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

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00 更新时间:2023/12/20 2:32:32

贾岛推敲的故事遇见韩愈有一次,贾岛骑着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您觉得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有几分真实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既然是传说,真实性我感觉是不多的,尤其经过了数千年,这些传说早已经远离了本来的面目。有空加个微博好友给个好评啊既然是传说,真实性我感觉是不多的,尤其经过了数千年,这些传说早已经远离了本来的面目。有空加个微博好友给个好评啊一般都有一定的原形,经过艺术加工而存在。如果解决了你的问题,请点好评,谢谢

  • 做事敬业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约公元前440年,雕塑家菲亚迪斯接受任务去雕塑神像。2400年以后的今天,这些神像依然矗立在雅典帕农神庙顶上,至今仍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西方传统雕塑作品之一。但是,菲迪亚斯前去索要工钱时,却遭到了雅典城司库的拒绝。“这些神像,”司库狡辩道:“高高矗立在神庙顶上,并且是在雅典最高的山上。除了神像的正面之

  • 古代帝王微服出巡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成天微服出巡、微服出巡,微服出巡是要被废的你们晓得不?昌邑王为帝无道,数出微行。夏侯胜谏曰「久阴不雨,臣下有谋上者。」时霍光方与张安世谋废立,疑安世漏言。安世实未言,乃召问胜。胜对洪范五行传云「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谋上者。」光、安世大惊。2、我看透你了,自由的土拨鼠。晋明帝司马绍先生热

  • 能讲一下晋文公重耳重臣介子推的故事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最早知道晋文公,是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当年晋献公时,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经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又往齐国,途中无食,只得食野菜,重耳无法下咽。介子推割下大腿肉为羹,说是雀肉,重耳食之,甚美。后知真相,甚为感动。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晋为国君,随行人各有封赏,唯介子推回家与母亲隐居山西介休(当时应当

  • 古代关于士的故事3个在线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毛遂自荐毛遂,战国薛国人(今官桥、张汪一带)。年轻时游于赵国,在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做了个迎来送往,办点府中琐事的食客。3年之中,整日无大事可做,因此出没有什么名声,几乎不为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困了赵国的首都邯郸,企图吞并赵国。赵孝成王急忙派平原君为使臣到楚国去求援,要求与楚国订合

  • 古代近代运用智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一、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

  • 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感谢邀请。首先,《礼记.玉藻》记录为“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这样可以理解为,从中国历史有朝代以来,对于诸侯国的君主“孤”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在对于天下共主如周天子,则一般称呼自己“予一人”,或者“不谷”,作为诸侯长的谦称,可见与诸侯以示区别。而到了后来,周王室逐步衰落,诸侯国中的春秋五霸也曾经使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自负又谦卑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聊聊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的三大霸主:曹操、刘备、孙权,其实都是既有自负的一面又有谦卑的一面。其实,谦卑和自负最直接的区分就是:听话和不听话。先说曹操。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就是曹操的大手笔。官渡之战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抛开其他不谈,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那时的曹操很谦卑,善于听取属下的意见。战斗

  • 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是谁?他有何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推崇俭节,不铺张浪费的皇帝首选清朝道光皇帝。据史书介绍,道光皇帝对自己严格要求,皇袍常常是打补丁的,饭食一般是四菜一汤,而且不准剩余,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但足以看出道光的俭节程度。下属官员上行下效,打着勤俭的幌子,干着贪污的勾当。据说一些官员把刚买的衣服用剪子剪几个洞,然后打上

  • 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呼延赞的一生,可以说未尽大将之才,双鞭钢槊纵横战场有万夫不挡之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呼延赞的主要军功都是在北宋初期统一战争时期,而不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厮杀的沙场上,这一点却和评书演义大相径庭。呼延赞自小练武,年轻时就投身于当时还是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的麾下,宋代周后,也是因为他武艺高强,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