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我国古代纳谏的故事

我国古代纳谏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86 更新时间:2024/2/21 22:02:19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示:吃喝玩乐人人都喜爱,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什么都不说了。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dfdsf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人读书可以刻苦到什么程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古人读书非常用心刻苦;尢其在晋朝有一位叫车胤,夏天的夜里用装有萤火虫照明夜读。还有些在乘月亮之光夜读;有些用芦苇草篇成片写字,练字。可见古代人是多么用功学习,虽然贫寒,都想尽办法多读点书,都说读书才有前途,等得秋闱待考,争取功名,光宗耀祖!俗语日;这就是古人创意!谢谢!古人刻苦读书的各类励

  • 邹忌讽齐王纳谏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缘起。第二层: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讽喻齐王进谏的内容。第三层:写齐王虚心纳谏的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果。《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

  • 古代那个把墨当成作料沾着包子吃的爱读书的人是谁啊?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把墨水当成作料沾着包子(实际上是馒头)吃的人是王羲之。王羲之介绍: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着“书圣”之称。王羲之的书法善于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各体等多种字体,其自成一家,对后世书法界影响深远。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更是有着“天下第一

  • 勤奋读书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勤奋读书的五个典故: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闻鸡起舞【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2、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

  • 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有那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头悬梁锥刺股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战国时期,苏秦,政治家。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 古代皇帝都怎么称呼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皇后有许多称呼,比如“小君”、“小童”、“子童”、“梓童”,但只限皇帝一个人使用,或是皇后自称。要属用到最多的、最合适的就是“梓童”了。春秋战国时候,各诸侯王的正夫人以“小童”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意思是说,诸侯王称自己的老婆为

  • 请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凿壁借光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汉代又一个叫匡衡的人勤奋好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白天要干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匡衡没办法就利用邻居家的小洞烛光刻苦学习,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二、头悬梁锥刺股悬梁讲的是孙敬,刺骨讲的是苏秦。1、悬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凄美的爱情故事如下:1,霸王别姬。说的是虞姬和楚霸王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凄美传奇故事。2,金屋藏娇。汉武帝刘彻,“娇”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陈氏阿娇,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后因骄横、无子与巫蛊被废黜。3,渔阳鼙鼓

  • 为什么古代皇帝必须要求臣民避讳他的名字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邱姓是怎么来的吗?邱姓在清代以前为丘,雍正皇帝为笼络人心,颁诏“尊师重道”,认为丘姓犯了孔丘圣讳,一律改为带耳旁的邱。这就是文字讳中的一种,叫圣讳。避讳圣人的姓名,叫圣讳。宋代,朝廷规定为圣人避讳。圣人名册除始祖黄帝外,还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周公。凡地名、人名都不能有圣人的名和字。从宋代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