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安曾经有过几个王朝?多少位皇帝?

西安曾经有过几个王朝?多少位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23 更新时间:2023/12/18 14:12:09

西安曾经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共历经72帝王。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各个朝代。

1、丰镐两京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而存在。西周的首都就是丰镐两京。

2、秦都咸阳

秦建都咸阳,古代咸阳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两岸,地理位置涵盖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

咸阳是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都仍在咸阳。当时的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括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

以咸阳为中心,东迄黄河,西达千、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岭北麓,东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的范围内,都建有离宫别馆。

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有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渭河穿流于咸阳城的宫殿间。一座宽6丈、长380步的木桥把渭北、渭南联在一起。咸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汉都长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

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长安改称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两汉时期,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初平元年(190),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李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

4、隋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公元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

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5、唐都长安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一、西周(11位皇帝)

分别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

二、秦(三位皇帝)

分别是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

三、西汉(十五位皇帝)

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汉孺子刘婴。

4、新莽(一位皇帝)

是王莽。

5、东汉(十四位皇帝)

分别是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6、西晋(五位皇帝)

分别是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睿皇帝司马伦、孝怀皇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

7、前赵(五位皇帝)

分别是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

8、前秦(六位皇帝)

分别是苻健、苻生、苻坚、苻丕、苻登、苻崇。

9、后秦(三位皇帝)

分别是姚苌、姚兴、姚泓。

10、西魏(三位皇帝)

分别是元宝炬、元钦、元廓。

11、北周(五位皇帝)

分别是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宇文衍。

12、隋(四位皇帝)

分别是杨坚、杨广、杨侑、杨侗。

13、唐(二十一为皇帝)

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

扩展资料

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立都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这座城市的特色和优势。西安是中华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之首,自古以来有“四关拱卫,浮渭据泾,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之盛,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

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中国定都最多的古都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西安曾经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共历经72帝王。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各个朝代。

1、丰镐两京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而存在。西周的首都就是丰镐两京。

2、秦都咸阳

秦建都咸阳,古代咸阳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两岸,地理位置涵盖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

咸阳是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都仍在咸阳。当时的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括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

以咸阳为中心,东迄黄河,西达千、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岭北麓,东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的范围内,都建有离宫别馆。

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有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渭河穿流于咸阳城的宫殿间。一座宽6丈、长380步的木桥把渭北、渭南联在一起。咸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汉都长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

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长安改称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两汉时期,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初平元年(190),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李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

4、隋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公元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

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5、唐都长安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扩展资料

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立都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这座城市的特色和优势。西安是中华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之首,自古以来有“四关拱卫,浮渭据泾,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之盛,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中国定都最多的古都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安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虎贲军的来历,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制,天子有虎贲作为卫兵,而王侯则有名为旅贲的卫兵,而权臣如受“九锡”,其中之一就是虎贲卫士。据《周礼》记载:“有虎贲氏,掌领虎士八百人,军旅会同,君宿于外,则守王闲。”,先秦至汉初“虎贲”一词泛指精锐武士,其中“贲”通义“奔”,意指其有如老虎的奔走。据传王莽辅政时,以古有勇士孟贲,所以改奔为贲。汉

  • 古代的母爱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一、童心与母爱卡斯林·诺利斯在我十四岁的那年夏天,我和妈妈伴着几个比我小的孩子在一个海滨度假。一天早晨,我们在海滨散步时遇见一位美貌的母亲。她身边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十岁的纳德,另一个是稍小一点的东尼。纳德正在听他妈妈给他读书。他是个文静的孩子,看上去像刚刚生过一场病,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东尼生得一

  • 古代帝王历史故事《汉武帝究竟有多么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将大汉王朝推向了鼎盛时期,打败了强大的匈奴,完成了西汉多年的夙愿,政治上建立中朝,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在文化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 急求关于“舍得”的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没有三百三,哪来六百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放长线,钓大鱼”佛家说,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对土地贪得无厌的帕霍姆,最终在用脚丈量土地的贪婪中吐血而死。他的仆人发现,“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

  • 史上最大方的君王是谁,为了激励将军出战,连自己的妃子都舍得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皇帝就是宋徽宗。宋徽宗在历史上的文学造诣非常的高,他的书法作品更是流芳百世。但是在当皇帝上面,他就是一个昏君。他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但却不幸生在帝王家。蔡攸的父亲是蔡京。蔡京在宋朝也是一个非常闻名的书法家,同好总是惺惺相惜的,所以宋徽宗对蔡京非常的信任,自然对蔡京的儿子也照顾有加。蔡攸这个人又十

  • 历史上不善于纳谏的君王和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吴王夫差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献上丰厚贡礼,夫差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担忧,说:“这是要让吴国灭亡啊。”于是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我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而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只有消灭干净,商王朝才能兴旺。”夫差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委

  • 古代最有骨气的君王,不甘心当一个傀儡,造反前的什么话流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是曹操的子孙,当年曹髦造反的时候说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然他的造反失败了,但是这句话一直流传千年。至今也是被后人铭记在心,而他的骨气也被后人称赞,他是古代最有骨气的皇帝,不甘心当一个傀儡。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报应的,循环不休,司马懿在临终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叫到了自己的床前,询问

  • 《孟子 粱惠王上》的原文及译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 古代君王安逸享乐灭亡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陈后主陈叔宝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当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后南陈被隋所灭。2、南唐后主李煜,尚奢侈、好声色,沉迷于诗词书画,音律歌舞,不事朝政,后被北宋所灭。

  • 崔杼弑其君的原文和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夏五月,莒子为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