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秦桧是著名的大奸臣,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民族英雄岳飞。秦桧很注重权术的运用。例少:有一天,他的妻子入宫,听显仁太后说这几天太子鱼很少,秦妻就说自己家很多,要奉献一百条。秦妻回到家中,准备献鱼,秦桧知道的,马上制止,又与谋士反复稍量,决定送去一百尾与太子鱼相似的青鱼。显仁太画收到鱼后,说:“我说这婆子粗俗,果然少此。”秦桧此处就是用了“诡道”。他考虑,若太豁得助他家的太子鱼比皇宫还多,必怀疑他专权,因此送上青鱼。清朝时,道光皇帝要选太子,当时最有希望的是奕、奕。道光帝比较喜欢奕,但奕是长子。在一次狩猎时,奕的老师杜受田面授机宜,不让奕射猎,当皇帝问时,就以正是春天,一切动物都在生育的时候,自己不忍心伤害生命,破坏大自然,并且不愿以弓马与弟弟们争高低,这番话使道光认为奕有人君风度。当道光召奕,奕面试时,奕的老师卓秉恬要奕尽量表现自己的才华,而奕的老师杜受田却要奕伏地痛哭,以表忠孝。奕滔滔不绝,口才虽好,但显得锋芒过露,不够稳撞,而奕以仁孝俱全,使道光感动不已,结果奕被立为太子。这是两师傅之间的斗智。清代君臣斗智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刘墉刘石庵,这个人当过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汉中堂文华殿大学士,您瞧他就有学问。那位说:“你甭说了,我知道。刘墉不就是刘罗锅儿吗?”您这一说可就错了,这刘墉并非是罗锅儿。因为清朝的制度是六根不全的人不能当官,他那么大的官儿,哪能是罗锅儿呀!那么,为什么都管他叫刘罗锅儿呢?因为皇上封他为罗锅儿。封官有封罗锅儿的吗?也不是真正封的,是他跟皇上讨的。你说了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刘墉念书念得有点水蛇腰,有一天他上殿见皇上,在品级台上一跪,皇上一瞧,顺嘴说了一句:“刘墉,你这么一跪着,不就成了罗锅儿了吗?”刘墉磕头:“谢主隆恩。”“你谢什么恩哪?”“谢万岁封我为罗锅儿。”皇上说:“封你罗锅儿有什么用?”“有用,臣我每年多关两万两银子的傣禄。”这是怎么回事呢?清代有规矩,皇上亲口封谁一个字,谁每年多关一万两银子。刘墉那时候没人能赶上:光绪年间西太后那时候,上年岁的人赶上了。听说西太后每年要拿十六万两胭粉银。那么多银子的粉,还不把人埋起来?没办法,这是清代的制度,已经封她十六个字了,就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一个字一万,十六个字,十六万两银子。刘墉有“罗锅儿”这两个字,每年也能多得两万两银子,皇上一听是这么回事情啊,心说:我有钱也犯不上这么花呀!皇上要跟他争辩:“刘墉,朕并非封你罗锅儿,我就这么一比方,说着玩儿。”刘墉说:“万岁,君无戏言,您说的话不能不算,如果这句不算,以后您说的话全不算。”皇上说,“算!”你想皇上说了话不算,那不就反了吗!算是算了,皇上每年得多花两万两银子,心里挺别扭。可巧这时候是个热天,下午皇上要到北海纳凉就是现在供人游览的北海公园,那时候是皇家的禁地皇上上哪儿去都带着刘墉,因为他有学问,问一答十,对答如流。到了北海,皇上就在游澜堂长廊子底下凉快,望着太液池澄清的碧水,又回头一看刘墉,想起早晨这两万两银子的事来了。心说:无论如何也得想个办法,把罗锅儿这俩字取消,不然,一年两万,十年二十万,他要活百八十岁,我得花多少钱哪!回头就叫刘墉:“刘墉。”“臣在。”“君叫臣死,臣要是不死是为什么?”刘墉说:“那为不忠。”“父要子亡,子要是不亡呢?”“那为不孝。”“既然如此,我是君,你是臣,我叫你死,你死去吧!”你说这怎么办?那时候叫你死你要是不死,那归抗旨不遵,是死罪;你要遵旨,也活不了。刘墉真有两下子,眼珠一转说,“臣,候旨。”皇上说:“你候什么旨?我叫你死,你就死去得啦!”刘墉说:“万岁,您说让我死了,您还没说让我怎么死呢!”他让皇上给出主意。皇上一想:既然叫你死了,出主意就出主意,说,“前面就是太液池,一丈多深的水哪,跳下去就死了,你跳下去吧!”“臣领旨!”刘墉说完这句话,就奔太液池去了,皇上瞧着,心说:你要真跳下去。我赶紧派人打捞上来,我就说:朕传旨叫你死,你没死了,这就是抗旨,得了,现在你也甭死了,干脆把“罗锅儿”俩字取消吧!刘墉心里明白皇上的心眼儿:得,两万银子没了。慢慢地朝太液池那边磨蹭,干吗呀?他这儿想主意哪。刘墉到了太液池边没有跳,直眉瞪跟地冲池水鞠了三躬,他又回来了。来到皇上跟前说:“臣刘墉交旨。”皇上差点儿把鼻子气歪了。“你交什么旨啊?我让你死,死了才算交旨哪,没往水里跳,你又回来了,这怎么算交旨呢?”“万岁!”刘墉说,“臣我刚要跳,水里有一个人把我给拦住了,跟我说了两句话,让我来问问您,问完了我再跳去。”皇上直奇怪,说:“水里会有一个人?是谁呀?”刘墉说:“是屈原。”这屈原是列国时候的人,他是楚国大夫,让无道昏君逼迫得跳泪罗江死了。乾隆当然知道这件事情。他说:“屈原跟你说什么来着?”“他跟臣说了这么两句话:‘我遇昏君该当死;尔逢明主应当回。’屈原遇见无道昏君,逼得他跳水死了,说我刘墉遇到您是位明主,我不应当死,我还是应当回来。我主万岁,臣我还死不死啦?”皇上说:“……那你就别死了!”我叫你死了,我成昏君啦!好,你活着气我吧!皇上心里想:嘿!为了罗锅儿两个字,每年花两万两银子,我还差点儿落个昏君,一定得想个办法,把这两万两银子取消。皇上从漪澜堂上龙舟渡到了对面五龙亭,看过了小西天,然后到万佛楼上进御膳。一进门,看见院子里摆着两桶马蔺,皇上心里一动,想拿这个找刘墉的毛病,用手一指:“刘爱卿,这两桶是什么草?”刘墉要是顺口搭音一说是“马蔺”,皇上就找上碴儿了:什么叫马蔺哪?做这么大的官,说话这么俗气,降级罚俸,先把罗锅儿俩字取消,两万两银子又吹了。刘墉也机灵,用手指着一桶马蔺说:“万岁若问,此乃一桶万年青,冬夏老是那个颜色。”“卿家,何为一桶万年青?”刘墉说:“我主大清江山一统,这就叫一桶(统)万年青。”皇上一听这句话就高兴,这马屁把他拍舒服了。皇上说:“好!”一伸大拇指皇上的大拇指上戴着一个扳指,这是西洋进贡来的,价值连城。这个扳指是真绿,比如说,桌子上铺着一块红毡子,把扳指摘下来放在上面,这毡子能变成绿的!这么说吧,皇上戴着这个扳指站在北京前门楼子上,一挑大拇指,能绿到上海去。也没那么绿!反正是够绿的就是了。皇上说:“好个一统万年青!刘墉,朕当赏你一个扳指戴。”皇上说着,把扳指摘下来就给刘墉,其实皇上哪儿那么好心眼儿,他是拿这扳指找碴儿。刘墉要是接过来顺手一戴,就有欺君之罪我是君,你是臣,我的东西刚摘下来,你就戴上?欺君之罪!虽然不杀,罗锅儿俩字也得取消刘墉也明白呀,他说:“臣谢主隆恩。”“甭谢恩了,你戴上吧!”刘墉说:“臣我不敢戴。”皇上说:“不戴!你是不要啊?”君臣斗智嘛,你要是说不要,打你个抗旨不遵,两万两银子还得没了。刘墉也说得好:“万岁既赏给为臣,为臣焉敢不要。”“要,你不戴上?”“戴上,我为欺君之罪;可是不要又为抗旨不遵。”皇上心说:他比我还明白!“那你怎么着好哪?”“万岁赐与为臣的扳指,臣我不敢戴,我交给我手下的从人,捧回原籍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供在我们祖先堂内。”皇上一听:得!这扳指完啦!没法子,往里走吧!一进佛殿,正面供着一尊佛像,就是那个大肚子弥陀佛。皇上心里头一动,用手一指这佛像:“刘爱卿,上面供着这尊是什么佛?”刘墉要是顺嘴说是大肚子弥陀佛,皇上就算找着碴儿啦!佛爷就佛爷得了,干吗还大肚子?做这么大的官,说话这么俗气,降级罚俸,“罗锅儿”俩字取消,两万两银子不给了,干脆扳指也拿回来吧!得!这下子全完了!刘墉心里有数,赶紧回答:“万岁若问,此乃一尊喜佛像。”这话说得对,弥陀佛那个像老是那么笑眯眯的。皇上一听他说的这词儿好,又问了一句:“为何他见朕笑?”“此乃佛见佛笑。”这马屁一拍就把皇上拍喜欢了,怎么呢?在清代时候,皇上都称佛爷,康熙佛爷、乾隆佛爷,一直到光绪年间,西太后还称西佛爷哪!这是他说乾隆也是佛爷,供着的佛像也是佛爷,佛爷见佛爷笑,他那儿接驾欢迎你哪。那皇上还不高兴嘛!“好!好一个佛见佛笑,好!”皇上一挑大拇指:“哟!扳指没啦!那什么……刘爱卿,朕当赏你一个马褂穿。”八团龙的马褂现打身上脱下来,就递给刘墉了,刘墉还是“捧回山东供在祖先堂内”。刘墉刚把马褂收下,皇上真够损的,往旁边一斜身,让刘墉跟那个佛像对了面啦,皇上用手一指:“刘爱卿,为何他见你也笑?”这回可麻烦了。刘墉随口再一答“佛见佛笑”,啊!你也成皇上啦?欺君之罪,东西都收回来,推出午门开刀问斩,连“罗锅儿”俩字都甭取消了,人都死了,当然也就不给钱了。刘墉眼珠一转,赶紧回答:“万岁,他笑为臣不修道。他见您笑,是佛爷见佛爷笑,接驾哪;他见我笑,他说人家是皇上,你在旁边算干吗的!难道说你不害羞吗?他笑为臣不修道,就是他在那儿嘲笑我哪。”皇上一听:好哇!只顾他嘲笑你了,我这扳指没回来,马褂又进去了。往里走吧!皇上要到万佛楼上进御膳,刚一迈步上楼梯,刘墉说:“万岁上楼,臣念句吉祥话儿:念您步步登高。”皇上一听,你还绕惑我哪!“好!好一个步步登高,刘墉,朕当赏你个夹袍穿。”当时把夹袍脱下来递给刘墉了。刘墉还是“捧回山东原籍,供在祖先堂内”一一把夹袍也收下了。皇上到楼上没吃饭,绕了个弯儿又下来了,来到楼梯这儿不往下走。回头问刘墉:“刘爱卿,现在朕下楼,你再给我念句吉祥话儿。”这回可麻烦了,上楼你念“步步登高”,下楼你怎么说啊?“步步登矮”、“步步落空”、“步步下溜”,“一步不如一步”,说哪句也活不了,刘墉脑筋也真快,“是,念您‘后背倒比前背高’。”皇上高兴了:“哎呀!现在我就是皇上,我的后辈儿孙比我还要高!”其实皇上想错了,刘墉没说皇上的后辈儿孙比他高,是说皇上下楼的时候,他的后背比前背高。那意思就是这“罗锅儿”呀,你也有那么点儿啦!皇上没明白这意思,还高兴哪。“好!好一个后辈倒比前辈高!刘爱卿,朕当赏你一个小褂儿穿。”把小褂儿脱下来给他了。等给完这小褂儿,乾隆也后悔了,怎么?皇上光着膀子啦!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三国演义》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刘备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北襄阳湖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