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你认为三国中谁最忠心?

你认为三国中谁最忠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00 更新时间:2024/1/15 16:49:16

曹操,他始终如一的忠于自己的内心,并喊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

荀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首席谋臣,也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头号功臣,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建议曹操迎天子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有人说既然荀忠于汉室,为何又要辅佐曹操呢?

这就好比张良为何要辅佐刘邦一样,张良一开始辅佐刘邦的目的是为了复国,也就是韩国。刘邦就是能帮他达到理想的人,而荀之所以辅佐曹操,其目的是为了匡扶汉室,也只有曹操有这个能力。

荀起初是把曹操视为汉室良臣的,哪里知道最后曹操的权力欲望膨胀。曹操要加九锡的时候,荀表示反对,他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谁知惹火了曹操,被调离到别的地方,忧愤而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为何找尉迟敬德,而不是更忠诚的秦琼?

首先先澄清一点历史上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从二人投靠李世民到时间上来看,二人基本上都是在公元619年左右。所以尉迟敬德和秦琼不能以谁先投靠李世民来论远近,尉迟敬德曾经是李世民在战场上的敌人,后来尉迟敬德实在是打不过李世民了才投降。尉迟敬德投降后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为此还让跟随李世民的大将说了很多闲话,开始都对尉迟敬德投降后的忠诚度不看好。但李世民眼光很独到非常信任尉迟敬德,事实的结果也是李世民没走眼,尉迟敬德给了他很大的回报。

咱们反过来看秦琼,秦琼在跟随李世民之前几次易主,最后被王世充俘虏后,又看不下去王世充就投靠李渊。暂不论秦琼几次易主,有人说秦琼意志不坚定,容易墙头草随风倒,其实这种说法没有必要认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能生存下来就不错了。所以刚开始秦琼是奔着李渊来的,并不是直接投靠李世民,秦琼是后被李渊安排给李世民处工作的。秦琼跟随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很器重他,秦琼后期也为李世民做了不少贡献。玄武门之变秦琼绝对参加了,而且在玄武门之变后还被李世民封赏。

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为什么还突出点,主要是前期李建成在尉迟敬德身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最终没有把尉迟敬德拉拢过来。史料上记载也是尉迟敬德发现了李建成对李世民不利的动向,及时得将这个情况报告给李世民,并且积极的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在历史描述中比较突出。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历史

秦琼和尉迟恭都是隋末唐初的名将,都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如果,非要在二人中间寻找不同点的话,那就是秦琼比尉迟恭更像是一名职业军人。他尽力避免涉及政治站队和派系斗争,这也就是二人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秦琼和尉迟恭,了解“玄武门之变”前后各自的不同选择和命运结局。

秦琼,字叔宝,父亲是北齐的将领,在与北周作战时殒命;尉迟恭,字敬德,脾气火爆而作战勇猛。两人都是建立唐朝的功勋战将,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一同被百姓敬为“门神”,千百年来都一直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前。

秦琼最先投身于大将军来护儿的帐下效力,之后投靠了李密并成为瓦岗寨的主力战将。在瓦岗军四分五裂后,他栖身于王世充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但内心却非常厌恶其心胸狭窄和阴毒狡诈,遂与陈咬金等人一同投靠了李唐。

成为李唐的将领后,秦琼主要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在大唐王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册封他为翼国公并加授上柱国。

尉迟恭出身贫寒,早年以打铁为业,隋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才被迫从军。因为天生神力,作战勇猛,他被刘武周授以偏将之职,因反抗李唐而遭到了征伐,战败后改投了李世民。

从此,尉迟恭多次冒险搭救李世民于乱军之中,二人建立了亲密的主仆关系。李唐建立后,尉迟恭凭借赫赫战功而被授予了鄂国公的爵位。

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当时最强的军事将领,无论单打独斗还是统军作战都在伯仲之间。不过,李世民看待二人的亲疏远近却是天壤之别,他深知秦琼效忠的是唐朝社稷,而尉迟恭效忠的是自己。对此,魏征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

秦琼是社稷之臣,而尉迟恭是个人之臣。

在李唐的形成过程中,李世民的确功劳最大,因此对于帝位有了觊觎之心。但是,作为长子的李建成显然更受李渊器重,更受封建传统礼数的青睐,李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决裂边缘。

对此,秦琼尽管承认李世民的能力和功劳都强于李建成,但深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他更倾向于李建成继承大统。对于两兄弟之间的争斗,秦琼表现得非常克制,非常隐晦,尽量避免涉入其中。

因而,在事关整个历史走向和皇位传承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琼远远不及尉迟恭等人积极主动,甚至遭到了李世民的猜忌。据《旧唐书》记载:

秦琼从诛建成、元吉。

作为统兵的主帅,只通过一个“从”字就很能说明他的态度了。而在《新唐书》中,只详细记录了尉迟恭和陈咬金等人如何参与玄武门之变,完全没有提到秦琼的参与。

笔者认为,秦琼很可能就没有参加这场政变,保持了一种中立的态度。甚至于,即便他参与了,但也只是消极的敷衍而已,根本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不仅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且完全掌控了大唐的全部兵权,向高祖李渊彰显了自己的威望和实力。不久,李渊只得被迫退位,传位给了李世民,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登基后,虽然继续给予秦琼高官厚禄,甚至还加封为左武卫大将军。但是,秦琼却开始突然“疾病不断”,完全处于了“病休状态”,再没有真正掌握过军权。

而尉迟恭却完全不同,他从跟随李世民起就一直豪横,经过了玄武门之变,自恃有功的他更加豪横,简直到了见谁灭谁的程度。朝中许多大臣都与他发生过龃龉,终于遭至了太宗皇帝的警告。

为了打压尉迟恭,也为了逐渐消除玄武门之变的影响,李世民将他调任出京。虽然,依旧给予了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却没有再继续重用。

此时,尉迟恭也终于识趣了,他主动告老还乡后开始寻找“副业”,迷恋上了修道和炼丹,就这样在家颐养天年。

到了贞观十七年时,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建国的功臣们,特意下旨在凌烟阁内绘制了二十四幅功臣画像,以供后世供奉,史称“凌烟阁功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茂公和秦琼。

以秦琼的功绩和地位,实在不至于位列最末。由此可见,对于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没有鼎力相助自己,太宗皇帝一直都耿耿于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统治者任用贤才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愿者上钩以及孟子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都是任用贤才的事例,而且都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其他朝代的知人善任的事例也有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房谋杜断”与魏征,比如唐玄宗的“走马任姚崇”等等。(1)唐玄宗。前期进入盛世,后期由盛

  • 三年不问朝政的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霸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熊旅(一作侣、吕)即位时年龄还不到20岁,然而上台后不久便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这场动乱中,楚庄王还被他们抓为了人质。虽然最终叛乱被平息,然而朝廷大权掌握在若敖氏手里。于是,楚庄王开始了不问朝政、声色犬马、浑浑噩噩的日子,这样过了三年。虽然这种浪荡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一看就是典型昏君标配,

  • 古代有哪些皇帝一辈子没出过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历史上总共400多位皇帝,有喜欢打仗的,有喜欢美女的,有喜欢喝酒的,有喜欢游山玩水各种浪的,当然喜欢宅的皇帝也有,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太宅了。而且他的这种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朋友们,宅男宅女不仅在

  • 曹操和曹丕在世时,为何司马懿任劳任怨,是忠心还是畏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这样的人怎么会畏惧呢?像这种有野心的人是怕人的人吗?我觉得那时候的司马懿应该还是很忠心的。司马懿年轻时就很有抱负和野心,后来曹操就发现他的狼顾之相,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诸葛亮觉得刘备不错,就跟刘备出山了,完全不考虑这时候刘备有多少实力,争夺天下有多大胜算。司马懿就不一样了。

  • 古代亲自御驾亲征的皇帝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刘秀、刘备、符坚、慕容垂、李世民、赵光义、朱棣、康熙。1、汉高祖刘邦此人有位皇后叫吕雉,名气不在他之下。2、隋炀帝杨广此人好色成性,他父亲隋文帝还没闭眼时就去勾搭父亲的宠妃了。3、唐太宗李世民此人文武全才又有一位贤内助长孙氏,开创了贞观盛世。4、宋太宗赵匡义此人最牛的地方就是弄死了后主李煜,写

  •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没有人才被其他国家所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秦国人才制度非常强大,人才大多数是外来户,出名的如张仪、商鞅、唐睢、吕不韦等人,只有少量几个人逃到东方,几乎毫无作为,如甘茂、樊无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是大流动的时期,各国人是流动的,但是秦国相对野蛮地区,很多人才在没有商鞅变法之前不愿意去秦国的,秦国看到魏国变法之后国家强盛,秦惠文王渴求人才,

  • 战国时,齐国的谋士、将军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东周步入了浩荡的战国时代。历史的进程仿佛具有魔咒,混乱的时代往往会向秩序的一端发展:春秋时期众多周天子分封下的诸侯国渐渐的或被吞并、或依附、或殆尽,在战国时代就只剩下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互相角力,还有中山、卫、宋国在大国的重压之下战战兢兢。其中东方有一个大国在

  • 明君贤臣的例子,详细一点,谢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和魏征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 古代皇帝出生好像都有神话故事,那么朱元璋出生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许多开国皇帝的出生都有神话故事。如汉高祖刘邦出生时,史书上记载其母梦见与神人相遇,待临产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天地为之昏暗,有蛟龙自天外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上。已而,刘邦降生。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据说有赤红的光气环绕产房,并伴有奇异的香气经宿不散,因而得名“香孩儿”。他出生后身体呈现金色,且连续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出过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萧衍,武则天,朱元璋,各有各的来头,佛是讲究一个缘份的。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缘了。今天,就谈谈这些出家皇帝。1、汉明帝刘庄: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刘庄(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明帝。《后汉书明帝纪》称:“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