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讳分国讳和私讳。国讳包括皇帝的名和字,还有皇帝的祖、父、皇太子的名和字,连同音也不行。《红楼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贾敏(黛玉之母)之名时,雨村拍案笑道:怪道我这女字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又减一二笔。
这是黛玉避尊者讳,避亲者讳。
胤即位后,他的兄弟们名字把‘胤′字都改为‘允'字,如允祥,允礼。这就是避国讳。
《甄传》中,选秀之时,太监报:大理寺少卿之女甄,年十七。
皇帝:甄?哪个‘'字?
甄: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妾的闺名。
皇上:是蔡伸的词,诗书倒是很通,甄远道教女有方,不知你是否担得起这个名字,抬起头来!
甄抬头,皇上看怔了,太后也稍怔片刻,然后说:秀女姓甄,犯了皇帝的讳了!
因为甄长得太像纯元,所以皇上太后都看怔了。太后可不想后宫中再选一位与纯元一模一样的秀女,就说甄犯了皇帝的讳,因为皇帝名叫胤,′‘与‘甄′同音,太后说犯讳。
甄没抬头时,太监报甄远道之女甄,太后不说犯讳,等到甄抬头就说犯讳了,这都是借口,若说名字犯讳还可以改,人家的姓氏怎么能说犯讳呢?
果然甄回道:禀太后,当年臣女父亲为官,圣祖康熙看见父亲姓名,说姓好,听着像忠贞之士,以此作为勉励!
皇上:先帝的意思朕明白,儿臣倒想起一件事来,‘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氏出美人儿。
太后见皇上很满意,只有说走上前来,太监突然泼了一杯茶,竹息姑姑又放下怀中的猫,甄处变不惊。太后只有说:还算端庄!
皇帝高兴地说: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紫禁城的风水养人,定不会教你玉减香消!
《甄传》中有一个人,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她的每一次出现都是目的重重的,她总是躲在幕后运筹帷幄,无论多得宠,多跋扈的妃嫔见到她都要敬重礼让,也没有一个妃嫔能逃得过她的算计。
纯元被宜修谋害是她默许的;让华妃不孕是她和皇上合谋的;秘密处决曹贵人是她下的暗旨……她不是皇上的女人,她就是经历上届残酷宫斗,过五关斩六将,笑到最后的太后娘娘。
太后给那么多女人设置难关,又怎么会放过甄呢?其实在第一集的时候,就为难过初次选秀的甄。
当时甄和眉庄一同站在太后和皇上面前,端庄大气,知书识礼眉庄浑身散发着大家闺秀的气质,让皇上和太后都很赏识,尤其是太后,格外看重眉庄,因为眉庄身上体现出来的稳重,大度贤惠正是太后所喜欢的女子该有的品格,而且也能满足太后对后宫一片平衡和谐的希望。
相比于太后对眉庄的赏识,皇上更加青睐有加的是甄。甄一句“一袅楚宫腰”介绍自己的名字便让皇上相中她的才情,皇上又引一句“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氏出美人来好奇甄的容貌,不想甄微微扬起下巴,这一看让皇上惊异,竟如此像他失去的心中挚爱纯元,皇上不淡定,有点坐不住了。
可是一旁的太后可是什么都看在眼里。当年皇上是怎样迷恋纯元,差点耽误他们夺位大业,所以她才让宜修残害纯元装作不知,当然也因为宜修更能保住后位,保住家族荣耀。在太后的认知里,帝王可以宠幸某个女人,但绝不能专宠,帝王更加不能专情于某个女人,否则后宫必定生事端,所以要想后宫平衡安稳,皇上绝不能专宠,必须要雨露均沾,维护好后宫平衡之道。
所以太后就故意说“秀女甄,犯了皇帝名讳。”就是想阻拦甄入宫。太后明知皇上喜欢,还要故意逆着皇上的意也是用意良多。
可是酷似纯元容貌的甄若选入宫,一方面怕皇上又要重蹈覆辙了,皇上迷恋后宫女人,是会影响大清运数。其次,这样一个深得皇上心意的女人入宫不就是给皇后惹麻烦,威胁到后位,这与她拼命要维护的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家族的荣耀的目的是相悖的。最后,作为太后故意设置障碍,为难一下,特意考验一下一个秀女的反应,够不够端庄稳重,人品智慧够不够,也无可厚非。
果然甄反应机智灵敏:“先帝曾夸赞甄姓好,听着像忠贞之士。”之后又成功应对太后拿猫吓唬她,倒水数落她的考验。太后几次为难,看她都应付过来了,毕竟皇上在场也不能太过分,驳皇上的面子,便随了皇上的意,让她入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