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王,是大卫的儿子,古以色列联合国第三任君主,被誉为智慧之王。在耶路撒冷做王四十年余年,相传著有《箴言》、《智慧书》、《雅歌》、《传道书》等作品,同时对动植物也有广泛研究。
在犹大超过一百年(公元前732-640)的历史之中,希西家是惟一的对神忠心的君王
以色列的来历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亚伯拉罕的儿子雅各在异乡兴旺发达之后,思归故乡。《创世记》第31:3记载:“耶和华对雅各说,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亲族那里去,我必与你同在。”雅各率领妻妾众儿和大队牲畜衣锦还乡途中,雅各改名“以色列”,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创世记》第32章记载雅各在还乡途上,深为过去与哥哥以扫的长年宿怨而内心忐忑不安,在一天的黎明,大队人畜渡过雅博河后,只剩下雅各一人,忽出现一人来与雅各只身摔跤,雅各拼命与之较力,取得胜利。那人实为神的使者,被雅各揪住不放,于是为雅各祝福说:“你的名字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原来“以色列”(Israel)这个希伯来名词是由“摔跤”(读作sarah)与“神”(读作El)两个词语组合而成,所以“以色列”一词的同义是“与神摔跤”。这是雅各在还乡途中这次特殊的经历中所得来的一个富有宗教色彩的名字,这个名字历世不衰,至今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国家的名字。以色列的来历如果说受割礼作为一种必要的宗教仪式,对于民族宗教具有立约标志的作用,因而能够延续至今的话,那么,以活人来进行燔祭,则即使是在《圣经·民数记》之中,也被斥责为是迦南全地的人们所犯下的最丑恶的罪行之一。可是,在《圣经·创世记》里面,神却通过模拟这一罪行的举动来考验亚伯拉罕,而神所设下的这个考验,实际上便成为了一次以人的生命为赌注的用来证明神的权威绝对存在的赌局。幸亏,整个赌局只是一次游戏性质的模拟,结果是皆大欢喜。《圣经》中的戏剧表演,第一幕就是老年得子——“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字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说:‘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么?撒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么?’神说:‘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字叫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作他后裔永远的神。’”果然,“亚伯拉罕给撒拉所生的儿子起名叫以撒,以撒生下来第八日,亚伯拉罕照着神所吩咐的,给以撒行了割礼。”看来,老年得子的第一幕,已经暴露出亚伯拉罕还没有达到耶和华所要求的虔诚,居然怀疑耶和华的全能,因而必须接受耶和华的再次考验。这就直接导致了第二幕:燔祭儿子。“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原来,神的赌局正是通过对以人来进行燔祭的模拟,试验亚伯拉罕是否真的敬畏神灵!由此而来的第三幕自然将是:皆大欢喜。亚伯拉罕以自己多少有点不通情理的虔诚保住了儿子的性命。至于耶和华,则因为亚伯拉罕的虔诚而情不自禁地许诺:“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由此可见,尘世间所存在的一切秩序,都是基于对神的权威绝对服从的产物。经过这场悲喜剧的上演之后,耶和华当初的许诺,竟然成为以色列人在迦南崛起的现实。正是以撒的儿子雅各,在与神摔跤之中获胜,于是神对雅各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这样,雅各的新名字以色列,在希伯莱语言之中就是“与神较力取胜者”的意思。由此引发开来,以色列也就成为以民族宗教为纽带的部族王国联合体的总称,并随后演变为民族或国家的名称。因此,最早出现的传说就是,雅各的12个儿子正好是12个部族王国的首领,而这12个部族形成的政治宗教联合体,就叫做以色列!以色列人首先是作为寄居者出现在迦南的,其文化发展的水平远远低于迦南本地的居民,只是在随后的不断征服过程之中,才逐渐接近了当地文化发展的水平,开始形成政治宗教联合体的以色列。在公元前922年,它又分裂成南北两个部族的王国群体。南部群体有两个部族,以较为强大的部族犹大来命名;而北部群体则有10个部族,仍然保持着以色列的名称。因此,居住在南部犹大地区的人,被称作犹太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区的人,便保持了以色列人的称号。直到如今,犹太人仍旧主要是一个与民族有关的概念,故而犹太人的民族宗教被称为犹太教;而以色列人则主要与国家的概念有关,故而以色列人的民族国家被称做以色列国。北部以色列部族在公元前720年被亚述王国消灭了,而南部的犹太部族直到公元前587年才被新巴比伦王国消灭,因而南部犹太人及其文化保留下来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地超过了北部的以色列人。北部以色列人的去向如何,一时间似乎也就成为历史的悬案。在有的传说中,甚至说北部以色列人来到了日本,成为日本人的祖先,以至于在南非有一个自称是以色列人的子孙的大富翁,在自己的遗嘱中宣称,如果谁能够证明日本人与以色列人是出于同一祖先的,他就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赠送给对方。实际上,仅仅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便可以说日本人与以色列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种族。那么,北部的以色列人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有的专家认为,北部的10个以色列部族,很有可能在文化上被其他民族同化了。不过,根据《圣经·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之中对于撒玛利亚人的有关记载来看,这些人本来就是以撒玛利亚为首都的北部以色列人在漫长的岁月里遗留下来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书写符号所用的字体特殊,而且其宗教经典也只保留了《圣经》里面的《摩西五经》。值得注意的是,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一样,一直到公元以后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还依然生存在自己祖先曾经生活过的那块土地上;同时,北部以色列人也像南部犹太人一样,至今仍然流散在世界各地,并且自视为以色列人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