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不善于纳谏的君王和故事

历史上不善于纳谏的君王和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196 更新时间:2023/12/5 1:10:17

1、吴王夫差

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献上丰厚贡礼,夫差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担忧,说:“这是要让吴国灭亡啊。”于是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我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而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只有消灭干净,商王朝才能兴旺。”

夫差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齐国鲍氏,回报夫差王。夫差闻说,大怒,赐给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伍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他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

2、商纣王比干被挖七窍心”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怒于比干的劝谏,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列女传》称,比干是因帝辛宠幸妲己而进谏的,却被帝辛认为是口出妖言。妲己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于是将比干剖胸挖心。

《封神演义》对史书记载进行了进一步的演绎,在第二十六回《妲己设计害比干》中叙述了妲己与胡喜媚联手,以索取玲珑七窍之心(七窍玲珑心)为名,逼比干剖开自己的胸膛的故事。

3、周幽王

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但周幽王却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强烈不满。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4、宋徽宗腐朽统治

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

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

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5、汉灵帝宦官政治

刘宏执政期间,皇权有所削弱。刘宏在位二十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刘宏在位时更是有增无已,刘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

建宁二年(169年),在宦官曹节病重时,刘宏以其为车骑将军,他死后又追赠为车骑将军;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负责对讨伐黄巾的将领论功行赏。

刘宏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他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逝世,张让与赵忠便成了刘宏宠信的宦官,刘宏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姬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帝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夫差

昏君都是,尤其是末代亡国之君:纣王,周幽王,崇祯,楚怀王,宋徽宗,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最有骨气的君王,不甘心当一个傀儡,造反前的什么话流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是曹操的子孙,当年曹髦造反的时候说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然他的造反失败了,但是这句话一直流传千年。至今也是被后人铭记在心,而他的骨气也被后人称赞,他是古代最有骨气的皇帝,不甘心当一个傀儡。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报应的,循环不休,司马懿在临终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叫到了自己的床前,询问

  • 《孟子 粱惠王上》的原文及译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 古代君王安逸享乐灭亡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陈后主陈叔宝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当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后南陈被隋所灭。2、南唐后主李煜,尚奢侈、好声色,沉迷于诗词书画,音律歌舞,不事朝政,后被北宋所灭。

  • 崔杼弑其君的原文和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夏五月,莒子为且

  • 幽王失信身亡 文言文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原文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

  •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译文如下: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

  • 《孟子 粱惠王下》的原文及译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

  • 古代“尧舜禅让”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世上哪有禅让制要说礼让,最高莫过禅让,能把帝王之位让出去的人简直就是神啊。古人多有褒礼让而贬利益之徒者,非也。看五帝这几位:“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孙子继承了帝位,算不上禅让吧。“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玄器是黄帝的大

  • 善于纳谏的事例5个详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善于纳谏的事例:一、唐太宗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能够认真听从臣子的建议。一次,宰相房玄龄在路上看见掌宫里建筑的窦德素,就问他最近宫里在修什么工程。窦德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宗,太宗生气地责备了房玄龄。魏征对太宗说:“房玄龄是管理国政的人,他应该了解宫迁内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对的,他就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