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有哪些,他们为何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有哪些,他们为何都没有好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15 更新时间:2024/2/29 5:57:01

他们没有好下场正是因为他们的仁慈。众所周知,仁慈对一名帝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仁慈往往代表着优柔寡断,遇事举棋不定,这都不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好的帝王往往是说一不二,果决无情的。

首先,说到仁慈的君主不得不提赵匡胤。他是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普通家庭,在做帝王之前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不受他人重视。他曾经投靠国父亲的老友,复州的刺史大人,想要在他部下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但是这位大人却完全不给他发挥才能的机会,认为他只是一个托关系的无能之辈。还有一个人,与赵匡胤一同共事,但是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如赵匡胤,却依仗着自己父亲的势力,使他人都支持自己。而赵匡胤在做了帝王之后,不仅没有找机会对他们加以处罚,反而是保全了他们的地位,还给他们的后人封赏,可谓是仁慈了。但他的下场却不怎么样,年仅五十岁就被自己的弟弟暗中害死了。

还有一位仁慈的君王就是明朝的朱允。他作为皇太孙登位,不被大臣看好。登位之初就下令修改了自己爷爷曾经设立的许多过于严厉的刑法,此举深得人心。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仁爱治国,所制定的法规与政策都是温和,利国利民的,可谓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君主了。但是他的下场同样悲惨,他仅仅登位数年,就被自己的叔叔赶下了帝位,一生都被追杀,无奈只能一直在民间隐姓埋名,不能在接近国都,丧失了原本享有的一切。

赵匡胤,他是被逼黄袍加身,得天下后杯酒释兵权,不仅没对他的大将部属下毒手,而且给了很多金银给他们养老,比起历代皇帝他算是仁君了。不过他太仁慈了,后来被小人陷害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启示,重耳是如何当上国君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晋国公子重耳因国内乱遭迫害,流亡在外19年,历经8个诸侯国,62岁才回国为君。I9年的苦难经历和磨练,终于成为齐桓公后的春秋第二个霸主。一、晋国立嗣之乱晋国姬姓,是周天子宗亲诸侯国。春秋早期,晋国国君多为贤明之主,国力较强。到晋献公时却发生内乱。献公有儿子8人,其中太子申生、次子重耳和夷吾3人很受献

  • 你认为三国中谁最忠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他始终如一的忠于自己的内心,并喊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荀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首席谋臣,也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头号功臣,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建议曹操迎天子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有人说既然荀忠于汉室,为何又要辅佐曹操呢?这就好比张良为何要辅佐刘邦一样,张良一开始辅佐刘邦的目

  • 中国古代统治者任用贤才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愿者上钩以及孟子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都是任用贤才的事例,而且都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其他朝代的知人善任的事例也有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房谋杜断”与魏征,比如唐玄宗的“走马任姚崇”等等。(1)唐玄宗。前期进入盛世,后期由盛

  • 三年不问朝政的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霸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熊旅(一作侣、吕)即位时年龄还不到20岁,然而上台后不久便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这场动乱中,楚庄王还被他们抓为了人质。虽然最终叛乱被平息,然而朝廷大权掌握在若敖氏手里。于是,楚庄王开始了不问朝政、声色犬马、浑浑噩噩的日子,这样过了三年。虽然这种浪荡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一看就是典型昏君标配,

  • 古代有哪些皇帝一辈子没出过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历史上总共400多位皇帝,有喜欢打仗的,有喜欢美女的,有喜欢喝酒的,有喜欢游山玩水各种浪的,当然喜欢宅的皇帝也有,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太宅了。而且他的这种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朋友们,宅男宅女不仅在

  • 曹操和曹丕在世时,为何司马懿任劳任怨,是忠心还是畏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这样的人怎么会畏惧呢?像这种有野心的人是怕人的人吗?我觉得那时候的司马懿应该还是很忠心的。司马懿年轻时就很有抱负和野心,后来曹操就发现他的狼顾之相,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诸葛亮觉得刘备不错,就跟刘备出山了,完全不考虑这时候刘备有多少实力,争夺天下有多大胜算。司马懿就不一样了。

  • 古代亲自御驾亲征的皇帝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刘秀、刘备、符坚、慕容垂、李世民、赵光义、朱棣、康熙。1、汉高祖刘邦此人有位皇后叫吕雉,名气不在他之下。2、隋炀帝杨广此人好色成性,他父亲隋文帝还没闭眼时就去勾搭父亲的宠妃了。3、唐太宗李世民此人文武全才又有一位贤内助长孙氏,开创了贞观盛世。4、宋太宗赵匡义此人最牛的地方就是弄死了后主李煜,写

  •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没有人才被其他国家所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秦国人才制度非常强大,人才大多数是外来户,出名的如张仪、商鞅、唐睢、吕不韦等人,只有少量几个人逃到东方,几乎毫无作为,如甘茂、樊无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是大流动的时期,各国人是流动的,但是秦国相对野蛮地区,很多人才在没有商鞅变法之前不愿意去秦国的,秦国看到魏国变法之后国家强盛,秦惠文王渴求人才,

  • 战国时,齐国的谋士、将军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东周步入了浩荡的战国时代。历史的进程仿佛具有魔咒,混乱的时代往往会向秩序的一端发展:春秋时期众多周天子分封下的诸侯国渐渐的或被吞并、或依附、或殆尽,在战国时代就只剩下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互相角力,还有中山、卫、宋国在大国的重压之下战战兢兢。其中东方有一个大国在

  • 明君贤臣的例子,详细一点,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和魏征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