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汉朝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53 更新时间:2024/1/11 4:33:40

汉朝初年,二千石以上的官僚任职三年,可以推荐家中子弟到京师为郎,是谓“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自备衣马之饰,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选拔人才主要是察举制,察举分两类,一是有特殊才能或专长足以定国安邦之人,称为贤良;另一类是品行端正足以为世人榜样的孝子廉吏,称为孝廉。自此以后,察举制便确立起来,贯穿整个汉朝。

主要是察举制,亦称推举制。汉朝自汉武帝,以孝治天下。举孝廉,故特制孝廉科。也就是地方官员州长、牧长之类往上级往中央随时随地考察选取人才。然后再经经考核认命官员。配套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公卿世家中养着一群幕僚,幕僚又可以相互推荐低层人才。

到了三国时也是如此的,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什么卧龙凤雏,贤人良将,都是被公卿幕僚们推荐给君主的,刘备三顾茅庐前,中间还要有水镜先生徐庶等的举荐,这诸葛亮也就被选拔出来成了他的忠将良才。察举制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察举制弊端已经十分突出了,土地兼并严重,往上举荐人才的通道也被世卿大家族大地主阶级垄断,造成地方拥兵自重,潘镇割据,八王之乱。到了隋唐时,科举制就渐渐取代了察举制。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形容“古代跟君王表忠心”的句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何惧今日艰苦多,坚持斗争定胜利.白日不照吾忠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

  • 吕不韦怎样从一介商人成为大秦丞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商人吕布韦成就了千古一帝的传奇人生,我们可以发现其大致经过了以下过程:一,以经商聚财为其实现政治抱负铺路。吕布韦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以“囵积聚奇”的商谋,聚积了大量财富,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奠定了经济基础。二,通过拉关系让赢异人(子楚)成为太子并顺利登级。赢异人本是秦在赵国的人质,是吕布韦通过金钱

  • 对刘邦最忠心的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批人因为勇敢、忠诚被人们歌颂。他们也许一生都是配角出场。他们虽然没有主角的光环耀眼,但是光环的背后,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今天解读一下刘邦众多“配角”中,最忠心的一个。他就是刘邦的“专车司机”滕公夏侯婴。最忠心的表现:第一,夏侯婴跟刘邦是老乡,两小无猜。刘邦做亭长时,夏侯婴因

  • 秦时明月,为何秦帝国的将军们如此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秦帝国自商鞅变法后,形成了一些列具有非常明显刺激军功的政策,一般做饭将军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一级级战功积累而成的。所以他们一般很珍惜,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必须的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大王,也就是说叛变的代价是惨重的!在封建时代,虽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实际上,君往往决定了社稷民生,所以君和国家是一

  • 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有哪些,他们为何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他们没有好下场正是因为他们的仁慈。众所周知,仁慈对一名帝王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仁慈往往代表着优柔寡断,遇事举棋不定,这都不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好的帝王往往是说一不二,果决无情的。首先,说到仁慈的君主不得不提赵匡胤。他是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普通家庭,在做帝王之前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不受他人

  •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启示,重耳是如何当上国君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晋国公子重耳因国内乱遭迫害,流亡在外19年,历经8个诸侯国,62岁才回国为君。I9年的苦难经历和磨练,终于成为齐桓公后的春秋第二个霸主。一、晋国立嗣之乱晋国姬姓,是周天子宗亲诸侯国。春秋早期,晋国国君多为贤明之主,国力较强。到晋献公时却发生内乱。献公有儿子8人,其中太子申生、次子重耳和夷吾3人很受献

  • 你认为三国中谁最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他始终如一的忠于自己的内心,并喊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荀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首席谋臣,也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头号功臣,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建议曹操迎天子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有人说既然荀忠于汉室,为何又要辅佐曹操呢?这就好比张良为何要辅佐刘邦一样,张良一开始辅佐刘邦的目

  • 中国古代统治者任用贤才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愿者上钩以及孟子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都是任用贤才的事例,而且都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其他朝代的知人善任的事例也有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房谋杜断”与魏征,比如唐玄宗的“走马任姚崇”等等。(1)唐玄宗。前期进入盛世,后期由盛

  • 三年不问朝政的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霸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熊旅(一作侣、吕)即位时年龄还不到20岁,然而上台后不久便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这场动乱中,楚庄王还被他们抓为了人质。虽然最终叛乱被平息,然而朝廷大权掌握在若敖氏手里。于是,楚庄王开始了不问朝政、声色犬马、浑浑噩噩的日子,这样过了三年。虽然这种浪荡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一看就是典型昏君标配,

  • 古代有哪些皇帝一辈子没出过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历史上总共400多位皇帝,有喜欢打仗的,有喜欢美女的,有喜欢喝酒的,有喜欢游山玩水各种浪的,当然喜欢宅的皇帝也有,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太宅了。而且他的这种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朋友们,宅男宅女不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