事 要古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漂母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

  • 与诚信有关的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曹刿论战》因为鲁庄公对曹刿的信任才有后面的三次击鼓而打胜仗的故事诚信胜过金金子,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闪闪发光,又有许多用的东西.但是最美的是金子吗?不,最美的是诚信.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的美德.信用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无形纽带.一个诚实的人,不论

  •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