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尧舜禅让”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古代“尧舜禅让”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54 更新时间:2023/12/21 8:50:07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世上哪有禅让制

要说礼让,最高莫过禅让,能把帝王之位让出去的人简直就是神啊。古人多有褒礼让而贬利益之徒者,非也。看五帝这几位: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孙子继承了帝位,算不上禅让吧。“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玄器是黄帝的大儿子,高辛是帝喾的堂兄弟,穷蝉没有继位的原因没有记载,没有说其善恶,不过帝位没有流入外人之家啊。

而“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这个一看就明白了,兄弟抢了哥哥的位啊。

帝舜玩的更花,“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病;授丹,则天下病而丹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已经代行了二十八年的天子位,让出来,容易吗?《竹书纪年》记载有:“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不知太史公为什么没有采信。不过舜也真是个宣传高手,把自己宣传的四面光八面圆了,不过尧也没有传位给外人,不是儿子是女婿啊。

至于舜传位于禹,更是功高震主,群臣相谋而得,“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看来刑罚于非议之人当从禹开先河啊。“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皋陶之死是个谜,看来禹是要撕破面皮家天下了。

其实,太史公对此也有明示啊,“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好象告诉后人这事迁哥也没有多大准头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善于纳谏的事例5个详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善于纳谏的事例:一、唐太宗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能够认真听从臣子的建议。一次,宰相房玄龄在路上看见掌宫里建筑的窦德素,就问他最近宫里在修什么工程。窦德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太宗生气地责备了房玄龄。魏征对太宗说:“房玄龄是管理国政的人,他应该了解宫迁内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对的,他就应该

  • 求中华古代美德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分梨》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缇萦救父》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

  • 古代听取别人不同意见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1]【一说599年1月23日[2]】-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这对“圣君良臣”,二者相互塑造,使得君成了圣君,臣成了良

  • 搜集历史上关于听取劝告或不听取劝告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语法:联合式;作谓

  • 古代文明美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

  • 历史人物忍辱负重多年最后成功的名单以及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屈辱地站着”无论多艰难,多困苦,多屈辱,都要站着。钻裤裆是奇耻大辱,但韩信是不得不钻的,如果不钻,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他被那屠夫杀掉,从此没有了韩信;二是他把屠夫杀掉,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杀人者偿命,他会被法律杀掉。任何一个结果,历史上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韩信之所以

  • 历史上辅助君王成功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就好像现在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的女人一般,历朝历代的建立或兴盛都有良臣的辅助:周朝:姜尚八十辅文王,灭商立周.春秋:管仲辅桓公称霸,是历史佳话.战国:大秦帝国良臣辈出:百里奚助穆王称霸,商鞅强国,范睢固王权扩版图,张仪/白起等助秦王灭六国.而伍子胥辅吴,文种范蠡辅越,然而见杀,也是历史

  • 贤臣讽君不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

  • 我国历史上以贤治天下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的认知里,你问的贤,指的是有贤才之能的人,如历史上有名的士大夫官员,在此前提下我为你回答!从时间上说第一个当为商汤,他不计出身,而重用身为陪嫁奴隶的伊伊,从而夺得夏桀的天下;第二个应该是周文王姬昌了,直钩垂钓的姜太公,这个不说你也懂吧;第三是齐桓公,不计前嫌而重用以前要杀他管仲,其方能九和诸侯,而

  • 古代名士游说君王制止战争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水的南面。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