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被不看好的将领,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历史上有哪些被不看好的将领,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4/1/21 4:34:17

罗荣桓在山东就是不被集总看好的将领,当时主席心里是想要罗荣桓当代115师长的,但集总抢先一部发布命令并蒋介石汇报任命陈光代理115师长,可是陈光在陆房突围时犯有严重的错误致115师有不小伤亡损失,被部下非议威信大大下降,证明了他只是一个将才而不是驾驭全军的帅才,还有一个115师士兵杀俘虏事件,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开会的时候招致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严格批评,甚至说出了115师首长最好去休息,作为115师主管军事的主官陈光却一声不吭,而这时高风亮节的罗荣桓政委却把这一切责任都承担起来了,并在会上作了检讨,集总接到山东分局的汇报后,也对115师首长进行了严格的批评,一时倒罗之声四起,罗荣桓处在非常艰难的困境之中,此时罗荣桓认为自己已不再适合在山东工作,于是向中央反应调离山东,或到别处工作或到延安学习,毛主席接报后立即给陈罗以宽慰,说他们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并说现在很难说学习,并指出了朱瑞的工作在于浮,要多检讨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之处,集总在收到毛主席的电报后,立即申明前电作废,罗总在主席肯定其工作能力后终于摆脱了逆境,1941年8月毛主席把山东领导层调整,罗荣桓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主管军事,朱瑞任山东分局书记主管党务,黎玉任山东分局政委主管政府事务,陈光主管财务,11月日军官房长官烟俊六率五万多军队,分十一路在下午出动,气势汹汹地向山东八路军总部留田杀来,其目的是想趁着夜色打八路军一个措手不及,把八路军总部一网打尽,可是日军的动向早已被我侦查员火眼金睛侦查的一清二楚,侦查员马上向罗总报告,罗荣桓当即召集全部人员开会,商讨如突围出去,此时朱瑞黎玉陈光萧华陈士榘等一一在列,有人说向东突围有人说向北有人说向西,唯独没有说向南突围的,因为南边的日军的大本营,向南突围等于自投罗网,而这时罗荣桓却站起来异常静地说:我主张向南突围。向南突围?个个都是用诧异的眼光望着他面面相觑,对,向南突围,罗荣桓接着说:敌人这次倾巢出动想趁着夜色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想把我们一网打尽,后方必定空虚,东西北三面它都会设置埋伏,等着我们去钻进它的口袋,唯独没有想到我们会向南杀向它的大本营,这一脚险棋看似危险实则安全,经过罗总详细分析,指战员个个都是茅塞顿开,都说罗总想的深透想的妙,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敌人离留田总部大概还有七八里路,罗总当机立断布置突围,全体人员不准发出一点声响,马尾绑定石头,马蹄带套,一切准备就绪,罗总亲自带队,面带微笑没有一丝慌乱手一挥出发,当天晚上趁着敌人还没有合拢的包围圈所留下的一丝空隙突围出去,接连闯过了三道封锁线安然无恙,到了临沂日军大本营,果然不出罗总所料,日军后方兵力空虚,罗荣桓立即下令就地休息埋窝做饭…………当时一个德国记者随行一起突围出去,后来把这场突围写到了报纸上,称那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整个晚上惊心动魄而又有惊无险,罗荣桓将军是一个神机妙算的指挥员,带着三千多八路军,冲破日军五万多人分十一路围剿的包围圈,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神不知鬼不觉地突围出来了,后来罗总将这一战术创造性的称之为翻边战术,其意义就是敌人打倒我这里来,我就打到敌人那里去,敌进我进,1943年中央任命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长兼政委,山东分局书记,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山东的一切,在罗总英明神武的领导下,利用翻边战术,屡屡打败日军的清剿,敌人越扫荡根据地越扩大,1944一一1945年罗总组织五路大军反攻日军大获全胜,解放了除济南青岛外所有山东领土,罗总一下子把部队整编成8个师,山东军区已发展成28万正规军和游击队,50万民兵二百万人民自卫武装的共军最强大军事基地,毛主席获得这一消息欣喜若狂说:山东只换了个罗荣桓,山东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活了全局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是我们最主要的战略基地,北战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建国后毛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说过: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人,都是从山东动员的。一九六二年毛主席评价罗荣桓元帅十条,其中之一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方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名不虚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列举一下我国历史上文治和武功最高的五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1.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2.汉武帝:第一个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巩固了汉室;第一次开辟了丝绸之路,勾通了与西域的文化交流。3.唐太宗:兴办太学,增进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对后世

  • 古代有名的劝谏的故事 不要邹忌的 不求多只求精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说东宫有个官员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

  • 古代君王不听谏臣的话所造成的后果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魏惠王没有听取国相公叔痤的意见,重用商鞅也没有杀他,导致商鞅投靠秦孝公变法成功,而灭六国。公叔痤死后,魏惠王没有商鞅的才能,也没有杀掉商鞅。后来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于是西入咸阳,终被秦国重用,封于商地,是为商鞅,他在秦国实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帮助秦国迅速崛起。魏惠王知道这件事后才后悔当初没

  • 孔子为什么要倡导“仁爱”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谢悟空邀请,“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仁”出现了109次,不同的地方孔子对其有不同的解释,但“仁”最为核心的,最基本的内涵就是:爱。孔子为何如此重视“仁”?这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野狐谈谈自己的浅见,望条友们在评论区各抒己见。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有它的时代背景,也必然有他的政治目的,孔子

  • 关于君主不纳谏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自从抵达广陵后,经常沉迷于酒色之中,以至于彻夜失眠。他每次入睡前都需要摇顿肢体,或者歌吹齐鼓,才能安然入梦。侍女韩俊娥深得隋炀帝喜爱,隋炀帝每次睡前都召她来侍寝,让她帮助自己摇顿肢体,又给她赐名为“来梦儿”。萧后醋意渐起,私下里对韩俊娥说:“皇帝现在身体不舒服,你应该安抚照料他,怎么可以魅惑他

  • 古代皇帝不纳谏而导致灭国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并没有这种例子,中国古代的帝国制度,并不惧怕得罪任何人,而怕同时得罪所有人。所以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即使皇帝不纳谏,甚至很昏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王朝依然会正常运转。至于你说的这种例子只有到那些诸侯林立的时代找。比如说春秋时期的假道伐虢的虞国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

  • 古代帝王求谏和拒谏的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求谏的例子很多啊,比如历代皇帝都有下诏百官、臣民“风闻言事”,齐威王听从邹忌的建议纳谏,最后国家强大。拒谏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杨广不听大臣劝谏,执意去江都,结果被堵在南方回不来政治中心洛阳;明熹宗不听东林党的劝谏,任用魏忠贤。邹忌讽齐王纳谏。

  • 历史上哪位皇帝文治武功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文治武功最高的皇帝是乾隆,因为乾隆治理期间社会经济繁盛,修纂《四库全书》,经营边奠定近代中国版图,并扩大朝贡体系。一.社会经济繁盛乾隆经过一番治理后,到乾隆中期,清朝的工农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幅的发展。全国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国库越发充实,社会经济繁盛。据记载,到乾隆中期耕地面积新增

  • 单纯比个人能力,古代的名君和名臣,谁会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证明我的观点前我想先讲个故事,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十万,刘邦问那你呢?韩信回答多多益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其实还有后半段,韩信其实并没有那么愣头青,后面韩信还说了,大王你善于将将,而我善于将兵。意思就是刘邦善于统驭将领,而韩信善于统驭士兵。刘邦击败项羽后开庆功宴,问大臣们为什么我刘

  • 中国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皇帝应该就是汉武帝,可以从这么三个方面来衡量一个皇帝的强弱。其一、综合实力最强的皇帝应该产生于最强势的朝代,也就是大汉朝和唐朝中国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皇帝,必然是出自最强势的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盛的王朝吗?我们只要证明汉朝是最强的朝代,就可以缩小选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