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3/12/18 18:28:12

李文忠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

李文忠既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名将,在立足江南,消灭张吴,横扫北元的战斗中立下大功。既然亲外甥李文忠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差点要杀掉他呢

一,投靠舅舅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早年丧母,随父亲李贞四处逃难。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等地,脱离郭子兴自立。李贞听闻,便带儿子李文忠前往投靠。朱元璋见到外甥李文忠十分高兴,于是把他收为养子。李文忠才思敏捷,在朱元璋的教导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将领。

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文忠随朱元璋讨伐天完,在池州大败天完军。李文忠在池州之战中骁勇善战,还乘胜攻克青阳、太平等地。李文忠又率军屡败元军,攻克淳安,因此升任左副都指挥。不久李文忠和邓愈会师,一同攻克建德。朱元璋于是改建德为严州府,令李文忠镇守。

元将杨完者率数万大军入侵严州,分水陆两路进攻。李文忠于是先率军击败陆路的元军,然后割下他们的首级放在木筏上,让他们顺河漂走。元军水师见到河上的首级,于是畏惧撤退。杨完者再次入侵严州,李文忠于是和邓愈夹击元军,大败杨完者。后来杨完者被张士诚大败,自杀而亡。李文忠于是招抚杨完者旧部,将其收编。

二,征讨四方

李文忠与胡大海攻克诸暨,严重威胁张吴的南部重镇杭州。张士诚于是率军进攻严州,李文忠兵分兵两路,大败吴军。随后张士诚多次派兵攻打严州,皆为李文忠击退。李文忠又率军乘胜追击,攻克三溪,使得吴军再也不敢入侵严州。朱元璋听闻大喜,封李文忠为同佥行枢密院事。

胡大海将俘获的汉领李明道、王汉二人交给李文忠处理,李文忠对二人以礼相待,命二人前去招降建昌守将王溥,王溥因此献城投降。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镇守金华的胡大海被部下蒋英、刘震杀害,李文忠于是赶走蒋英、刘震,夺取金华。不久处州发生叛乱,李文忠前往平定。朱元璋于是封李文忠为浙东行省左丞,全权负责严州、衢州、信州、处州、诸全等地的军事。

三,对抗张吴

吴军攻打诸全,守将谢再兴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于是派胡德济前往救援。吴军攻势猛烈,谢再兴于是再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兵力不足,便散布流言说徐达会率大军救援诸全。吴军听闻徐达要来,十分畏惧,便准备撤退。谢再兴与胡德济趁夜突袭吴军,获得大胜。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谢再兴降吴,率吴军攻打东阳。李文忠率军在义乌大败吴军,然后采纳胡深之策,在诸全五十里外新筑城池,与东阳互成犄角。吴将李伯升率十六万大军进攻新城,未能攻克。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李伯升率二十万吴军再攻新城,李文忠率军抵御。李文忠认为敌人虽多但过于骄横,自己兵少但勇猛善战,于是在战前鼓舞士气,战时身先士卒杀入敌军,在他的鼓励下,将士们英勇作战,大败吴军。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大军伐吴,命李文忠攻打杭州,牵制吴军。李文忠连克桐庐、新城、富阳等地,包围余杭。李文忠许诺不杀守将谢五(谢再兴之弟),他于是献城投降。众将请求处死谢五等人,但李文忠信守承诺,没有同意。随后李文忠攻克杭州,严肃军纪,使得杭州安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李文忠伐闽,平定福建。

四,讨伐北元

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随常遇春北伐,攻克元上都,逐走元顺帝。不久常遇春病逝,李文忠于是代为统军。朱元璋命李文忠与徐达汇合,围攻庆阳。但李文忠在半途得知大同危急,于是进兵马邑,击败小股元军。然后他率兵到达白杨门,坚守不战。元军趁夜偷袭,未能得手。次日清晨,李文忠料定元军已经疲惫,于是率军出击,大败元军。

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与徐达各率大军讨伐北元。李文忠经野狐岭北上,连克兴和、开平、应昌等地,赶走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俘获大量北元贵族。朱元璋听闻大喜,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国公。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灭明夏,李文忠前往安抚巴蜀。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分三路北伐,李文忠为东路军统帅,一路追至和林,与北元打成平手。

洪武七年(1374年),李文忠率大军北伐,屡战屡胜,俘虏大量北元贵族,获得牛马无数。洪武十二年(1379年),李文忠平定洮州叛乱,设置洮州卫。他回师西安时,发现城里的水咸无法饮用,于是开挖龙首渠,改善百姓用水。李文忠多次劝朱元璋善待功臣,减少杀戮,贬黜宦官,讨伐倭奴,却因此触怒朱元璋,于是屡遭斥责。朱元璋认为李文忠所作所为都是受其门客指使,于是将其门客全部处死。李文忠因此吓得患了重病,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逝。

总的来说李文忠是明朝名将,在朱元璋的培养下迅速成长为名将,为明朝立下巨大功劳。但李文忠不满舅舅朱元璋滥杀功臣,于是多次直言敢谏,却因此触怒舅舅,被吓得患了重病,惊惧而亡。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陆续:东汉时期名士,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东汉时期名士。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刺史巡视本部召见了陆续,征召为别驾从事。因病辞官,回到郡里任门下掾。后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后被赦免返回故乡,终身禁止做官。后来因病去世。人物生平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世代为名

  • 三国时期典韦都使用过哪些兵器?最擅长的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典韦是曹操手下猛将,和许褚一样,力大无比,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保护曹操的时候,典韦都表现的非常勇猛,令人恐惧,典韦最擅长使用戟作为兵器,除了戟,典韦还喜欢使用什么兵器?这些兵器分别是什么?关于典韦使用戟做兵器,在

  • 刘武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云人物

    刘武周,隋末河间景城人,出生于富豪之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刘武周是隋末群雄之一,在晋北一带割据称王,然后向东突厥称臣,免除了后顾之忧。随后刘武周派宋金刚南侵唐朝,夺取几乎整个河东,使得唐朝的根基之地皆归了刘武周。李渊对此十分畏惧,有放弃河东之

  • 秦末十八路诸侯分别有什么作为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秦末十八路诸侯,他们都有什么作为呢?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206年,项羽自行分封天下,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yì]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

  • 汪由敦:清朝时期大臣,老诚敏慎,在职勤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

  •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乐进,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乐进为人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大军先锋,无坚不摧,深受曹操重用与信任。那乐进是如何“奋强突固,无坚不陷”的呢,又为何不出名呢一,投靠曹操乐进早年从军,在曹操帐下效力,虽然身材矮小,但为人骁勇善战,因此很得

  •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根据统计,我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有的皇帝便是累倒在案牍之上。那么,康熙帝和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高寿呢?你是不是会说,他们一定是服用了抗衰老的药,因为古代帝王都想追求“长生不老”。事实上,恰恰相反。说到这里,《西

  • 玄武门之变后,杨氏被纳入李世民的后宫,她为何会愿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氏是李元吉的老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以后,杀掉李元吉,并且杀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不过,最终李世民又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那么,杨氏的老公被李世民杀掉,儿子也被李世民杀掉,为什么她

  • 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为皇后的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是喜欢武则天才封她为皇后的吗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肯定是喜欢武则天的,除了武则天长得漂亮,符合当时的美人标准外,高宗李治性格懦弱,做事依赖别人,特别是母亲早逝,他更喜欢年长的女人,有人说这是恋母情结。武则天大李治4岁,她的性格刚毅、独

  • 朱常洛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父亲明神宗朱翊钧。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常洛一生福浅命薄,因其生母身份低微,一出生就不招老爹朱翊钧待见,好不容易在近20岁时才被立为太子,仍然整日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种仰人鼻息,担惊受怕的日子又过了十几年,终于熬到了老爹朱翊钧驾崩