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善于纳谏的事例5个详细

善于纳谏的事例5个详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80 更新时间:2023/12/4 18:16:40

善于纳谏的事例:

一、唐太宗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能够认真听从臣子的建议。一次,宰相房玄龄在路上看见掌宫里建筑的窦德素,就问他最近宫里在修什么工程。窦德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太宗生气地责备了房玄龄。

魏征对太宗说:“房玄龄是管理国政的人,他应该了解宫迁内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对的,他就应该了解宫廷内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对的,他就应该帮助您;如果不对,他就应该请求陛下停止。他询问有关工程的事是应该的,陛下为何要责备他呢?”

太宗听了,感到很惭愧。他接受了魏征的批评,让窦德素将工程的详情告诉了房玄龄。

二、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三、魏献子

春秋时期,韩宣子年老,魏献子为正卿,主持国政。魏献子的儿子魏戊被派到梗阳地方做大夫。一次,梗阳发生案件,魏戊不能断,就把此案直接交给主持国政的魏献子裁决。为了打赢官司,梗阳的案件当事人给魏献子送上女乐,以求通融。

魏献子很高兴,准备接受。魏戊听说后,马上找到大夫阎没、女宽,对他们说:“主上以不贪财、不受贿赂而闻名于诸侯,如果这次接受了梗阳人的贿赂,会毁了他的名誉。请你们一定要劝谏他。”两人答应了下来。一天散朝后,阎没、女宽并没有走,在庭下等待劝谏的机会。

魏献子准备吃饭,见他们没走,就召他们一起进餐。在用餐过程中,两人连续叹了三次气。等吃完饭后,大家坐着聊天,魏子问他们:“我听人说,吃饭的时候应该高高兴兴,你们在吃饭时却连叹三声,这是为什么呢?”

两人起身拜辞说:“我们非常感谢您赐给我们酒食,刚开始时,我们担心饭菜的量不够,故此叹气;吃到中间时,我们感到内疚,将军请我们吃饭饭菜怎么会不够呢?所以再次叹气;等到您吃完,我们见您吃的并不多,只是刚饱而已。

我们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过于贪婪了。故此又叹。”魏献子听出他们是在暗中提醒自己不要贪心,于是就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

四、虎大王

老虎决心把自己的山头治理好,于是它把动物们召集到一块儿说:“一个山大王听不进不同意见是非常危险的。请大家多给我提宝贵意见。虎某决不会打击报复。”看到老虎这么诚恳,梅花鹿鼓足勇气说:“你应该以狼为食,为民除害,不应该杀害我的同伴,欺善凌弱。”老虎点点头称赞说:“提得好!”

第二天,老虎又对动物们说:“良药苦口能治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天,还请大家畅所欲言,虎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听到老虎这么情真意切,老实的黄羊壮着胆子说:“大王有那么大的本事,最好去和狗熊、野猪较量较量,何必要拼命追赶我们呢?”老虎点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

到了第三天,老虎仍旧谦虚地向动物们征求意见。“前两天,大家对我的帮助很大。今天,还请各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虎某一定洗耳恭听,虚心接受。”但是,直到散会,都没有一只动物发言。因为,大家都发现,前两天给老虎提意见的梅花鹿和黄羊,不知为什么都在当天夜里神秘地失踪了。

五、唐太宗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能够认真听从臣子的建议。一次,宰相房玄龄在路上看见掌宫里建筑的窦德素,就问他最近宫里在修什么工程。窦德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太宗生气地责备了房玄龄。

谏臣魏征对太宗说:“房玄龄是管理国政的人,他应该了解宫迁内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对的,他就应该了解宫廷内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对的,他就应该帮助您;如果不对,他就应该请求陛下停止。他询问有关工程的事是应该的,陛下为何要责备他呢?”

太宗听了,感到很惭愧。他接受了魏征的批评,让窦德素将工程的详情告诉了房玄龄。

1、伍参谏楚王成功即位近三年以来,他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这一天,大夫伍参(一说申无畏)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参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参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参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乌。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参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2、晏子谏齐景公成功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3、邹忌纳谏齐威王成功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范雎纳谏秦昭王成功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5、李斯纳谏秦王成功战国末期,秦王政发现韩国间谍利用为秦开掘水渠企图耗费秦的国力,遂下逐客之令,驱逐在秦任官的外国人。当时任秦客卿的楚人李斯上书秦王,列举秦国历代任用外国人所取得的业绩,并陈说“逐客”的害处,篇中大量运用铺陈排比手法,辞采华丽,富有说服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秦王阅罢,幡然醒悟,于是取消逐客令,复李斯官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求中华古代美德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分梨》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缇萦救父》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

  • 古代听取别人不同意见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1]【一说599年1月23日[2]】-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这对“圣君良臣”,二者相互塑造,使得君成了圣君,臣成了良

  • 搜集历史上关于听取劝告或不听取劝告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语法:联合式;作谓

  • 古代文明美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

  • 历史人物忍辱负重多年最后成功的名单以及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屈辱地站着”无论多艰难,多困苦,多屈辱,都要站着。钻裤裆是奇耻大辱,但韩信是不得不钻的,如果不钻,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他被那屠夫杀掉,从此没有了韩信;二是他把屠夫杀掉,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杀人者偿命,他会被法律杀掉。任何一个结果,历史上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韩信之所以

  • 历史上辅助君王成功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就好像现在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的女人一般,历朝历代的建立或兴盛都有良臣的辅助:周朝:姜尚八十辅文王,灭商立周.春秋:管仲辅桓公称霸,是历史佳话.战国:大秦帝国良臣辈出:百里奚助穆王称霸,商鞅强国,范睢固王权扩版图,张仪/白起等助秦王灭六国.而伍子胥辅吴,文种范蠡辅越,然而见杀,也是历史

  • 贤臣讽君不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

  • 我国历史上以贤治天下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的认知里,你问的贤,指的是有贤才之能的人,如历史上有名的士大夫官员,在此前提下我为你回答!从时间上说第一个当为商汤,他不计出身,而重用身为陪嫁奴隶的伊伊,从而夺得夏桀的天下;第二个应该是周文王姬昌了,直钩垂钓的姜太公,这个不说你也懂吧;第三是齐桓公,不计前嫌而重用以前要杀他管仲,其方能九和诸侯,而

  • 古代名士游说君王制止战争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水的南面。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

  • 古代君王有谁善于纳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大帝在位期清朝大.肯定是善于的皇帝“一代天”成吉思汗.元朝疆域那么大是善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